海南洋浦:探索自貿港“封關之路”
仲夏時節,記者走進位於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的海南金海漿紙業有限公司廠房,只見機器穩定運作,各類紙産品源源不斷産出。今年4月,該公司進口了一批貨值6萬美元的造紙機用成型網,與以往不同的是,公司不用提前預約場地在碼頭等待海關拆箱檢驗,而是在貨物抵達洋浦港碼頭後,由貨車直接拉到廠區接受海關檢驗。
這是洋浦保稅港區“簡化企業申報”政策擴圍實施直接給企業帶來的好處。“節約不少時間,還能省下近萬元的裝卸費和滯期費。”海南金海漿紙業有限公司關務主管潘榮桂説。
這是洋浦保稅港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蒲曉旭 攝
洋浦保稅港區面積2.23平方公里,是海南自貿港率先實施“一線放開、二線管住”進出口管理制度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將其有關政策擴大到面積114.7平方公里的洋浦經濟開發區全區實施,是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壓力測試的重要安排。目前,簡化企業申報、加工增值30%貨物內銷免關稅、開展“兩頭在外”保稅維修等第一批11項政策已擴區實施。
以高水準開放促高品質發展,洋浦産業基礎不斷夯實,現代産業體系加快構建。在自貿港政策帶動下,煉油化工、港航物流等傳統産業加快轉型升級,先進製造、健康食品、清潔能源等百億級産業加快佈局。
記者在牛肉加工企業海南紅焱食品有限公司廠房內看到,十幾名刀工正在一名老師傅的帶領下學習牛肉分解。“牛肉分解是我們生産過程中最耗時的環節,要儘快培養出更多‘庖丁’,利用加工增值政策‘大幹快上’。”公司總經理姚大飛説,企業自阿根廷、巴西等國進口原料,經過加工製成牛肉産品銷往內地省份,利用加工增值政策能夠節省12%的進口關稅,可以大大提升産品競爭力。
一批先進製造業企業也紛紛落地。在海鹽康源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年産6000萬支醫療器械項目工地,生産車間、倉庫等單體建築外墻已基本完工,工人們正抓緊進行室內裝修施工。這是洋浦首個高端醫療器械項目,有望今年7月底建成交付。
數據顯示,2022年洋浦全區營收8461億元,佔海南自貿港13個重點園區總營收的46.3%;洋浦保稅港區各項指標不斷提升,首次進入全國海關特殊監管區A類行列……
備戰全島封關,相關硬體設施建設不能落後。在洋浦國際集裝箱碼頭附近,洋浦港封關運作項目建設現場一片繁忙,百餘名工人頂著烈日或扎鋼筋,或拌水泥,或裝樓板,個個汗流浹背。“9月要完工,助力海南自貿港到今年底具備封關運作硬體條件。”項目負責人李東冬説。
洋浦港是海南最大貨運港,兼具自貿港對外開放口岸與“二線口岸”功能,該封關項目包括綜合查驗平臺、一體化前置攔截區、海事邊檢業務技術用房、智慧卡口等,建成後將匹配港口到2025年集裝箱吞吐量達500萬標箱的檢驗能力,並大幅提高口岸通關時效,降低物流成本。
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洋浦將持續用足用好各項自貿港政策,推動現代産業體系構建;大力推動高水準開放壓力測試,為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試水開路”;同時依託儋州市腹地,大力推進儋洋一體化建設,引領海南自貿港區域協調發展。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郭肖
(原標題:海南洋浦:探索自貿港“封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