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大力推進零工市場建設 多渠道拓寬就業空間
據人社部消息,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援多渠道靈活就業的決策部署,促進勞動者就業增收,各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積極探索,大力推進零工市場建設,形成輻射城市全域的零工大市場、服務家門口就業的零工站點、行業性零工市場以及線上零工市場等多種模式,為勞動者靈活就業提供優質高效服務。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結構性就業壓力加大,在此情況下,各地採取有力措施,大力推進零工市場建設,暢通就業服務的“最後一公里”,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促進創業就業和靈活用工,解決廣大青年人就業創收的難題。為靈活就業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切實促進勞動者就業增收,真正發揮靈活就業市場的“蓄水池”“穩定器”作用,為更多靈活就業者轉入創業或固定就業崗位提供更多的緩衝機會,推動靈活就業市場與整工就業市場順暢銜接發展,最終實現勞動者的高品質就業。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當前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有所下降,但結構性就業壓力比較大。青年人勞動力城鎮調查失業率則屢攀新高,4月份16-24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高達20.4%。
具體看,湖北省大力推進“零工驛站”民生實事項目建設,精準服務靈活就業人員就地就近就業;山東省出臺支援省級零工市場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構建了具有山東特色的“專精特新”零工市場政策體系;浙江省政府將零工市場建設列為十大民生實事之一;深圳市龍華區積極推動建設用人單位與零工群體溝通橋梁,將“龍華就業第一站”打造為輻射帶動全區零工市場的橋頭堡。
星圖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進入門檻相對較低,且具有低成本優勢,零工經濟在吸納就業和改善民生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堪稱是就業的“蓄水池”。同時,當前平臺豐富開放的資源也為勞動者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某種意義上相當於是給弱勢群體提供了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並賦予了他們更多的發展可能性,包括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等等。
與此同時,各地優化佈局,精準對接勞動者就業增收需求。例如,山東省在濟南、淄博、煙臺、濰坊、臨沂等農村富餘勞動力集中輸入輸出地,建設綜合性的零工服務中心;在吸納靈活就業農村勞動力較多的縣(市、區)建立以人力資源市場為主體、以社區服務中心等配套設施為依託的公益性零工市場。
此外,多地聚焦生活、維權、管理等不同維度,不斷增強零工市場的複合功能。
“零工就業與工作需求密切相關,一旦需求中斷或者用人方業務萎縮,零工從業者就會面臨著失業無收入的境況,後續再尋找新工作時又存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而且,面對各種新業態新職業不斷涌現,相當一部分零工從業者並沒有能夠提升技能、快速適應新崗位的培訓渠道,這也制約著他們未來職業發展空間。”付一夫表示,由於零工從業者流動性較大,工作崗位經常變動,很難提供穩定的收入證明,個人信用資訊缺乏,因而在享受金融服務方面常常“碰壁”。再者,同樣是因為零工就業的靈活性、短期性和非契約性,致使部分平臺缺乏主觀積極性去給就業人員繳納社保,而一些就業人員社會保障意識不足,經常希望“掙快錢”,忽略了意外風險、醫療問題和養老需求等保障,個人利益難以得到保證。
在規範層面,劉向東建議,鋻於零工市場存在就業資訊不對稱、市場秩序混亂、供求匹配度偏低、勞動糾紛較多等諸多問題,需要拓寬就業渠道,統籌規劃建設零工市場、零工驛站、零工客棧等場所,打造零工市場線上線下融合平臺。同時規範優化零工市場的用工標準、用工環境,依法保障勞動者權益,落實公平就業制度,依法嚴厲打擊惡意欠薪等違法行為,開展清理整頓零工市場秩序執法行動。此外,應引導市場提供給勞動者求職做工、技能培訓、法律諮詢、健康體檢、工傷保險等多種服務,減少勞動者在靈活就業方面的安全顧慮和維權訴求,有效促進靈活就業市場供需的動態匹配。記者 孟 珂
來源:證券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各地大力推進零工市場建設 多渠道拓寬就業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