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紫色名片”緣何“當驚世界殊”
提起“塞上江南”寧夏,人們會想到沙漠、黃河、羊皮筏子、中寧枸杞、鹽池灘羊肉、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物産豐盈、特色明顯是其得天獨厚的優勢。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莫過於“賀蘭山東麓葡萄酒”,這是一張讓寧夏對話世界、世界認識寧夏的“紫色名片”。
位於北緯37度至39度的賀蘭山東麓,具有日照充足、熱量豐富、降水量少、晝夜溫差大等優勢,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適合種植釀酒葡萄和生産高端葡萄酒的黃金地帶之一。在這片土地上,蓬勃生長著一顆顆紫色的果實,並因此在世界地圖上刻下了紫色的徽章。
在賀蘭山東麓蓬勃生長著一顆顆紫色的果實
風吹千年,寧夏的故事豐富又多彩,而在賀蘭山東麓,人們用“綠色”謀劃未來、用匠心打造品牌的壯舉同樣熱烈且耀眼。
興起于風土
以産業體系為本
賀蘭山東麓葡萄的種植歷史,從古詩中可窺見一二。“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唐代之時,已有詩句描寫寧夏河套平原風光。“赤落蒲桃葉,香微甘草花。”詩人貫休的著名詩句,則是對唐代寧夏地區已經大量栽培葡萄的佐證。
曾經,在中國市場上,葡萄酒以“舶來品”的身份一度十分暢銷,甚至進口酒受到的青睞程度也遠遠超過中國本土的葡萄酒。深究原因,既有國內葡萄酒産業發展歷史短、不被重視,也有消費者信任危機等因素。
如果説過去的中國葡萄酒只能默默的在角落裏耕耘,那麼現在中國葡萄酒則成為了一匹黑馬。而黑馬隊列中最耀眼的一匹,並且領跑中國葡萄酒産區的當屬賀蘭山東麓。
自1984年釀造出第一瓶葡萄酒開始,寧夏對標世界主要葡萄酒産區,借鑒世界先進模式,走出了一條“當驚世界殊”的發展路徑。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寧夏視察時指出,“中國葡萄酒市場潛力巨大。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品質優良,寧夏葡萄酒很有市場潛力,綜合開發釀酒葡萄産業,路子是對的,要堅持走下去。”
事實證明,寧夏以建設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産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為契機,加快構建更加完備的葡萄酒産業體系的發展思路符合當地的發展特色。
“毋庸置疑,中國葡萄酒的未來在寧夏。”世界葡萄酒大師傑西絲·羅賓遜這樣稱譽,細數這幾十年特別是近10年的發展過往,在世界各大國際葡萄酒賽事中,寧夏賀蘭山東麓,不僅是大獎的斬獲者,也是中國酒品獲獎數量的領跑者。
2021年,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産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中國(寧夏)國際葡萄酒文化旅遊博覽會兩大“國字號”平臺落戶寧夏,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良機。
2022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資訊發佈賀蘭山東麓葡萄酒榮登區域品牌(地理標誌)價值評價榜單,“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區域品牌價值為301.07億元,位列參評的246個中國區域共用品牌價值第9位。
賀蘭山東麓位於北緯38°的釀酒黃金地帶上
賀蘭山東麓葡萄酒,色澤艷麗,結構分明,輕抿一口,滿嘴皆是華夏土地的甘美和香醇。這既得益於當地得天獨厚的土壤與氣候,也與政府多措並舉支撐産業發展密不可分。
常言,土地孕育萬物,葡萄也生在其中。好酒七分種,三分釀,賀蘭山東麓位於北緯38°的釀酒黃金地帶上,以及賀蘭山遮擋形成的“小氣候”,造就了産區葡萄酒“強悍”又不失“細緻”的特徵。
近40年來,依託獨特風土條件,引進先進技術,吸引國內外投資,出臺支援政策,開展國際合作,寧夏葡萄酒産業基礎日漸厚實,發展勢頭更趨良好。
在寧夏,提起葡萄産業,大家都會想到“紫色名片”,自治區政府專門設立了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産業園區管委會,説明政府對葡萄産業的發展支撐力度可見一斑。
這促使寧夏不斷探索適合本土葡萄産業的發展路徑,引領帶動全國葡萄和葡萄酒産業做大做強,讓中國葡萄酒有世界位置、世界葡萄酒有中國聲音。
興盛于文化
以文化體系為魂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視察時指出,“隨著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葡萄酒産業大有前景。寧夏要把發展葡萄酒産業同加強黃河灘區治理,加強生態恢復結合起來,提高技術水準,增加文化內涵,加強宣傳,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提高附加值和綜合效益;假以時日,可能是10年,20年後,中國葡萄酒當驚世界殊。”這為寧夏推進葡萄酒産業高品質發展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遵循、注入了動力,也對寧夏發展葡萄酒産業提出了更高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視察時指出“中國葡萄酒當驚世界殊”
近年來,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産區為實現從“種得好、釀得好”向“種得好、釀得好、銷得好”轉變,大膽創新品牌推廣、文化傳播和擴大銷售的新辦法、新模式、新舉措。
2004年,中國農業部編制的中國優勢農業産業區劃報告發佈時,全國只有寧夏把葡萄酒産業單獨列出來作為重點發展的行業,這不僅在葡萄酒行業內激發極大震撼,也因此吸引眾多企業進駐賀蘭山東麓。“王朝”“張裕”“長城”及國際著名的葡萄酒生産商保樂力加、軒尼詩相繼落戶寧夏,在賀蘭山東麓,小葡萄開始串聯起了大産業。
細小的舉措帶來巨大的變化。2011年,借助寧夏葡萄酒自然種植優勢和規模化、標準化的生産,寧夏拉開了建設賀蘭山東麓葡萄文化長廊的大幕。
2013年,《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産區保護條例》的出臺,從法律上為葡萄酒産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保障,這也是我國第一個以地方人大立法的形式對産區進行保護。同年,寧夏開始對轄區內的酒莊進行分級。這為賀蘭山東麓葡萄酒享譽國內外埋下了伏筆。
寧夏葡萄酒産業的康莊大道不是一夜鋪就的,而是在不斷地探索、建設中成長起來的。成長中,種植方法、釀造工藝、行銷手段在不斷進化,不變的是開放的交流合作和有力的政策推動,這也是寧夏葡萄酒産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葡萄酒産業發展的不斷推進,生態等綜合效益日益顯現。釀酒葡萄種植將35萬畝荒地變成了綠洲,加上酒莊綠化和近6萬畝防護林,大幅提高了産區森林覆蓋率,葡萄園“深溝淺種”減少了水土流失,構成産區園成方、林成網格局,成為賀蘭山東麓靚麗的風景線和生態屏障。
釀酒葡萄種植將35萬畝荒地變成了綠洲
在此基礎上,不斷增加文化內涵也是品牌發展長盛不衰的保證。在寧夏,多個酒莊被打造成遠近聞名的旅遊景點,通過充分挖掘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産區歷史文化、風土方物,融合開發産區內旅遊景點、酒莊資源、特色小鎮、傳統村落,打造休閒度假、旅遊康養、美食體驗等葡萄酒旅遊精品線路産品,積極拓展葡萄酒+旅遊、文化、生態、藝術、健康等新業態、新模式,提升綜合效益。
截至2022年,全區釀酒葡萄種植和開發面積58.3萬畝,佔全國種植面積35%左右,是我國最大的釀酒葡萄集中連片産區。現有酒莊和種植企業實體228家(其中已建成酒莊116家),生産葡萄酒1.38億瓶,佔國産酒莊酒釀造總量的近40%,居全國酒莊酒産量第一位。“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品牌價值301.07億元,位列全國地理標誌産品區域品牌榜第9位,酒莊年接待遊客超過135萬人次,綜合産值342.7億元。
在寧夏,多個酒莊被打造成遠近聞名的旅遊景點
放眼今日的賀蘭山東麓,種植基地綠意涌動,特色酒莊星羅棋佈,葡萄瓊漿引人入醉……這裡因酒而興、因酒而盛,紫色美酒與塞上美景相得益彰,葡萄之韻與文化之美交相輝映。
決勝於話語權
以話語體系為要
2018年以來,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産區利用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開發完成了平臺監管中心、數據中心、追溯中心、智慧預警、誠信體系等模組,實現了對産區的可視化監控、數字化管理和智慧化預警。
其中,追溯中心模組建設極具代表性。通過掃碼溯源,消費者可查看葡萄酒的“三標一碼”、區塊存證、銷售商、銷售渠道、生産商以及這瓶葡萄酒的來源産區。
産業園區堅持用標準引領産區發展
賀蘭山東麓産區推出葡萄酒産品“一瓶一碼”品質安全溯源體系,從葡萄種植、生産釀造,到倉儲物流、線上行銷,實現了全生命週期數字化管理,保障每一瓶葡萄酒從産地到生産流通的全過程來源可查詢、去向可追溯,增進消費者對産區品牌的價值認同。
隨著科技支撐能力不斷增強,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産業園區堅持用標準引領産區發展,建立了釀酒葡萄脫毒種苗三級繁育技術體系、葡萄酒技術標準體系,先後制定41項技術標準,整合推廣了淺清溝、斜上架、深施肥、統防統治及高效節水灌溉等一批關鍵技術,創建了釀酒葡萄栽培“寧夏模式”。
目前,中國是世界第二大葡萄生産國,第五大葡萄酒消費國,第十大葡萄酒生産國。賀蘭山東麓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酒莊酒産區、與國際標準接軌的産區、制度標準和政策體系相對完善的産區、産業效益全面發展的産區,寧夏不斷從激發廣大從業者、消費者增強産業自信、文化自信和品質自信,挖掘、弘揚寧夏賀蘭山東麓乃至中國葡萄酒文化,打造中國特色、中國風味、中國品質。
近年來,賀蘭山東麓推出一系列以葡萄酒為主題的活動,如葡萄酒主題節日、葡萄酒音樂會、葡萄酒影視劇、葡萄酒馬拉松詩,整合葡萄酒詞歌賦等,傳播葡萄酒文化。組織書法、美術、攝影、文學等方面的專家及愛好者,舉辦“全國書畫攝影短視頻製作大賽走進賀蘭山東麓産區”活動,展示葡萄酒獨特魅力。
除此之外,善用賀蘭山東麓産區的“流量密碼”,讓“葡萄酒+”廣泛與其他産業結合,也為産區蹚出了一條新路。
賀蘭山東麓推出一系列以葡萄酒為主題的活動
沿賀蘭山東麓一路向南,每年僅靠遊客參觀就能帶動葡萄酒銷售超2000萬元的志輝源石酒莊;作為酒莊遊的後花園,漫葡小鎮大型立體史詩劇《賀蘭山盛典》打造的葡萄美酒夜光杯之象,為葡萄酒注入中國文化;寧夏農墾玉泉國際酒莊依託《山海情》將葡萄酒與旅遊、文化緊密融合,為産區打造“山海樓、山海宴、明星客房”,從吃住行、遊娛購全方位再現昔日的幹沙灘變成美酒飄香的玉泉葡萄小鎮故事。
葡萄興起于風土,興盛于文化,決勝於話語權。業內專家表示,要構建中國葡萄酒的品質評價和品質表達體系,需加快完善文化、品牌、品鑒等方面的標準,用新的標準體系詮釋“寧夏風土、中國特色、世界品質”,助力生産者有的放矢、經銷者精準對接、消費者明白消費。(文/《絲路文明》李惠茹)
來源:《絲路文明》雜誌 責任編輯:石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