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論

以數據算力優化交通運力(微觀)

摘要:電子身份證、網際網路醫院、智慧家居……數字技術催生的新産品、新場景,正加速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電子身份證、網際網路醫院、智慧家居……數字技術催生的新産品、新場景,正加速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不久前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佈局規劃》,要求“普及數字生活智慧化”。如何構築更好的數字生活新圖景,讓更多人共用舒適便捷的數字生活?即日起,本版推出系列評論探討這些問題,展望數字社會美好未來。

——編者

早上6點半,福建廈門的公交司機肖新華駕駛37路區間車駛向火車站;到站後,他再次出發開往第一碼頭,此時路線牌已變成M9路接駁線。同一輛車,不同線路。廈門的“靈活公交”模式,依託對站點流量、流向的大數據分析,有效整合司機和車輛資源,優化運力調配,實現哪乘客多,公交就開往哪。

有人説:從馬車牛車,到蒸汽機車,再到智慧汽車,交通行業正在從“運力”時代向“算力”時代跨越,公共交通和出行服務的面貌將被極大地改變。以數據算力優化交通運力,不限于對車輛進行智慧化改造,還可以通過道路上的攝像頭、鐳射雷達,將人、車、線、站、路、停車場等多方面數據傳遞給城市交通的“智慧大腦”,形成分級決策方案,從而實現公共交通的整體優化和精細運營。

“讓乘客有車坐”,是公共交通的基礎問題,“讓乘客體驗更好”,則需要在智慧交通上下大功夫。在湖北武漢,不少公交車配備全景監控系統,消除駕駛員視覺盲區,乘公交車更安全了;在湖南長沙,智慧定制公交經過路口時,信號燈優先放行,節省通行時間,乘公交車更快了;在海南海口,定位系統一次次幫助乘客找回遺落物品,乘公交車更省心了……通過數字技術賦能,補齊服務短板,公共交通將兼具價廉、節能、環保、便捷、舒適等優勢,必能吸引更多人把它作為出行選擇。

智慧交通的優勢,不僅在於優化班次頻率改善出行體驗,還可以通過智慧公交站臺等提供延伸服務,滿足乘客多樣化的需求。以公交電子站牌為例,它可以整合諸多服務功能,除了天氣和路線資訊展示、到站提醒,也可以提供無線網路、免費充電等服務,夜間還可以通過視頻監控、SOS一鍵呼救等更好保障乘客安全。這些改進,對一些特殊群體很友好。有乘客感慨:“現在這種新型公交站牌就很好,方便中老年人出行。”

隨著數字技術的進步和更多新的應用場景落地,公共出行服務的改善還有更大的想像空間。前不久,廈門城市公交綜合智慧系統科技示範工程通過交通運輸部驗收。快速公交無需人工操作,就能實現站臺精準停靠;與前車不在安全距離時,兩車啟動防撞系統;城市公交智慧誘導系統計算最佳動力方案,輔助駕駛員平穩行車……數字技術賦能公共交通,不僅直觀地提升了居民出行便利度,在維護出行安全方面也增加了更多保障。

公共交通服務,關乎社會運作效率,也關乎每一個人的生活品質。讓公共交通更智慧,是構築美好數字生活新圖景的重要方面。深化數字技術賦能,優化城市運力,提高出行共用率,不斷解決影響群眾順暢出行的難點堵點問題,定能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讓數字文明之光點亮幸福未來。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以數據算力優化交通運力(微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