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遇見倒灌壺 邂逅耀瓷千年芳華

在中國-中亞峰會的新聞中心,一件以全息投影的方式進行展示的國寶級文物五代耀州窯“青瓷提梁倒灌壺”,引起了八方來賓的濃厚興趣。

中國是陶瓷的故鄉,中國瓷器與絲綢、茶葉一道,喚起了世界探索東方的熱情,最終在地球上搭建起貫穿東西方的瓷器之路。

一千多年前,包括倒灌壺在內的一件件精美絕倫的耀州青瓷沿著絲綢之路走向世界。今天,“一帶一路”的東風再度讓千年古耀瓷重煥勃勃生機,耀瓷作為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瑰寶,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倒灌壺是最負盛名的作品

1968年,陜西省彬縣城關鎮的一個農民無意中挖出一個瓷壺。1982年這位農民的親戚高立勳回鄉探親時,見到了這件古色古香、刻有精美花紋的瓷壺,覺得它大有來歷。後來經過專家鑒定,當時確認這是北宋時期的成品,並根據壺身所繪的罕見的鳳凰紋飾,認定它是一件貢品。這件刻花青瓷倒灌壺是至今發現的唯一一件耀州青瓷絕品。至於它怎麼會流落民間,埋藏地下,時至今日還是個未解之謎,無人知曉其中的玄機。

這是一隻什麼壺?在這只神秘的壺中到底藏有什麼樣的“暗道機關”呢?中國著名古陶瓷專家禚振西老師介紹,嚴格來説,倒灌壺是一件酒器,而不是茶壺或調料壺。為了解開此壺的秘密,專家們對此壺進行了X光“透視”。通過此壺剖面圖,專家看到壺裏面有兩個導管,是根據物理學中的“連通器液面等高”的原理做成的。這個原理是:連通器中只有一種液體,且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中的液面總保持相平。因此,此壺沒有可以掀開的壺蓋,卻在壺底留有一個神秘的梅花形孔洞。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古人用什麼方法製作出倒灌壺呢?經過專家們的研究和現場示範,原來倒灌壺在製作過程中也是要“倒”著做,需要先用陶泥拉出壺形;再將準備好的導管放進壺胎內部,然後再將成形壺口封上,進爐燒制。由於倒灌壺沒有可掀開的蓋,因此比起生活中我們常用的壺密封得更嚴實,灰塵不能落入壺內,也就更衛生了。好多外國人在陜歷博參觀了倒灌壺後欽佩地説:“一千多年前,你們老祖先就知道密封和講衛生,真了不起。”

禚振西老師認為倒灌壺的“玄機”並不完全在這裡,它的出現還代表了古人在陶瓷作品的設計、製造、燒制等各個環節上具有的先進工藝和高超水準。此壺造型結構極為獨特美觀,集鳥之王鳳凰、獸之王獅子、花之王牡丹的靈氣、霸氣、美艷于一身,故民間稱之為“三王壺”。此壺高18.3釐米,腹徑14.3釐米,腹深12釐米,底徑7.5釐米,通體施以橄欖青色釉,釉下刻有裝飾效果強烈的刻花圖案。壺整體構思奇巧,佈局嚴謹合理:壺腹圓鼓設雙層柿蒂,寓意“事事如意”,剔刻纏枝牡丹象徵富貴吉祥、綿綿無盡,下腹飾仰蓮紋,喻穩坐高臺;同時以飛鳳為梁,鳳首高昂鳳冠飄逸,曲立壺頂正中,象徵持有者事業興旺騰飛。壺咀為子母獅,母獅兇猛威武幼獅憨態可掬,母子兩獅的神態刻畫得細緻入微,栩栩如生,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工藝“巧如范金,精比琢玉”,反映出耀州窯古代工匠高超的制瓷技藝和智慧,實乃耀州窯瓷器出類拔萃的珍品。

唐宋時沿著絲綢之路走出國門

“作為絲綢之路上的明珠,耀州瓷沿著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走出國門。現在西邊中東的阿曼、北非的埃及、東非的坦尚尼亞,東邊的朝鮮半島、日本,南邊的越南、斯里蘭卡,均有耀州瓷文物出土。最近,南宋沉海的南海一號沉船的發掘人發現,船上有兩隻口徑20公分北宋晚期的刻花青瓷碗,非常漂亮。當時耀州窯可以根據西洋人的需求進行定制,現在發現的耀州窯文物中就有非洲人頭像和羅馬人形象……”現年86歲的禚振西説起耀州窯,滿是興奮和自豪。據禚老回憶,1953年北京廣安門外出土了300多件青瓷盤、碗標本,這是耀州窯考古調查之始,也是國內學術界第一次揭開了耀州窯和耀瓷的神秘面紗,“當時請北京故宮的陳萬里先生鑒定。他是中國陶瓷考古的大師和奠基人。次年,陳萬里、馮先銘及助手李輝柄來到黃堡鎮的耀州窯址調查,發現了該窯址。”

1984年到1998年間,是耀州窯黃堡窯址的考古挖掘期。耀州窯遺址的成功發掘,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普遍關注。禚振西將漆水兩岸耀州窯遺址中心區劃為七個工作區,開展了大規模、分層位的科學揭示。到1997年共布探方211個,發掘面積達12982平方米。發掘揭示出唐、五代、宋、金、元、明各時代的文化層,找出其間的疊壓與打破關係;發掘出各時代上百組作坊基址和上百座不同結構與特徵的燒制瓷器的窯爐;出土了唐至元明各時代數以百萬計的各種陶瓷器標本,其中可復原器物有數萬件。

在禚振西團隊窯址考古發掘的基礎上,國家先後建立起“耀州窯遺址”保護廳和“唐三彩遺址”保護大廳,並於1994年建成耀州窯博物館,這也是當今中國發掘的窯址規模最大、內涵最豐富、保存最完整、文化層疊壓關係最清楚的古陶瓷藝術珍貴遺産,更是集遺址遺跡展示、文物標本陳列、模擬古代制瓷工藝演示三位一體的古陶瓷遺址專題博物館。

古耀瓷驚艷亮相火爆“出圈”

2022年我國第一座考古學科專題博物館——陜西考古博物館正式開放,並在國內外火爆“出圈”。其中,古陶瓷展區用400余件(組)珍貴耀瓷文物,以考古的角度,深情回望了陜西千年古耀瓷的輝煌歷史,掀起全國觀者的打卡熱潮。

“南有龍泉瓷、北有耀州瓷”,耀州窯以其非凡的藝術成就影響了東到河南西到甘肅,南達兩廣諸多地區,形成了從南到北、獨具特色的龐大耀州窯係,無可爭辯地成為北方青瓷的代表。據著名陶瓷文博專家、陜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王小蒙介紹,耀州窯自唐代創燒以來至今窯火不絕,延綿千餘年的歷史中已形成規模較為龐大的耀州窯係,其內涵豐富多彩,堪稱一座寶庫。也是因此,耀州窯的考古發掘被列入20世紀“中國百大考古發現”和“陜西十大考古發現”之列。

現在,倒灌壺作為耀州窯的標誌性代表作之一,因其獨一無二的造型、奇巧神妙的構思、精美細緻的紋飾而深受大眾的喜愛,其複製品被人們大量購買,用於饋贈親朋和收藏。同時,倒灌壺的複製品也作為國禮贈送給多個國家的領導和外賓,成為傳播中國歷史文化、光大耀州窯文化的使者。

耀瓷,正在借著“一帶一路”的春風,成為講述陜西故事、傳遞中國聲音,與世界對話的新窗口。記者 李梅

來源:西安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遇見倒灌壺 邂逅耀瓷千年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