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清澗寨溝遺址 追尋商代的足跡

5月30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聚焦商代考古新進展,通報河南安陽洹北商城遺址、河北商代考古發現與研究、陜西清澗寨溝遺址、北京豐臺新宮遺址4項重要考古成果。

寨溝遺址位於陜西省榆林市清澗縣解家溝鎮寨溝村,地處陜北黃土高原腹心地區。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陜北地區已開展的考古發掘工作主要有清澗李家崖遺址、清澗辛莊遺址,發現的大型夯土建築和鑄銅遺存是研究商代北方區域考古學文化的重要材料。相比陜北以往發現的李家崖遺址,寨溝遺址具有規模大、等級高、要素全、銅器點密集等特點。從已有跡象來看,寨溝遺址在商代晚期應該是一處區域政治中心所在地。

考古調查勘探表明,寨溝遺址是一處規模巨大、遺存豐富、要素齊全的商代聚落遺址,面積約300萬平方米。遺址發現的大面積夯土建築、大型墓葬、小型墓地、鑄銅遺存、灰坑等不同功能遺存,散佈在相鄰的不同山峁上,凸顯出北方黃土梁峁地帶中心聚落典型的“多峁一體”特徵。

在寨溝遺址及周邊調查勘探中,考古工作人員發現了9處高等級貴族墓地,包括3處共7座“甲”字形墓葬。這是陜晉高原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等級最高的晚商墓地,屬於商代考古的重大突破。

在寨溝遺址東約3公里的後劉家塔長梁墓地的4座商代“甲”字形墓中出土了銅車馬器,銅鈴、銅軛首、銅觽形器、鑲綠松石銅八角形衡飾、衡末飾、銅泡等,組合較完整。此處還出土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一類金器,另有銅鏃、銅斧、海貝、玉器、鱷魚骨板等器物。後劉家塔長梁墓地是陜北地區首次經科學考古發掘並確認的商代貴族墓地,其墓葬形制、葬俗等方面與中原地區有較大差異,少數隨葬品亦為首次所見。

精美的隨葬品中,一部分與殷墟王陵區大墓出土品相似或相同,顯示出濃厚的殷墟高等級用器色彩。寨溝中心聚落和大型墓葬的發現,為幾十年來黃土丘陵地區不斷出土的銅器群找到了明確的考古背景——以往偶然發現的數十個比較豐富的銅器群,就應該出土自這類高等級墓葬。這一發現解決了長期困擾學術界的問題。首次在陜晉高原發現的商代晚期車馬遺存,為探索我國馬車的出現與車馬埋葬制度的形成提供了關鍵的證據。

在寨溝遺址出土的大量青銅車馬器、玉器、骨器、漆器、龜甲與殷墟上層物質文化相同,反映了黃土丘陵地區與商王朝之間密切的經濟、文化交流,以及商王朝對周邊地區的強烈影響。

方國是指中國夏商之際的諸侯部落與國家。這個判斷主要來源於商朝晚期的殷墟遺址出土的甲骨卜辭。卜文中多以“X方”的形式稱呼這些部落國家,所以稱作“方國”。甲骨文記載,商代晚期,在商王朝的北部和西部存在70余個方國,它們與中原的殷墟遙遙相望,交往密切,共同組成了商王朝政治版圖。考古發掘工作顯示,陜北黃土高原是商代方國重要分佈區域之一,這為我國多民族國家形成和發展提供了重要考古例證。

考古工作者孫戰偉介紹,寨溝遺址是陜晉高原迄今發現規模最大、遺存最為豐富的商代遺址,在與中原商文明同時並存的區域政體中罕見,在我國北方地區為目前僅見。現有考古工作已經初步揭示出商代晚期陜北地區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且與中原殷墟文化聯繫緊密,遠超以往認知。陜北商代考古對探討陜北地區商代方國政治地理結構、理解殷墟時期中原與邊疆文化交流與互動均具有重要意義。記者 趙茁軼 張琪悅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清澗寨溝遺址 追尋商代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