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實現秦嶺國家公園建設和群眾增收致富的雙贏
圍繞高品質“推進秦嶺國家公園建設”,5月25日,陜西省政協召開專題協商座談會,與會政協委員、專家學者、民主黨派負責人就推進解決秦嶺國家公園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紛紛獻計獻策。
4月中旬,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便組織部分委員專家赴商南縣、山陽縣、柞水縣進行調研。4月底到5月初,又組織部分委員以小分隊的方式,赴藍田縣、周至縣、佛坪縣開展調研。此外,先後同相關市、縣級政府部門負責人召開座談會,邀請省政府10個相關部門負責人召開情況通報會,廣泛徵求意見建議。
秦嶺主體在陜西境內,涉及6市39個縣,總面積5.82萬平方公里,佔陜西省省域面積的28.31%。結合此前的調研,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薛佔海在會上講述了秦嶺的變化——秦嶺地區植被覆蓋度由2000年的76.4%增加到2022年的87.6%,平均每年增長0.51%;秦嶺陜西段植被固碳釋放氧氣總量從2000年的1910萬噸上升到2022年的2327萬噸,年平均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348.3天。與此同時,綠色産業發展也形態初具。
“雖然秦嶺國家公園創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部分問題。”薛佔海表示,“當前,秦嶺保護已進入‘啃硬骨頭階段’,國家公園創建正面臨機制體制難題。”
為此,薛佔海建議,應加快國家公園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建設,推動制定國家層面的秦嶺生態保護法,提升秦嶺生態保護能級;積極爭取政策資金支援,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傾斜力度,在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或生態補償等相關政策執行上,重點傾斜地方政府和群眾;建立完備的秦嶺國家公園資源數據庫系統,儘快組織實施秦嶺水源涵養生態監測,做好生態保護修復工作;進一步完善6省1市政協環秦嶺地區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協商聯動機制,廣泛開展自然教育和科普教育,拓寬生態文化推介和生態體驗服務,提升秦嶺的社會影響力。
商洛市全境位於秦嶺腹地,承擔著建設秦嶺國家公園、保障國家生態安全的重任。
“針對自然保護區內禁止生産經營和群眾生産生活受限等問題,制定出臺補償政策和措施。”省政協委員、商洛市政協主席王寧崗建議,建立和完善野生動物傷害保險制度、設立生態補償基金、提高生態補償標準、增加公益性崗位、加大生態移民補償扶持投入等,努力實現秦嶺國家公園建設和群眾增收致富的雙贏。
“建設秦嶺國家公園,必然會對區域內的生態産生原真性、完整性、系統性的保護,客觀上也會影響當地住民的生活,特別是國家公園內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擴大和高等級植物的嚴格保護,將在農業生産等方面帶來一定影響。”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發展學院副院長邢成舉將關注點放在了如何強化農民生計保護上。
他建議,要對秦嶺國家公園的核心保護區和重點保護區內農戶的數量、生計結構、生計來源和可替代的轉型方案進行系統、全面的調研。要圍繞國家公園對相關縣域經濟發展的影響,以及農戶家庭生産或生活的影響和補償狀況,農戶對國家公園建設的政策感知及替代政策、參與需求等方面開展調研,摸清相關情況,為國家公園建設中農戶權益保護做好方案篩選。
“推進秦嶺國家公園建設立法”“以數字為依託,挖掘秦嶺國家公園自然文化資源”“優化整體保護規劃編制”……會上,委員、專家們緊扣當前陜西省在推進秦嶺國家公園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積極建言。同時,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及時作出回應。
針對秦嶺國家公園建設中的公益林問題,省林業局局長黨雙忍表示,要把集體林、商品林轉變成國家公益林,再按照國家公益林補償標準進行生態補償,增加農戶生態收益。要通過在秦嶺國家公園區域設立70個管護站、200個管護點,優先聘用當地村民擔任生態管護員,不斷增加群眾收益。
會上,與會者圍繞推進解決秦嶺國家公園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探討交流。
同時,在省政協“秦商量”協商議政平臺,此次會議也以圖文形式進行直播。多名省政協委員踴躍跟帖,發表意見建議。
省政協委員謝斌建議,秦嶺國家公園建設要尊重自然規律,對秦嶺生態開展修復與重建,把秦嶺各保護區相互連接貫通,防止種群隔離,以達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目的。
“要進一步提升資訊化監管水準,大力發展‘數字秦嶺’,以數字化力量保護、建設秦嶺,借助5G、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對數據進行高度整合,加強監測監管,不斷提升秦嶺國家公園建設和運營工作效能,實現對秦嶺地區生態環境保護的精細化管理。”省政協委員高彩玲表示。記者 屈荔鵬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努力實現秦嶺國家公園建設和群眾增收致富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