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的傳承 2023年西鹹新區文化和自然遺産日主題 系列活動精彩紛呈
一曲威武雄壯的秦漢戰鼓,演繹了一場震奮人心的秦人秦音,展現了千年時空亙古遺韻。6月6日上午,“加強非遺系統性保護 促進可持續發展”2023年西鹹新區文化和自然遺産日主題系列活動在西鹹新區涇河新城茯茶鎮景區正式開啟。
現場“茯滿之筵”優雅的舞姿、戰鼓傳來震天的鼓聲、多彩的霓裳華服......讓觀眾仿佛穿越悠久的歷史,訴説千年的傳承,還有非遺互動展銷大集、非遺影像展等宣傳展示活動,讓市民遊客紛紛體驗非遺製作的同時,暢享非遺購、探訪非遺味。
非遺展演精彩紛呈 傳統文化顯活力
華夏五千年文明輝煌的歷史,黃帝垂衣,傳承韆鞦,禮儀之邦,衣冠上國,悠悠千載,熠熠華裳。從古樸的先秦、楚漢服飾,到飄逸的魏晉服飾,再到多彩唐制,清雅宋制,秀美明制,華夏文明變遷的美麗畫卷,讓人目不暇接。
啟動儀式現場,伴隨著幽幽古樂聲,莊重而浩蕩的霓裳華服非遺文化秀緩緩開啟,身著各種華服的演員羅衣飄飄、環佩滿身,小家碧玉亦或是仙氣飄飄,盡情展示著大家閨秀、文雅公子的氣儀,彰顯非遺傳統服飾之美、創新創意之美,市民遊客在古風古韻唯美演繹中,沉浸式體驗了一場華麗穿越,更是引得眾多媒體記者、網路達人記錄下一道道靚麗的風景。
“沒想到,這次來茯茶鎮景區旅遊,居然與這些極具特色的‘非遺’項目零距離接觸,不虛此行!”現場遊客張女士欣喜不已地説。
在不遠處的非遺互動展銷大集上,五陵垣黑陶製品、彩貼剪紙、皮影等文化特色非遺攤鋪依次排開,匠心、手藝、美食、技藝薈萃一堂。五陵垣黑陶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忙得不亦樂乎,除了向群眾介紹了他帶來4件精美展品,還指導前來群眾親手體驗雕、刻、鏤、書、畫五功為一體的綜合影刻技法。
創新“非遺+”模式 打造文旅新名片
依託承載著傳統智慧與歷史底蘊的非遺文化,在“研學遊”的熱潮裏,西鹹新區圍繞茯茶、秦腔、剪紙、古琴等陜西優勢非遺資源,打造了中國茯茶博物館、三秦非遺館、國學館、崇文塔、詩經裏等非遺研學旅行基地,推出了系列精品研學旅行線路,讓市民遊客共同感受三秦兒女的非遺文化的趣與美,對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産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發非遺的生機和活力具有重要意義。
“這次活動將在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意識,營造非遺保護良好社會氛圍,切實讓古老的非遺文化以嶄新的面貌煥發生機。”西鹹新區宣傳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説道。
目前,西鹹新區共有非遺項目17項,非遺傳承人20余人,西鹹新區非遺進景區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成立後,在這裡可以對話古今,見證傳統技藝登上時尚舞臺,探索非遺産業,聚勢匯能,推動西鹹新區文化“活”起來,帶動文化旅遊“火”起來。
傳承千年文脈 續寫非遺新故事
在西鹹新區,周秦漢唐歷史遺跡遍佈,文化資源十分豐富。走進耀州窯青瓷非遺文化藝術館,隨處可見的精美瓷器,這些瓷器精美的圖案以及巧妙的造型,獨具一格,充分感受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親,完美結合的千年文化底蘊。
活動上,借助新區不斷探索“非遺+文旅”模式,重點推出古典藝術主題體驗遊與傳統文化主題品質遊2條非遺旅遊線路。線路沿著灃河流域和渭河流域分佈,將牛郎織女傳説、茯茶製作技藝、古琴製作技藝、秦漢戰鼓、黑陶技藝等非遺項目與昆明池·七夕公園、茯茶鎮、詩經裏小鎮、大秦文明園等景區深度串聯,讓文化遺産從典籍、考古、博物館,從民間、從大眾從歷史中走出來的一次新穎體現。
此外,現場還有系列非遺展演、非遺座談會、非遺培訓、非遺媒體行等活動,一批具有重要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得到有效保護和傳承,名錄體系和傳承機制不斷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産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古老的非遺文化正以嶄新的面貌煥發生機。
下一步,西鹹新區將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特色非遺旅遊文化品牌為抓手,全力提升中國傳統文化的感染力和影響力,進一步滿足遊客多層次、多元化、個性化的文化和旅遊消費體驗和需求。(西鹹新區)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鄒鈺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