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遊

巴裏坤草原保護“三部曲”

5月的巴裏坤草原,草長鶯飛,生機盎然。巴裏坤湖岸邊,如茵綠草鋪向遠山,成群的牛羊散落在草原上,構成了一幅絕美的牧區風光圖。

巴裏坤草原可利用草場面積2800余萬畝。曾經一段時間,隨著全球氣候轉暖,巴裏坤草原冬季降雪連年偏少,使得巴裏坤草原地下水位不斷下降,土壤出現鹽漬化,草場開始退化。同時,一度存在的過度放牧和規模化農業開發現象,更加劇了這一趨勢。

巴裏坤草原是東天山的重要生態屏障。近年來,在國家和自治區及哈密市支援幫助下,巴裏坤哈薩克自治縣在草原生態修復工作中抓好三件事、寫好“三部曲”,從根本上扭轉了草原退化趨勢,為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高品質發展打下了牢固基礎。

生態獎補 一舉多得

“去年,我領到了2.6萬多元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金。”5月25日,談起巴裏坤草原生態保護,牧民阿熱勒拜克·托力恒説。

阿熱勒拜克是巴裏坤哈薩克自治縣八墻子鄉阿格喜沃巴村人,2018年,他申請了3萬元小額貸款,在村裏開起了一家飼料加工廠,每年有七八萬元收入。他説:“用秸稈等加工飼料,能夠減輕草場放牧的壓力,也算是為保護草原生態出了力。”

八墻子鄉有1500多名牧民,年年都能如期領取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金。

這筆補助獎勵金分為草場禁牧補助和草畜平衡獎勵兩個項目。在中央和自治區財政支援下,巴裏坤草原第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2011年起實施,為期5年;2021年起進入了第三輪實施期。

“政策的實施,帶動農牧民增強了保護草原生態的意識,巴裏坤草原牧區生態、生産、生活在保護中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有力促進了牧區的綠色發展、高品質發展。”巴裏坤哈薩克自治縣林業和草原局黨組副書記、局長溫斌説,2022年,巴裏坤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實施面積達1826.86萬畝,補助資金5841.15萬元。

生態獎補,一舉多得。巴裏坤是畜牧大縣,草原畜牧業是牧民增收的主要産業。在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之前,草原利用強度逐年加大,草畜不平衡問題日益突出,草原生態狀況不容樂觀。經測算,巴裏坤草原夏牧場有123萬畝,利用時間90天左右;春秋牧場有708萬畝,利用時間175天左右;冬牧場有1095萬畝,利用時間100天左右;全年牧場有54萬畝,另有打草地18萬畝。其中,春秋牧場、夏牧場是巴裏坤畜牧業發展“主陣地”,但重復利用、高強度利用狀況突出。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實施後,牧場通過季節性休牧、輪牧、減畜,初步實現草畜平衡,得以休養生息。

“在政策引領下,禁牧封育和草畜平衡得到了牧民的擁護,有力推動了草原畜牧業生産方式的轉變。”溫斌説,冷季舍飼、暖季放牧,減牧不減收、小畜換大畜、集約化生産,成為牧區經濟發展新氣象。

重點治理 大湖新生

巴裏坤湖古稱蒲類海,歷史上曾是一個煙波浩渺、面積800多平方公里的大湖。歲月變遷,隨著降水量減少和湖邊人煙日益繁盛,注入湖中的水量不斷減少,湖面曾一度萎縮至37平方公里。

湖水滋養著草原,草原反哺著湖泊。近年來,在巴裏坤草原生態治理與恢復中,自治區和哈密市及巴裏坤哈薩克自治縣都把巴裏坤湖的生態治理作為核心和重點,採取有力措施,令巴裏坤湖得到了新生。

早在2005年,自治區人民政府將巴裏坤湖列入“東天山生態功能區重要地區”,採取措施保護巴裏坤湖生態環境,使一度萎縮的湖水面積穩步恢復。

2011年5月,自治區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批准了《巴裏坤哈薩克自治縣濕地保護條例》,巴裏坤湖及其濕地的生態保護工作得到了法律支援;2017年出臺《巴裏坤哈薩克自治縣化工區産能退出工作方案》,隨後巴裏坤湖周邊6家芒硝生産企業關停退出。巴裏坤又投入1.1億元對湖區周邊草場約150萬噸廢渣進行處理。

“原先堆積廢渣的地方全部覆土播草,如今已成了碧綠的草場。”溫斌説,2019年,縣裏把巴裏坤湖濕地、高家湖濕地以及其他零星濕地連片統一保護,統稱巴裏坤濕地,保護面積擴展到134萬畝。

濕地生態保護,水是關鍵。2019年,巴裏坤哈薩克自治縣對污水處理廠進行提標改造,出水水質標準由《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B提高到一級A。每年,有百萬立方米處理後的水輸往濕地,用於數萬畝退化草原的飼草補播改良工程。

經過多年的治理,巴裏坤湖湖水面積不斷擴大,目前已超過了100平方公里。今年4月,以巴裏坤湖為中心,數千隻蓑羽鶴遷徙至巴裏坤草原,沉寂了整個冬季的草原迎來了候鳥回歸的高峰。

湖區治理帶動草原生態恢復,美麗的草原成為巴裏坤牧民增收致富的大舞臺。在巴裏坤湖景區卡子湖觀景點,環湖公路、遊客服務中心、停車場、木棧道、觀景臺一應俱全,吸引著大批遊客到來,帶動了附近200多名牧民就業創業。巴裏坤哈薩克自治縣海子沿鄉尖山子村村民阿達裏·芒力克在景區開了一家飯館,旅遊旺季時飯館內一桌難求。他説:“水清草綠,遊客變多了,我們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

保護草原 人人參與

初夏時節,東天山上白雪皚皚;山下的巴裏坤草原鳥語花香,一片青綠。

穿越東天山北坡的G575線,在山腹中打通了往返兩條隧道,讓哈密市伊州區至巴裏坤的通車時長縮短了一個半小時。在隧道外兩公里處,人們會經常看見野生馬鹿悠閒覓食。

在公路建設過程中,為了保護草原,承擔施工任務的中交一公局橋隧工程有限公司新疆G575線巴哈公路土建一標項目部建設者們,專門測算了野生馬鹿的行走路線,在道路施工中修建了5條動物通道。僅此一項,就追加投資1000多萬元。

不僅如此,在這條道路兩側,建設者們還用石塊壘砌了一個個粉紅椋鳥的巢。吸引了大批粉紅椋鳥,它們為巴裏坤草原防範蝗災立下了功勞。

在巴裏坤,保護草原生態環境成為人們的共識。這既有常年進行宣傳教育的因素,也有各類項目的影響帶動。

人工種植飼草是確保牲畜安全越冬的重要舉措之一。近年來,巴裏坤加大轄區內天然草場功能區劃分,實施科學管理,通過退牧還草、人工種草等,使草原生態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目前巴裏坤全縣牧草種植面積接近20萬畝,苜蓿種植面積6萬畝左右。人工種植的牧草優質又高産,不僅減輕了草原載畜壓力,而且為牧民收入持續增加提供了保障。

“做好草原生態保護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綜合各種因素,統籌考慮。”溫斌説,下一步,巴裏坤將開展巴裏坤草原(濕地)綜合調查工作,讓生態治理和恢復工作更加精準和科學。同時,繼續抓好天然草原補播改良和人工草料地建設,確保畜牧業高品質發展。此外,還要動態劃分好圍欄封育區、禁牧區、輪牧區和梯度放牧區的範圍,實現草原生態良好保護與科學利用水準的不斷提升。記者 魏永貴

來源:新疆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巴裏坤草原保護“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