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

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十八般武藝”

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引領農民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

鎮街統籌、資源盤活、三産融合、現代農業……近年來,陜西省聚焦脫貧攻堅,聚力農村改革,在全省探索出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多種實現形式,孕育出一批村集體經濟發展典型,成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連日來,記者採訪了解部分新型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看特色産業發展過程、聽能人帶領致富故事、感受聯村共建的強勁動力。這些村子通過農旅帶動發展、激活土地資源、股份合作共贏等“十八般武藝”,讓“空殼”村變“實心”村。

特色産業型——門前“小草”  致富法寶

在中原村,當地村集體、群眾就地取材、齊心協力,找到適合秦巴腹地發展的産業,實現了致富門路從“0”到“1”的突破,並通過延長産業鏈,推動三産融合發展。

平利縣南邊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小山村——中原村。過去“窮”得出名,崇山峻嶺、交通閉塞,每人平均年收入不到萬元。現在致富有道,一項新産業擴大了村集體經濟規模,群眾收入翻了幾番。

6月5日,伴著夏日清涼的微風,撥開秦巴山脈煙霧飄渺的“面紗”,記者穿過平利縣南邊的草原來到中原村。

聽村裏的老人講,這裡草原的形成經歷了海水的漲落、山脈的隆起與崩裂、遠古生物的繁衍與滅亡,同時也孕育了許多新的植物種類,其中就有保留至今的一種植物——絞股藍。

“絞股藍是一種藥食同源的植物,民間稱其為神奇的‘不老長壽藥草’,有清熱利尿、降脂減肥等功效。”絞谷牌絞股藍茶首席技術專家徐家振説,“得益於當地獨特的自然環境,在中原村土地上長出的絞股藍品質十分優秀。”

過去,中原村村民不認識絞股藍,也不知道長在自家門口的“小草”竟然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在很長時間內,村民靠販賣山貨、種植水稻等農作物為生,致富無門,加上獲取外界資訊困難,絞股藍這個來自大自然的“饋贈”一直未被村民發現。

直到1999年初,一位叫殷剛的青年畢業返鄉。有了知識的他發現原來家鄉遍地都是“寶貝”。“我知道絞股藍可以製成茶。當時縣上正大力實施茶産業結構調整,我就想,種絞股藍一定能致富。”殷剛説。

最開始,殷剛試種了3畝絞股藍,在人工種植的路上摸黑前進。沒想到殷剛一年便賺了近萬元,村民對此感到震驚。因為當年種3畝水稻的收入最多2000多元,而這種在村裏隨處可見的“小草”,竟然有如此大的利潤。

殷剛第二年貸款3萬元,從村民手中租了30畝地,全部種上了絞股藍。2004年,通過租賃其他農戶土地,殷剛共種植了80畝絞股藍。

殷剛的成功,讓中原村的村民看到了致富希望。2009年,在殷剛的帶領下,村裏拿出資金入股,依託絞股藍産業組建成立集種植、研究、銷售與服務於一體的“申草園”茶業有限公司。該公司採取投入資金、為農戶提供種苗等方式聯營,與農戶簽訂種植、收購合同,發展訂單式農業基地。如今,絞股藍年産值達1500萬元。

近兩年,中原村開始延長産業鏈。“絞股藍不僅是一種中藥材,還可以加工成茶葉泡水喝。但許多地區的絞股藍茶目前還停留在較原始的袋泡茶階段,難免造成浪費。”殷剛説。

為此,殷剛邀請科研團隊反覆分析、研究和實驗,研發出的絞股藍蒸汽殺青、環管熱風烘炕技術在平利縣推廣應用。絞股藍茶葉加工過程實現安全、衛生、高效,産品色澤純正、味道香醇,深受市場歡迎,有效促進了絞股藍産業轉型升級。“申草園”茶業有限公司還將絞股藍加工製成“超微粉”,只需將其倒入水中攪拌均勻即可飲用。這一科研成果有效解決了絞股藍葉片的浪費問題。

如今,絞股藍已成為中原村致富的主導産業,大批群眾通過絞股藍走上了致富路。

能人帶動型——頭雁領飛  南溝不“難”

南溝村近年來通過深化農村改革、激發農民活力,實現了集體經濟的騰飛。村集體經濟從單一的農業生産逐漸轉變為多元化發展模式,涵蓋了農業種植、鄉村旅遊、電子商務等多個領域。這都離不開有勇有謀的致富帶頭人。

從延安城區往西,翻過幾道坡、拐過幾個彎,驅車半個小時就來到延安市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初夏的南溝村,一望無際的蘋果園裏幼果青翠,景區內遊人如織。

有345戶1009人的南溝村在2014年以前還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貧困村,人窮地薄收入少,“難”成了村裏老少的共識,也是村集體經濟的真實寫照。

南溝村不再“難”得從2011年説起。那年,高橋鎮派一級主任科員張光紅來南溝村駐村。

6月5日,記者見到張光紅時,他正與南溝村黨支部書記張潤生一起帶領村民在蘋果園內套種豆子,為果樹搭建防雹網,幹得熱火朝天。

“初來南溝村,這裡條件差、生活苦,女孩子都想嫁得越遠越好,後生們連個婆姨都問不下……”張光紅回憶,“當時大多數人種雜糧,還有些蘋果幼園。種蘋果我專業,只要有地、人好,就不怕。”

“我是延安農校園藝專業畢業的,和蘋果打了多年交道。以我的經驗,種一畝蘋果成本3000多元,産值1萬元左右,收益多少你們自己算算。”張光紅説。南溝村人心動了。張光紅又多方協調,把撂荒地流轉給願意發展蘋果産業的“家裏人”“村裏人”“外村人”。至此,蘋果産業在南溝村的土地上紮下了根。

“2011年至2013年,光紅給我們建起了425畝果園,戶均超20畝,還修了果園生産路,給全村24戶村民修繕房頂、硬化院落、修建圍墻大門,保證了我們的住房安全。”村民趙永東説。

種上蘋果樹、住上放心房,南溝村人的日子有了起色。但是張光紅仍深切地感受到村集體經濟的無力讓村上沒有“主心骨”。

張光紅思索著,得從南溝村選出一名有擔當、能力強、威信好的村黨支部書記。他把目光鎖定外出創業且幹得不錯的張潤生身上。

“開始我沒打算回來,當時外邊事業幹得挺好。但光紅一次次給我打電話、面談,講南溝村的發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張潤生説,“因為南溝‘難’,我才出去闖。但想想,光紅一個駐村幹部都能一心撲在南溝村。我一個南溝村人,咋就不能為南溝村的發展盡心力?”

張潤生回來了。在2013年的全村黨員大會上,他全票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有了領頭人,南溝村村民邁出了發展産業、增收致富的堅定步伐。

“南溝村距離延安市區近,北連革命舊址棗園,南接旅遊名區萬花,是延安市區周邊發展農旅融合産業的優選村落。”張潤生説。

有了方向,張光紅和張潤生帶領村民代表、黨員代表去寶雞、咸陽等地考察學習,召開村民大會、村民小組會議100多次,千方百計調動南溝人的積極性。同時,南溝村搶抓全國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機遇,確立了“支部+合作社+企業+群眾”的聯農帶農發展新機制。

濃濃的幹事氛圍深深感染了從南溝村走出去的民營企業家張維斌。

2015年,張維斌回鄉創業,成立延安惠民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聯合村集體全面啟動集現代農業、生態觀光、鄉村旅遊于一體的南溝生態農業示範園區建設。

“我們建成了塞北牧場,發展1060畝矮化密植蘋果示範園、50畝櫻桃園、2100畝山地蘋果和規模養殖戶6戶,建成休閒垂釣園、沙地摩托車等鄉村旅遊項目。”張光紅説,通過“三變”改革,南溝村積極探索出村企聯建、飛地經濟、光伏增收、果樹認養四種村集體經濟發展方式,使村集體經濟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實質性轉變。南溝人戶戶是股東、個個能分紅、人人當工人,全部實現就地就近就業。

“2014年,我們南溝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為4653元,2022年,南溝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了1.95萬元,村集體經濟也由‘零’增長到55萬元。”張潤生説。

聯村共建型——抱團發展  強村富民

新莊村不僅通過現代農業、鄉村旅遊、在村口建廠等實現村美人富,還與周邊村子“拉手”“結對”,互相學習、共同發展,把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推動村級組織由“弱”到“強”、産業發展由“分”到“合”、資源配置由“散”到“聚”。

“大家看,這是富平羊奶粉。富平是全國最大的奶山羊養殖基地,是全球公認的黃金奶源帶。富平羊奶粉營養又健康,歡迎各位選購品鑒……”每天9點半,抖音平臺的富平“荊山紅”直播間都會準時開播。6月7日,富平縣城關街道辦事處幹部趙小亮擔當主播,向全國消費者推介富平羊奶粉、木蘭搖手織老粗布、流曲瓊鍋糖、花椒等特色農副産品。

富平“荊山紅”直播間是一個“聯盟”直播間。它設在富平縣城關街道新莊村,但負責人卻是連城村黨支部書記張太勇,銷售的農産品覆蓋全富平縣。

“聯盟”的不只是新莊村和連城村,還有城關街道18個村10個社區,直播間也屬於這18個村10個社區聯合注資成立的集體經濟平臺——富平縣眾森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該公司負責開展直播運營,主播由街道辦幹部、村社區幹部等輪流擔任,拓寬了全縣特色農副産品線上線下銷售渠道,讓本地特産“借網”出圈,又能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其中新莊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50萬元。

“直播間是城關街道推行‘紅色黨建聯盟’新模式的具體落地。城關街道開展‘村村結對子、書記手拉手’活動,組建鄉村振興‘幫扶團’,通過書記相互進班子參與村務管理、合作集體經濟、共同招商引資等一系列措施,共同促進、共謀發展。新莊村和連城村是最早‘結對子’的村莊,是第一批受益者。”城關街道黨工委書記任永梅説。

“我們從全縣篩選非遺、土特産、傳統工藝食品、時令水果等幾十種特色農副産品進行直播銷售。直播間聘任曾在抖音平臺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團隊,擔任後臺運營並負責微視頻製作等工作,不僅直播效果好,還有效吸引了本地外出務工的青年返鄉創業。”張太勇説。

張太勇就是返鄉創業的帶頭人。2021年,有十幾年食品行銷行業經驗的張太勇懷揣著把家鄉特色農産品賣上好價錢的願望,積極響應城關街道“頭雁計劃”號召返鄉創業,並當選城關街道連城村黨支部書記,隨後,他積極籌建“荊山紅”直播間,並於2022年8月開始運營。

開播以來,“荊山紅”直播間與12家企業、合作社建立了供應關係,優選20余種富平特色農産品,銷售額達500余萬元。“我們現在的目標是每次直播能有1萬元以上的銷售額,讓網友足不出戶就能買到富平的優質農産品,壯大村集體經濟,也讓更多農戶受益。”張太勇説。

新莊村脫貧戶夏生民便是受益者之一。城關街道班子成員在入戶走訪中發現,夏生民正在為自家晾曬的柿餅銷售犯愁。得知情況後,走訪幹部立即聯繫了“荊山紅”直播間。直播間工作人員當即對接富平恒瑞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將夏生民的柿餅運至企業進行免費分揀、加工及升級包裝,並在當天下午的直播中全部完成銷售,獲得的2860元當天就交到了夏生民的手裏。

聯村共建助推鄉村美。新莊村與留招村共同打造環境衛生2.0版本,對廢棄空院、殘垣斷壁進行整治,村中原本的垃圾雜物堆經整治後變成“美麗菜園”。新莊村打造的“咱這一輩子”“女紅坊”等景點,兼具傳説故事、傳統農耕等文化要素,刷新了村莊“新顏值”,吸引了更多遊客來此體驗鄉村遊,增加了村民收入。

此外,城關街道聘請離退休黨員幹部、文化學者組成“智囊團”,擔任各村名譽村長,充分發揮各自經濟實力、社會影響等多方優勢,共謀村級建設,助推鄉村振興。“各名譽村長相互交流、資源互補,使得原本需要多方協同處理的‘老大難’問題得以解決,打通了基層共治共建渠道。”任永梅説。(記者 李欣澤 馬騰)

來源:群眾新聞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十八般武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