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文明

“良田”如何“糧用”?

6月20日午後,王清峰像往常一樣,打開手機裏的巡田軟體,便下地裏查看村裏剛種下不久的玉米的出苗情況,邊看還邊忙著在本子上做記錄。

王清峰是長安區五台街道西甘村黨支部書記,去年當上了村裏的田長。發揮一線“瞭望哨”的作用,及時發現、制止、上報違法佔用耕地、破壞耕地、撂荒耕地等各類“非農化”“非糧化”行為,這是他作為田長最主要的工作。

近年來,西安嚴格落實耕地保護措施,積極探索田長制,持續推進智慧耕保建設,不斷規範耕地“兩平衡”……在第33個全國土地日來臨之際,記者走進村組、鄉鎮、區縣……探尋全市208.73萬畝耕地“良田糧用”的“保護經”。

全面推行田長制

守護耕地“生命線”

“在我們村,耕地不僅有田長守護,每塊地還都有‘電子身份證’。”王清峰指著一片玉米地邊的一塊田長公示牌説。記者看到,這塊藍色的公示牌上標注的田塊名稱是西甘村二組,除了田塊基本情況外,還公示有各級田長的資訊,甚至村小組85戶農戶的田塊資訊也用85個二維碼清楚地展示出來。記者拿出手機隨機選取了一個二維碼“掃一掃”後,螢幕上立馬彈出了該田塊的相關資訊:承包人是誰,地類屬性是什麼,地塊面積多少,種植內容,另外還附有田塊的照片。“這就是一戶村民家1.32畝耕地的‘電子身份證’。”王清峰介紹,巡田過程中,田長會根據“電子身份證”顯示的資訊,不定期地核對耕地是否存在違法佔用和破壞的情況。

在這塊田長制公示牌不遠處,還立著一塊西甘村田長制公示牌,上面公示著全村的永久基本農田分佈圖,清晰地標注著全村879.37畝的耕地保護目標,以及870.95畝的永久基本農田。記者發現,與其他區縣田長制不同的是,這裡的公示牌上在三級田長之後還有一個三級副田長,這是長安區織密田長網路神經末梢的一個創新辦法。

五台街道黨工委委員、西甘村鄉村振興第一書記李龍就是該村的三級副田長。與四級田長王清峰一樣,他的工作也包含巡田,每週至少一次,在手機上點開巡田App,邊走邊工作,在村裏的農田巡上一圈至少要走五六公里,碰到農戶在田間作業,他也會到田間查看作物長勢,更為重要的是看看有沒有在耕地上栽樹、種植非糧作物、建房這些違規行為。“今年大傢夥算是打贏了夏收這場硬仗,目前正是種玉米的時候,作為田長,我得在確保耕地不撂荒的情況下,幫著農戶選好品種、保障糧食生産。同時,一旦遇到違規行為必須要及時制止,解決不了的,拍照上傳,進行問題上報,交由三級田長,這樣逐級上報解決。”李龍説。

説起田長工作,李龍打開了話匣子,“基層田長要把住最前端的關口。耕地保護,功夫下在平時,平常村裏開會或者入戶走訪,我們就要宣傳耕地保護。”李龍説,隨著田長制的推行,農戶的耕地保護意識越來越強,現在村裏不論是誰家想在地裏種果樹、建雞舍,事前都會找田長諮詢政策,判斷自己的行為是否合規合法。

守住“耕”基,鄉鎮是政策落實的“最後一公里”,也是耕地保護的“第一公里”。耕地集中連片,鋪就田園美麗畫卷的背後,匯聚了眾多耕地保護的力量。記者從西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了解到,2022年10月25日,市委、市政府出臺《西安市關於全面建立耕地保護田長制的實施方案》,在全省率先全面建立市、區縣、鎮街、村組四級“田長制”管理模式,壓實耕地保護屬地監管責任,實現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責任“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覆蓋,建立“市級統籌、區縣主責、鎮街負責、村組落實”的工作體系。層層壓實責任,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將耕地保護工作落實落地落細,助力推動耕地數量、品質、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嚴守耕地保護紅線。目前,市、區縣兩級田長辦已全部成立,18個涉農區縣、開發區實施方案已全部下發,全市一級田長2名、二級田長58名、三級田長327名、四級田長1947名、網格員10509名,共12843名人員已全部明確到位,“田長+網格長”的網格化監管格局初步形成。

布陣“空天地網”

賦能智慧監管

保護耕地要像保護文物那樣來做,甚至要像保護大熊貓那樣來做,織起一張耕地保護智慧監測網不可或缺。

“目前耕地保護在監測端,正在調集‘空天地網’可以使用的所有手段。”西安市資源規劃局耕地保護監督處三級調研員王宇告訴記者,當下,西安市正在推進智慧耕保監管系統建設。不久後,全市集中連片耕地等重點區域附近的鐵塔上將安裝高清視頻監控設備,借助視頻自動巡航和全天候線上監測的優勢,結合圖像識別技術,對疑似違法違規佔用耕地、破壞耕地行為進行抓拍、預警。同時,通過田長制App,形成包括田長管理、移動巡田、軌跡記錄、視頻查看、標牌管理、事件上報、綜合分析等多角度、全流程的耕地實時監管模式,使耕地保護工作真正做到有跡可循、有據可查、有法可依。此外,市資源規劃部門將整合全市已有資源,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先進技術,運用遙感監測、視頻監控、網格巡查上報等多維感知手段,完善“人防+技防”的動態監測監管體系,形成耕地違法問題發現、核實、處置、督察的全流程資訊化管理,實現耕地保護智慧化管理。

以“零容忍”的態度堅決遏制新增違法用地問題,創新自然資源執法監管模式,提升自然資源執法監管水準也至關重要。除通過遙感衛星監測+前後影像疊加對比,判斷哪些是合法圖斑,哪些是違法圖斑,及時組織對違法用地行為開展查處整改外;今年5月,西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執法監察隊自主研發的自然資源執法綜合監管平臺系統上線運作,基層田長、網格員定期巡邏,各級自然資源執法人員日常巡查、群眾舉報、衛星監測等全方位違法線索通過系統平臺進行歸集,實現自然資源違法行為由“事後發現、被動查處”向“早發現、早制止、早查處、早預警”轉變,構建起“發現在初始、解決在萌芽、監管伴全程”執法監管新機制,從而減少社會資源浪費,遏制違法建設佔用和破壞耕地。

此外,推進司法銜接,形成打擊合力也是自然資源執法監管的創新模式。西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執法監察隊副隊長孫鵬告訴記者,西安市資源規劃局與陜西省人民檢察院西安鐵路運輸分院、西安市檢察院取得聯繫,分別建立了自然資源執法與行政檢察銜接工作機制,與西安鐵路運輸法院建立了行政、資源環境審判和行政應訴聯絡工作機制,會同陜西省人民檢察院西安鐵路運輸分院、西安市公安局建立了涉嫌土地及礦産資源犯罪案件銜接工作機制,與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舉行了“深化府院聯動機制助推自然資源保護”簽約儀式,建立了常態化工作聯繫機制,完善了資源規劃主管部門與政法機關的聯合聯動,共同推進線索核查和移交、協同辦案機制的落實,進而推動形成依法查處違法用地的高壓態勢。

落實佔補平衡

嚴守耕地紅線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建設深入推進,為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破解保發展與保耕地的矛盾,我國實行耕地佔補平衡制度。所謂“耕地佔補平衡”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規定的國家實行佔用耕地補償制度,非農建設經批准佔用耕地要按照“佔多少,補多少”的原則,補充數量和品質相當的耕地。“為破解西安市耕地佔補平衡難題,我們一方面積極爭取省級最大支援,一方面指導區縣依據國家最新政策,充分挖掘自身潛力,加快推進補充耕地項目實施。2018-2022年全市共落實佔補平衡耕地指標7.51萬畝、糧食産能指標2918.33萬公斤,建設佔用耕地100%落實佔補平衡。保障了西安外環高速、污水污泥處理廠、災後重建、比亞迪、地鐵、電網攻堅、村民安置等一大批重點項目用地需求。”王宇説。今年全市將全力以赴完成省級下達西安市5000畝補充耕地任務。

為充分調動各地保護耕地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行為,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西安在全省首創耕地保護激勵新機制,按照“誰保護、誰受益”的原則,市級每年設立5000萬元耕地保護專項獎補資金,其中激勵資金2000萬元,對工作成效突出的20個鎮街分別給予100萬資金獎勵;獎補資金3000萬元,根據耕地保護面積佔比下達區縣,讓基層特別是廣大群眾從“多種糧、種好糧”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而實現土地節約,從而實現“良田糧用”。首席記者 龔偉芳

來源:西安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良田”如何“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