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讓文物“活”在群眾身邊

今年的5月18日,是第47個國際博物館日。天津博物館通過技術賦能以及形式創新,推出特色突出、內容豐富的展覽和活動,讓文物“活”在群眾身邊,為廣大群眾提供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的精神文化産品。

技術升級形式創新——

讓文物“跳”出展櫃

天津博物館“王牌”基本陳列“耀世奇珍——館藏文物精品陳列”經過升級改造,于5月18日正式推出。天津博物館黨委書記于健告訴記者,此次展覽亮出了更多天博“家底兒”,百餘件文物精品涵蓋甲骨、青銅器、玉器和書畫等類別,絕大多數為一級文物;展櫃玻璃升級為專業級低反玻璃,透光率高達97%以上,視覺效果近乎“裸展”,觀眾得以“零距離”感受文物風采。同時它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可以有效阻隔紫外光,相當於給櫃內文物穿上一件“防曬衣”。

骨笛吹來華夏序曲,編鐘奏響禮樂文明……天津博物館充分挖掘館藏資源,積極策劃了多場活態展演。“五一”期間,“聲動千年——中國古代音樂文物特展”聯動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為觀眾連續奉送3場“賞音樂文物聽古韻迴響”活態展覽體驗活動,通過深度復原古樂器演奏盛況,帶領觀眾于頃刻間回溯千年盛景;正在展出的“天下長安——陜西唐代文物精華展”充分依託該展中的唐代文物資源,結合唐代文化元素,策劃推出“奉千載傳承茶湯品中華文化雋永”唐茶道(煎茶法)展演主題活動等,邀請觀眾一同感受唐代的璀璨文化。

數字賦能智慧文博——

讓文物“活”在雲端

5個主題場館、468個VR場景、2342張展圖、1123件文物……天津博物館聯合津雲新媒體開發的“VR天博”,讓更多津城文物“活”在雲端,以數字技術賦能博物館的沉浸式探索。

“觀眾通過點擊連結,即可一步抵達‘雲端天博’,360°實景欣賞天津博物館館藏文物。”天津博物館館長姚旸介紹説,比起線下游覽,“VR天博”將音視頻講解、文物細節放大、主題展覽融合、瀏覽環境搭建等融為一體,為線上觀眾創造了良好體驗。

“更加直觀的展演方式,更為豐富的知識拓展,更加打動人心的視覺盛宴,讓人對‘雲端天博’印象深刻。”南開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吳媛媛在體驗了線上觀展後説。

天津博物館精心打造的數字展區則以中央區域環繞型螢幕為主,輔以裸眼3D,讓觀眾身臨其境,在虛擬與現實中沉浸式欣賞中國優秀的書畫藝術。據介紹,天博“再現高峰——館藏宋元時期文物精品特展”及“桃源何處——館藏仇英《桃源仙境圖》特展”以數字賦能打造沉浸式觀展體驗,一經推出就受到全國網友高頻搜索和持續關注,成功入選3月份全國百個精品展前10。截至目前,已累計吸引35萬多名觀眾慕名參觀。

全景數字藝術互動——

讓文物“走”進現實

向日葵花海熱烈盛放,星月夜深邃璀璨,麥田上的烏鴉實時交互……在光影的交織下,梵谷名畫鮮活生動,藝術的世界觸手可及。

5月18日,天津數字藝術博物館正式面向公眾開放。作為該數字藝術博物館的首個展覽,“梵谷的世界”全景數字藝術互動大展以梵谷一生中所創作的多幅藝術作品為素材基底,運用AI互動、體感交互、AR(增強現實)等數字化技術手段進行展示。

在巨型沉浸區內有6面高清大屏和地面結合,觀眾可以獲得“站在畫裏看畫”的奇妙觀感,前四幅畫作設置地有些輕微眩暈感,使遊客得以沉浸式體驗梵谷晚期作畫時的狀態;“光影餐廳”梵空間會根據不同時段、不同主題開展梵谷主題下午茶、晚宴、藝術沙龍等活動;“向日葵鏡房”採用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加以光畫技術,還原梵谷畫作,光影效果震撼。

“該展覽在館內設置的8個沉浸互動區域,為觀眾帶來視聽融合的交互體驗,使藝術、科技、觀眾深度互融,助力數字文化産業發展。該館還將開設天津數字文博基本陳列展。”于健説,展廳內還對天津博物館館藏天津著名文物進行數字化採集、製作和展示;通過數字手段復原天津老城等文化遺産,讓觀眾近距離感受天津歷史文化魅力。記者 武少民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讓文物“活”在群眾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