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發區

西安經開區:砥礪奮進三十年 創新逐夢向未來

用30年的時光,十萬元的啟動資金,能在一片莊稼地上“種”出什麼?

西安經開區給出了答案:1993-2023,30年間,在西安城北一片地處偏僻、人煙荒蕪的農地上,成長出一座高樓林立、配套齊全的繁華都市——從産業“一窮二白”、底子薄弱,到西安工業發展的“主戰場”和“頂梁柱”;從沒有任何核心技術優勢,到“經開智造”詮釋“大國重器”的責任擔當……

30年來,一代代西安經開人秉承“唯實、創新、包容、超越”的精神,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讓這片土地實現了從“北郊”到“城北”再到“新中心”的歷史跨越:規劃面積從成立之初的9.88平方公里,擴大到如今的272平方公里;2022年地區生産總值達到1125億元,較1993年增長了2250倍,用西安市約1%的土地貢獻了10%的生産總值……

自貿區、綜保區等17塊“國字號”招牌折射出這座工業重鎮日漸成熟的氣質;在217個國家級經開區中穩居第一方陣、位列西部第一的綜合發展水準凸顯著一個老牌國家級開發區的厚積薄發……在這裡,産業更興旺,城市更美好,人民更幸福。

一批世界一流的領軍企業向陽而生,一批國內一流的産業創新集群在此風雲際會……“堅持創新”“聚焦未來”成為西安經開區當下最熱的“關鍵詞”。談及未來,經開人眼裏有光。

肩負使命,追逐夢想,三十而立,西安經開區正是青春的模樣!

一路向北、四次“出發” 實現“華麗蝶變”

迎著改革的春風,1993年4月29日,西安經開區正式設立,在西安北郊一片莊稼地上“白紙作畫”,開啟了第一次出發征程。10萬元啟動資金、9.88平方公里的面積,這就是經開區一開始的全部“家當”。

1993年,西安經開區正式掛牌

“那時候沒錢、沒人、沒車,甚至連路都沒有,騎著自行車在麥地裏穿行的場景還歷歷在目……”回想起創業之初,經開區發改局局長余靜感慨良多。

經開區不缺夢想,更不缺敢想、敢幹、敢闖的魄力。從1993年開始,一群年輕人用青春無悔書寫了經開人的“創業詩篇”,從在荒蕪中建起第一座工廠,到實施第一個房地産項目,再到引進第一家外資企業……越來越多的企業和人開始在經開區聚集發展,實現各自的夢想騰飛。

到1999年,經開區已實現技工貿總收入55.9億元、工業總産值31.1億元,工業園區建設初具規模,從起步籌建逐步走向工業立區的發展之路。昔日三十多個零零散散、交通閉塞的村落已轉變為一片製造業的“熱土”。

2000年2月13日,西安經開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第二次“出發”始於2000年。進入新千年,西部大開發戰略正式實施,經開區也抓住了世紀之交的歷史機遇,在2000年2月13日正式被國務院批准晉陞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二次創業中,西安經開區奮力前行。2003年,經開區與高陵區合作共建涇渭工業園(現涇渭新城),跨區域建設“飛地”,可謂是“吃螃蟹”的本土創新。經開區發展空間得到進一步拓展,陜重汽、西門子、ABB等重大項目相繼入區。

2004年,陜汽重卡廠房開工建設

“當時,完成改制的陜西汽車集團正籌謀大發展,打算在西安找地建設3000畝的新基地,幾番考察後,區位環境良好、土地充裕的涇渭工業園打動了他們。”涇渭新城管理中心相關人員介紹説。

2006年,經開區全區實現技工貿總收入542億元、工業總産值345.5億元,主要經濟指標連續五年實現40%左右高速增長,發展實力和國內國際影響力迅速擴大。

第三次“出發”始於2007年,這次征程開啟了産城融合和城市新中心的建設大幕。連續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及地鐵二號線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持續加速著經開區的城市化進程,為使數萬村民分享與城市共同發展的成果,經開區自2007年10月起,先後完成33個城中村集中改造,並率先在全市開展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

祖祖輩輩居住在西安北郊的村民們,脫離了破敗不堪的城中村,成為了城市新中心的新市民。“當了一輩子農民,老了後還能住上這麼好的樓房。”這是老一輩村民的共同心聲。

2007年1月5日康明斯第一台發動機下線

同時,經開區的工業建設也未停步。德國博世、中國電子、中國兵器等一大批重大項目相繼落地建設,2011年經開區工業總産值在全市率先突破“千億元”大關,成為陜西省首個産值過千億的先進製造業基地,綜合實力躍居西部開發區第一位。

隨著西安行政中心北遷、地鐵線貫通南北、西安北站正式投入運營,高品質的學校、醫院、商業綜合體等基礎配套不斷完善,這個城市北部曾經的邊緣地區,已然成為城市新中心。

2017年,隨著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經開功能區正式成立,經開區開啟了第四次出發征程,譜寫著追趕超越新篇章。

自貿試驗區經開功能區掛牌六年後,經開區獲批西安關中綜合保稅區,“自貿+保稅”疊加的優勢持續顯現,累計完成108項改革試點任務,形成60余項省級以上創新案例,10項獲得國家複製推廣,累計引進企業2668家,實現規上工業總産值764.04億元。這些數字見證了經開區作為內陸城市高水準對外開放窗口的初心。

2018年經開區正式接管高鐵新城,2021年與臨潼區啟動共建渭北新城,區域面積擴至272平方公里,2022年地區生産總值突破千億元大關,工業總産值超過3000億元。

特別是今年,《西安市“北跨”發展行動方案》正式發佈,全市“北跨”從預熱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身為全市“北跨”發展的先行者和拓荒者,西安經開區已經昂首進入第四次創業發展新征程的全新賽道。

工業立區、産業創新擦亮“經開名片”

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區”和“排頭兵”,一路走來,西安經開區堅持以發展工業、吸引利用外資、拓展外貿出口為主導方向,從學習外資企業先進的技術、管理經驗,到注重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不斷突破關鍵技術,走出了一條開放引領、産業先導、創新驅動的高品質發展之路,擦亮了國家級開發區高品質發展的“經開名片”。

工業立區、産業強區。三十載定力如磐,西安經開區構建起了具有經開特色的現代産業體系:工業總量佔全市四分之一,累計入區企業8萬多家,是西部地區世界500強和央企投資最密集的區域之一。

于企業而言,西安經開區的“定力”賦予他們更多的創新活力:

2004年5月 尚在拓荒中的陜汽基地

陜汽生産車間

陜汽集團在這裡深耕20年,成長為“大國脊梁”“強國擔當”,不但在市場份額上穩居國內第一梯隊,産品覆蓋全世界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更圍繞“智慧化、電動化、網聯化、輕量化”為代表的“新四化”加快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的積極探索,突破了整車輕量化、高效節能等行業壁壘,逐步成為行業標準的引領者。

吉利汽車全球首個全架構、全能源、全車型的智慧黑燈工廠

2007年,吉利汽車在這裡落地,建成吉利全球首個全架構、全能源、全車係超級智慧“黑燈工廠”,作為國內整車企業的首個零碳工廠,新能源技改項目標桿,已經帶動21家零部件企業入駐,更打造了全球唯一賓士smart生産基地,填補陜西省合資車型領域空白。

圍繞陜汽、吉利兩大整車企業“鏈主”,西安經開區建立起了涵蓋整車、專用車製造以及動力系統、整車熱管理、底盤系統、車身系統、汽車電子等汽車産業全鏈條的産業集群,打造了千億級汽車産業集群,具備了年産60萬輛整車的産能。

為載人航太和探月工程、國産大飛機、“華龍一號”核電、全超導核聚變裝置等“大國重器”作出了重要貢獻的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多年來與經開區在科技成果産業化領域的合作不斷加深,有色院目前在經開區的控股參股高新技術企業30家,上市企業7家,已經在經開區引領形成了新材料産業生態圈,形成了“世界材料看中國、中國材料看西安、西安材料看經開”的競爭優勢。

2004年11月,西部超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奠基

2022年西部超導廠房全景

2003年,西部超導成立於經開區,同年獲批“國家級超導體與磁性材料應用實驗室”,是經開區新材料新能源領域首個國家級研發機構。2019年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是西部地區第一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也是我國高端鈦材及超導材料研製生産龍頭企業。

隆基綠能組件工廠生産線

2015年,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光伏管理總部落戶經開,實現企業跨越式發展,作為全球光伏行業龍頭,主導國際行業標準。經開區也形成了以隆基為核心的高效單晶光伏電池、組件以及應用整合産業鏈,致力於打造集關鍵設備、電池、逆變、儲能等技術研發于一體的科技創新基地。

中國中車、西航集團、中鋼西重、西電集團、泰富西瑪、啟源裝備等60余家行業龍頭企業分別在軌道交通裝備、航空裝備、新能源裝備、輸變電裝備、專用通用裝備等領域形成了足以參與國際競爭的産業集群……

西安經開區管委會主任賈強表示,站在三十年的節點上,經開區將開啟世界一流産業創新發展區建設新征程。未來的經開區,將實施技術創新、企業創新、環境創新、機制創新、模式創新與開放創新“六大創新”,聚焦未來汽車、未來能源、未來材料、未來航空、未來健康、未來數字六個方向進行突破。

以未來汽車、未來能源、未來材料為代表的“千億産業”,以未來航空、未來健康、未來數字為代表的戰略性“百億産業”,以都市服務、創新服務為代表的“十億産業”,這是具有經開特色的“千百十億”現代産業體系藍圖。

以“經開之為”擔當“北跨之進” 逐夢向未來

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城市發展的根本。從1993年成立之初以産業發展為主的“工業園區”,到2011年3月西安行政中心北遷,逐步發展形成功能完備的“城市綜合功能區”,再到打造“都市新中心”,西安經開區在30年的發展歷程中,一面在城市北部形成先進製造業聚集的洼地,一面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持續提升公共服務配套水準,更好地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2023年2月24日,西安經開區高品質發展暨推進“北跨”發展動員大會召開

2023年,西安市全面加速“北跨”發展,推動各類資源要素、工作力量和項目佈局向“北跨”聚集,促進産城融合、板塊聯動,構建渭河南北呼應的擁河發展格局。

西安迎來城市“北跨”元年。西安市發改委規劃處處長劉驥説,“北跨”區域將成為有效支撐西安下一個萬億級經濟體量和高品質生活的重要載體。

“‘北跨’的核心其實是人的‘北跨’,而這需要依靠産業來拉動。”渭北新城管理中心負責人表示。目前,經開區常住人口已達55萬人,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10年間增長了1.5倍,年平均增長率為9.6%。作為城市“北跨”的先行者,經開區的産業吸引力已經為承擔西安新的戰略使命蓄勢待發。

如何以“經開之為”擔當“北跨之進”?賈強認為,經開區要著力打造“創新型、開放型、生態型、品質型、活力型”的國際化一流開發區。歸結起來,就是堅持四個“創新突破”:

一是堅持在做強做優主導産業上創新突破,進一步壯大汽車、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導産業,加速産業鏈、創新鏈“兩鏈融合”,推進數字賦能,著力打造支撐“北跨”發展的産業體系。到2025年,力爭地區生産總值突破1500億元、汽車産業年工業總産值突破1500億元,新材料新能源産業年工業總産值突破1000億元。

二是堅持在加快秦創原平臺建設上創新突破,深化“有色院”創新模式,依託陜汽、隆基等龍頭企業,主動承接國家戰略建好創新平臺,暢通轉化渠道推動成果落地,加快促進要素聚集,不斷壯大創新主體,充分釋放驅動“北跨”發展的強勁動能。到2025年全區聚集中央及省、市各類創新平臺300家以上,逐步打造大國重器自主可控産品的研發製造基地。

三是堅持在實施更高水準開放上創新突破,充分發揮“自貿區+保稅區”疊加優勢,持續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強化開放平臺牽引,增強開放合作理念,大力塑造服務“北跨”發展的開放合力。

四是堅持在全面提升城市能級上創新突破,積極推進西安主城區與涇渭新城、渭北新城軌道交通、快速交通等互聯互通,強化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供給,有序推進城市向北更新,加快構建“北跨”發展南北呼應的空間格局。 2023年6月8日上午,西安經開區建設世界一流産業創新發展區大會在開元大劇院隆重舉行

三十年櫛風沐雨,三十年勇立潮頭,一代接一代,一程又一程,經開區建設世界一流産業創新發展區的宏偉藍圖正款款呈現。西安市委常委、經開區黨工委書記康軍表示,經開區將立足工業經濟主戰場和頂梁柱目標定位,堅決扛起“勇挑大梁、走在前列”的使命擔當,繼往開來再出發,接續奮鬥向未來,努力創造無愧於歷史、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嶄新業績。

歷史給予了西安經開區舞臺,時間見證了經開區的輝煌巨變。從傳統封閉到開放包容、從經濟落後到民生富足,三十年白駒過隙,三十年滄海桑田。踏上第二個三十年奮鬥目標的“新趕考”之路,經開區將不負時代,凝心聚力共同譜寫高品質發展新篇章!

來源:西安經開區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西安經開區:砥礪奮進三十年 創新逐夢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