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數

既讓保供有“底氣” 又讓減碳有“利器”

在擔當電力保供“壓艙石”、支撐“雙碳”戰略實施過程中,我國煤電企業在承壓之下做出積極貢獻。生存難、改造難、發展難、保供難、轉型難幾乎成為煤電企業面臨的共性問題,國家能源集團寧夏電力鴛鴦湖電廠(下稱“鴛鴦湖電廠”)也不例外。作為西北最大的煤電企業,鴛鴦湖電廠曾一年虧損超10億元,生存發展危機重重,安全運作隱患加劇。

衝破困境、自我革新。在國家能源集團和寧夏電力公司的大力支援下,鴛鴦湖電廠選擇“擠”出資金進行機組改造,並通過在電廠周邊建設“動力島”等,為周邊企業提供綜合能源服務。憑藉大機組的先進工藝和規模優勢,鴛鴦湖電廠供應的産品種類越來越多,服務能力也越來越強。不到兩年時間,綜合能源服務所帶來的可觀收益支撐了電廠扭虧為盈,還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為新能源發展騰出更多空間。

從發電到綜合服務

寧夏能源富集,是我國“西電東送”的重要送端,通過兩條特高壓外送通道向全國輸送電力。而鴛鴦湖電廠,則是寧夏唯一一個雙通道外送電源點,截至目前,已累計輸送電量超1200億度。

然而,持續高位的煤炭價格讓煤電企業的日子並不好過。在確保電力安全穩定供應的前提下,“發一度虧一度”的現實困境曾讓鴛鴦湖電廠一度舉步維艱,加之種種原因,使得電廠在2021年虧損達10.3億元。

不過,鴛鴦湖電廠沒有在困境中沉淪,而是勇敢選擇衝破“圍墻”。“這不僅是現實中的‘圍墻’,更是思想上的‘圍墻’,電廠不能再固守傳統生産性企業的定位,而是要成為開放性服務商。”鴛鴦湖電廠黨委書記王明生説。

轉型勢在必行。憑藉較好的區位優勢,以及四台先進機組,鴛鴦湖電廠提升綜合能源服務供應能力,在為周邊企業提供多能聯供産品的同時,還盡可能回收他們的産品甚至是廢料,真正做到“有去有回”,形成良性互動、迴圈式發展。

記者在電廠周邊看到,幾十公里蜿蜒曲折的管道把電廠與周邊企業緊密連接起來。“除了最基礎的供蒸汽外,我們還有壓縮空氣、氮氣、供冷、除鹽水、迴圈水等多種能源産品,企業需要什麼,我們就想辦法提供什麼。”鴛鴦湖電廠總工程師張國興説。

“我們的合作可以説是一拍即合,企業生産所需要的蒸汽、壓縮空氣、氮氣等能源品種,雖説量不大,但都得有。如果是我們自己投資建設,增加成本不説,規模肯定小,能源利用效率也低。”五恒化學(寧夏)有限公司董事長林發現説,與鴛鴦湖電廠的合作,至少讓企業節約了1億元的成本,還減少了一個污染點。

不僅如此,這家企業産生的廢棄物——電石渣還成為鴛鴦湖電廠的“寶”。“電石渣是很好的脫硫劑,不僅價格便宜,而且脫硫效率高,以目前的用量計算,電廠一年可以減少碳排放量8.8萬噸。”鴛鴦湖電廠副總經理張仲琪説,除了電石渣,周邊企業産生的凝結水、氫氣等副産品都可以通過管道送到電廠進行再利用,最大程度做到“吃幹榨凈”。

從2019年“小試牛刀”到如今全面鋪開,鴛鴦湖電廠的綜合能源業務越做越大。截至目前,電廠的綜合能源供應已覆蓋近20家企業,實現了“七供五回”的迴圈利用模式,其中工業蒸汽160萬噸、壓縮空氣和氮氣690萬標方,電石渣累計回用7.6萬噸、中水回用245萬噸。

提升經營效益 深挖節能潛力

大型電廠的安全穩定、高效清潔,給周邊企業吃了“定心丸”。“化工企業不能有任何閃失,停電、停氣等故障都會對生産造成很大波動,穩定可靠是我們最需要的。”寧夏寶廷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社明説,只要電廠能提供的,我們就在自己的設計中優化掉,不再上相應的項目。

走進電廠內的汽輪機運轉平臺,管徑1米的兩根乳白色管道交錯敷設。“四台機組的供汽管道是聯通的,就是保證對外供應蒸汽時的高穩定性和高可靠性。”王明生解釋説,由於廠裏的兩台機組在參與調峰運作下,蒸汽能力會受到影響,通過對四台機組的“互聯互通”改造,電廠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證每小時低壓1000噸、中壓800噸的供應能力。

為滿足所在園區逐漸增大的市場需求,鴛鴦湖電廠未來還要實施機組“熱電解耦”改造,蒸汽供應能力也將大幅提升。

“這些錢就是‘擠牙縫’也得投。”王明生説,綜合能源供應的投資收益率很高,有些項目差不多一年就能回本。目前,鴛鴦湖電廠一期兩台機組已扭虧為盈,另外兩台今年也將盈利,其中,綜合能源供應的貢獻率在30%以上。

良好的經營效益是煤電企業發揮能源保供“頂梁柱”作用、支撐新型電力系統發展的最大“底氣”。不僅如此,在為電廠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實施綜合能源供應産生的效益還體現在節能降耗上。

雖然煤電企業參與深調促進了新能源消納,具有顯著的環境效益,但對煤電機組本身來説,長期低負荷運作以及快速且大幅度地調節負荷,會造成煤耗大幅增加,經濟效益明顯變差。增強電廠提供綜合能源服務能力,可以降低機組的煤耗水準,大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比如從30%負荷往20%調的時候,發一度電至少要增加60克的煤耗,原本高品質的蒸汽會變為低品質的蒸汽,相應排放多、冷卻多,能耗大幅上漲。”張國興説,但如果實施綜合能源供應,就可以把這部分負荷用於制水、供蒸汽等項目中,把原來損失的又利用了,機組煤耗下降,發電能效提升。

2022年,通過利用綜合能源供應,鴛鴦湖電廠發一度電下降了15克煤耗,相當於減少近10萬噸標煤,在減少27萬噸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時,還節約了1億多元的燃煤採購成本。與此同時,衝破了煤電靈活性改造的下限,參與深度調峰的能力增強,為新能源發展騰出更多空間。

在探索低碳轉型路徑過程中,鴛鴦湖電廠找到了新方向——未來的盈利點和節能點就是綜合能源服務,進一步提高綜合能源服務的水準和規模,才是獲得競爭優勢的新賽道。

成功突圍的三點啟示

如何更好統籌安全穩定供應和綠色低碳發展,增強保供意願和能力,破解可持續發展難題,是每一個煤電企業都繞不過去的問題。

鴛鴦湖電廠能夠脫困被外界認為“實屬不易”。這其中,有企業思想意識的轉變,有體制機制的革新,有當地政府的幫扶。在共同發力下,才讓這家曾巨虧的大型電廠蹚出來一條契合實際的發展新路,其“逆襲”的啟示,值得業內其他煤電企業,特別是地處西北的電廠參考借鑒。

從“關門搞技術”到“開門辦企業”。尋找發展新路首先要破思想禁錮。“發電更多是關門搞技術,‘安分守己’幹好這一件事就行了,但現在大不一樣了。”不少領導和職工的傳統思想,讓最初的探索並不順利。

為了讓改革走下去,鴛鴦湖電廠統籌發展規劃和實施路徑,專門成立了綜合能源服務中心,且是一把手直接分管,全面調動各方面力量,讓各部門真正協作聯動起來。跑企業、問需求、學業務……從只幹一件事到幹好十幾件事,電廠不僅找到越來越多的商機,還盤活了閒置資源,勞動生産率大大提高。“我們廠原來有三四十人存在人崗匹配不合適的問題,但他們從事綜合能源業務裏的收費、儀錶鑒定等工作很擅長,各自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王明生説。

從“我們給什麼”到“別人要什麼”。鴛鴦湖電廠負責人坦言,綜合能源供應和常規的電廠生産經營不一樣,供求態勢發生決定性變化,從“我們給什麼”到“別人要什麼”,電廠的工作機制、服務能力都要跟得上。

“我們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光盯著發電,要盡可能適應被服務對象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需求,否則就會錯過很多機會。”張仲琪説,上級公司非常支援,高效率的推進各類項目的審批流程,讓電廠有了信心。

從單一發展到區域發展。西北電廠所在位置往往比較偏遠,周邊大多空曠。十多年前,鴛鴦湖電廠周邊也比較荒涼。而如今,電廠已經把管道敷設到十幾公里遠的區域,圍繞電廠建設起越來越多的企業,這與電廠所在的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的支援密不可分。

“寧東基地管委會多次在我們廠召開現場會,就是把企業請過來對接各自需求,而且現場就能簽合作,我們現在與不少企業都是聯合辦公。”王明生説。

由於與電廠合作的各企業不用再建分佈式的小鍋爐、制氮機等項目,也因此降低了整個園區的能耗水準。“有這樣一個開放式電廠,是政府對外招商引資的名片,也是入園企業節能減排的重要依託,這是一個非常有價值、有成長性的共贏模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説。記者 于瑤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既讓保供有“底氣” 又讓減碳有“利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