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也有大“糧”策
6月15日,伴隨著晴好天氣,富平縣流曲鎮吉順祥家庭農場金黃色的麥田裏,一台臺收割機正來回穿梭。
“這株麥穗又粗又長,上面有40多顆麥粒呢!”農場主張勝吉一邊拿起一株顆粒飽滿的麥穗放在手裏揉搓,一邊高興地説:“有了地裏的好種子,加上最近的好天氣,農場今年的收成不錯。”
張勝吉是一個地道而且“有想法”的農民:成立吉順祥家庭農場,流轉土地2600余畝,把“碎片化”的土地整合成片,向規模化種植要增産增收……
張勝吉的“種糧歷程”,是流曲鎮培育新型經營主體、規模化糧食種植的“濃縮版”。近年來,該鎮深耕糧食生産,築牢糧食安全底線,以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為契機,探索小麥良種繁育、規模化種植、精細化管理的新“糧”策,全力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
打造“晶片”基地 科學賦能黃土地
流曲鎮地處古順陽河回流彎折處,地貌呈南北兩垣、中間川道之勢,農業生産條件優越,現有耕地9萬畝,其中糧食種植面積達7.6萬畝,是富平縣糧食種植大鎮。
如何實現從種糧大鎮到種糧強鎮的轉變?該鎮借助鎮域大面積高標準農田優勢,借力合力,牢牢把握糧食安全主動權,引導家庭農場在“鏈”上發力,因地制宜發展小麥制種産業,深入開展小麥新品種選育引進和示範推廣,實行種、管、收、銷全鏈條一體化服務,精心打造“良種晶片”工程,推動糧食生産向綠色、高産、優質、高效目標邁進。
該鎮優先在繁育基地區域安排高標準農田、“噸半田”、“噸良田”等項目,在生産、經營上為制種的家庭農場、種糧大戶提供便利,扶持其發展壯大。通過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有關專家及縣農業技術單位共建研究基地、實訓基地、專家工作站等有效措施,該鎮引進糧食研發領域先進理念和最新成果,把種業創新貫穿到研發推廣應用全過程,為小麥繁育基地建設厚植科技優勢。
截至目前,流曲鎮糧食良種繁育基地已發展至1.3萬畝,全鎮10余個家庭農場與陜西秦豐種業公司、西安大地種苗有限公司等種子公司合作,簽訂“訂單農業”協議,成為“偉隆169”“大地532”等優良小麥品種的培植基地。
推進規模化種植 繪就“糧”辰美景
王滿緒是當地有名的“種糧明星”。
2013年,他成立了富平縣滿緒家庭農場,之後陸續流轉了900畝土地,實施規模化種植小麥、玉米等農作物。
“規模化、連片化種植糧食,既能解決因田地分散導致農資成本過高的問題,又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時方便配套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提高耕種、管護機械化、智慧化水準。”王滿緒説。
在糧食規模發展的過程中,王滿緒先後投資30余萬元,添置旋轉式噴灌設備、撒肥機、植保無人機等農業設備20余套,建設了完備的引水灌溉管道,做到耕、種、收、存等全程機械化作業,實現了從會種地到“慧”種地的突破。
近年來,流曲鎮積極探索創新土地流轉模式,通過轉包、轉讓、互換、出租、入股等方式,加快將農民手中分散的土地向家庭農場和種糧大戶集中,讓“小田”變“大田”,讓“大田”連成片,進一步提高農業綜合效益,推動農業産業化發展步伐。
截至目前,該鎮已完善農田基礎設施配套7.6萬畝,培育100畝以上家庭農場36家,實現規模化種植2.6萬畝。去年,全鎮糧食産量約1.79億斤,産值達1.7億元。
提供社會化服務 農民有了“田保姆”
“土地託管真是好政策!地不用荒,年底還能拿到賣糧的錢。”6月10日,提到土地託管的好處,流曲鎮梅家莊村村民楊彥軍深有感觸。
2022年起,楊彥軍將自家17畝土地託管給滿緒家庭農場管理。
“以前,農忙時根本顧不過來,有時還需要雇人收莊稼。土地交給農場以後,真是省心省力。”楊彥軍説。
“託管後,耕種成本可節約30%,肥料、農藥成本可節約至少一半。”楊彥軍説。
近年來,流曲鎮創新“黨建3+N”發展模式,組建糧食産業黨支部,通過支部搭橋、大戶帶動、群眾參與的方式,依託鎮域內30多家家庭農場資源,由家庭農場提供“全托”或“半托”的“保姆”服務,推動糧食規模化、集約化種植,社會化服務。
地還是那些地,但通過家庭農場科學作業,管理方式變了,産量提高了,老百姓的“飯碗”也裝得更滿、端得更牢了。截至目前,流曲鎮土地託管、社會化服務面積已達3.5萬畝,既實現糧食穩産高産,又彌補了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據了解,流曲鎮將持續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不斷謀劃農業發展的“糧”策,開拓糧食生産的“糧”道,全面提升農業基礎設施條件,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底線,全力推動糧食規模化、産業化進程,不斷增強農業邁向高質高效的發展後勁。本報記者 梁少飛 通訊員 王能力 楊晨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小鎮也有大“糧”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