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文明

串起“增收鏈”種出好“錢景”

吃過蕎麥饸饹、睡過蕎麥皮枕頭,卻少見蕎麥花。6月仲夏,藍田縣九間房鎮峪口村的蕎麥花鋪滿山坡,遠遠望去,海洋般的花浪起伏連綿,到處瀰漫著蕎麥花的香氣,呈現出一幅生機盎然的鄉村美景,這是近年來藍田縣全力打造蕎麥嶺鄉村振興綜合體後呈現出的美麗場景。

用蕎麥“寫出”經濟大文章

從2021年鼓勵用荒坡地種植蕎麥150畝,到如今種植面積達1000畝的農旅融合新IP,千畝蕎麥花海不僅成為亮麗的風景,更成為九間房鎮峪口村小雜糧産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煥發集體經濟新活力的源頭活水。

“蕎麥不僅能吃,蕎麥皮還可以用來做蕎麥墊和蕎麥枕,蕎麥的種子也可以加工成蕎麥麵粉,用處多著呢,”6月15日上午,正在蕎麥嶺做安保執勤的峪口村村民李養山説:“我現在在這裡上班,工資按天結算,一天100元,在家門口就把錢掙了,美著呢。”

2021年,峪口村轉變傳統農業發展思路,將蕎麥作為主導産業進行重點培育,通過土地流轉、成立專業合作社、與食品加工公司達成收購協議等措施,幫助農民生産、加工、銷售蕎麥相關産品,壯大了集體經濟。峪口村黨支部書記吝朋濤説:“隨著蕎麥嶺農文旅融合發展,目前已經帶動周邊5個村1250戶群眾增收。”

蕎麥嶺田園綜合體不僅帶動了旅遊業發展,更成為峪口村經濟發展提速的重要産業。“我們示範園區打造初期就和西旅公司開展深度合作,成立了村級資産運營管理公司,有效實現了村企聯建、利益聯動,”吝朋濤説,“五一”假期至今實現綜合收入100余萬元,帶動村集體收益近20萬元,未來將繼續擴大種植面積,豐富蕎麥品種,使蕎麥産業真正發展成農戶增收利器,帶動群眾致富。

在九間房鎮政府的支援下,近年來峪口村不斷挖掘蕎麥品牌價值,實現特色農産品品牌化發展。目前已發展蕎麥加工企業5家,開發蕎麥酒、蕎麥醋、蕎麥茶、蕎麥饸饹、蕎麥皮枕頭等8大類26種“蕎”字號系列農産品,實現了産品增值、産業增效、群眾增收。

用金銀花“開通”山鄉致富路

6月15日早上,位於秦嶺腳下九間房鎮九間房村的山坡上,滿坡的金銀花在陽光下愈發翠綠,還沒有靠近,一陣清香就撲鼻而來,金銀花朵挂滿枝頭,黃的像金,白的似銀,競相開放。

當天一大早,68歲的九間房村村民翟秘芳和他的採摘隊在梯田裏精心採摘著金銀花。“趁著一大清早天氣涼快,得抓緊時間集中採摘,每天還有100元的收入,很不錯。”翟秘芳邊説邊熟練地幹活。採摘隊的村民們挎籃提籠,雙手並用,點綴田間,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

作為一種常見的中藥材,相比其他農作物,金銀花不僅藥用價值高,還因根系發達、易於生長、耐乾旱瘠薄被廣泛種植發展。2017年,在西安城投集團的支援下,九間房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産業,開始啟動建設金銀花種植基地。2022年,九間房村共種植金銀花苗5萬株,金銀花165畝,年産金銀花幹花3000斤,累計帶動農戶150余戶,每人平均增收2000元以上,帶動就業130余人。

每年5月至10月是金銀花的盛産期。“從5月金銀花盛産到現在,種植基地都是村民忙著採摘,最忙時一天能有50多人,今年是種植第5年,目前已進入盛産期,畝産效益能達到6000元。”九間房村黨委書記張戰平説,“我們按照統一提供苗種、統一技術指導、統一保價收購的管理運營模式,帶動農戶參與産業發展,通過林地流轉、資源入股、基地務工等渠道多方面增加群眾收入。”

目前,九間房村的金銀花産業已實現穩定增收,幫助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土地流轉、務工增收、入股分紅三項收益。通過産業的示範帶動,如今,周邊村子已發展種植金銀花80余畝。未來將會帶動更多的群眾加入採摘和種植,幫助群眾實現家門口增收致富。

近年來,依託獨特自然地理優勢,九間房鎮因地制宜,以合作社+企業運營模式,通過種植蕎麥、艾草、花椒、金銀花等經濟作物以及光伏發電、中蜂養殖等産業快速發展集體經濟,不斷培育市場化運營主體,加速發展壯大種植産業,使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路子越走越寬,越走越富。記者 王卉

來源:西安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串起“增收鏈”種出好“錢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