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發區

經開30年30事丨北跨之“源” · 西安經開區掛牌成立

上世紀90年代初,在深圳經濟特區成功經驗的帶動下,東部和沿海地區興起了建設經濟特區的熱潮。西安這座千年古城也在思考:作為西部內陸城市,沒有沿海地區天然的港口優勢,也不及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準高,該如何實現對外開放和經濟開發呢?

經過充分研究和通盤考慮,1992年8月21日,中共西安市委、市政府響應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關於進一步開放沿江沿海和內陸省會城市、自治區首府城市的決定,落實國務院特區辦提出的“一個對外開放城市可以建立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享受沿海經濟開發區優惠政策”的要求,決定在西安城的北部地區建立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

1992年10月30日,中共西安市委、市政府決定成立西安未央經濟技術開發區籌建處;1993年2月10日,決定撤銷西安未央經濟技術開發區籌建處,設立西安未央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1993年4月29日,中共西安市委、市政府決定西安未央經濟技術開發區更名為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1993年6月8日,西安經開區正式掛牌。

就這樣,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誕生了!

“以發展工業為主,以利用外資為主,以出口創匯為主,致力於發展高新技術産業”,是國務院對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總體要求。對照這個定位,經開區在掛牌成立後,按照“成熟一個、配套一個”的模式,開始了以招商引資為驅動的區域開發建設。西安北城的發展就此拉開了大幕,而西安的“北跨”進程也在此時埋下了種子。

在經開區工作了26年的退休老幹部劉晉秦,曾任西安經開區管委會原副主任,主抓招商引資工作,被同事們親切地稱作“大劉主任”。回憶起三十年前剛到經開區工作的情形,她感慨地説:“當時作為主幹道的未央大道,路窄得很,兩邊全是農地,一片荒涼。打眼看去,幾乎瞅不到人,一個人騎個車子在路上走,心裏都覺得害怕。”

據介紹,當時西安經開區規劃選址在未央區未央路西南側,劃定的9.88平方公里幾乎都是農田和荒廢的土地,附近環境差、治安差、交通狀況差。臨時辦公場所,借用的是陜西省公安廳所屬的警犬基地宿舍,宿舍簡單粉刷裝修後就成了辦公場所。辦公用的桌椅、稿紙等是工作人員的原單位支援的,工作人員最初的工資也是原單位發的。

條件差可以克服,苦惱的是經開區如何干,沒有多少先例可以借鑒,那就自己闖!

“當時苦是真苦,但是也真有幹勁兒,每天就琢磨著怎麼發展,招商引資,把項目引到經開區。”劉晉秦説。

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第一批“經開人”憑藉著堅定的意志和滿腔的熱血,摸著石頭過河。為了探索經開區未知的可能,他們蹬著自行車跑了一趟又一趟,努力為經開區的發展招攬企業和資本的入駐,也為後來經開區進一步發展積累寶貴的經驗。

海南新大陸“雅荷花園”成為第一個入駐經開區的企業;海星現代飲品(榮氏果汁)入駐,製造業項目開始在經開區聚集;中萃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與西安漢斯飲料總廠合資建設的可口可樂灌裝生産項目成為進入經開區的第一個外資項目,為西安經開區的發展打開了對接世界的窗口。

經過6年的艱苦奮鬥,經開區在1999年實現了技工貿總收入55.9億元,工業總産值31.1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5000萬美元,稅收0.69億元。至此,經開區初步發展和建設成為一個具有一定規模和輻射帶動作用的工業園區。

2000年2月3日,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經開區的發展又邁入了一個新階段。

在國家政策的支援鼓勵下,經開區坐上城市發展的快車,市政道路和公共交通系統規劃完善、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免費公園文娛休閒場所等逐步興建。經開區面積也逐漸擴大,截至2021年,經開區面積超過270平方公里,涵蓋了中心區、高鐵新城、涇渭新城、渭北新城四大區域板塊和關中綜保區、經開自貿區兩大功能園區。越來越多的企業、資本願意入駐經開區,外資企業、大型央企、行業龍頭企業等千余家企業落地,西安經開區成為西部地區世界500強和央企投資最密集的區域之一。

經過三十年的發展,現在西安經開區已建立了汽車、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電子資訊等四大工業集群,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增材製造與再製造等四大新興産業,建立了富有經開特色的現代産業體系,形成了龍頭帶動、集群發展、“兩鏈”融合的全新態勢。

從荒草叢生到高樓林立,從10萬元的啟動資金到GDP突破千億元,三十年光陰,凝結了經開拓荒者的青春;三十年風雨,“經開精神”歷久彌新。如今,經開區穩紮穩打走上了産業化、生態化、國際化、現代化的高品質發展之路,成為古都西安逐夢向北的精彩縮影。未來,隨著西安“北跨”發展提速,西安經開區的高品質發展之路將全新啟程。

來源:西安經開區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經開30年30事丨北跨之“源” · 西安經開區掛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