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營養周:關注腸道健康 “益”起精準調理
腸道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和免疫器官,裏面聚集著種類繁多的微生物,也叫腸道菌群。當今社會,由於工作和生活壓力不斷升高,越來越多人出現了腸道健康問題。移動醫患交流平臺春雨醫生的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有關腸道健康的問診量達到2656.8萬,同比2021年增長率達到45.7%。
5月15至21日是第九屆全民營養周。期間,拜耳旗下專業益生菌品牌達益喜聯合春雨醫生發佈了《2023國人“腸”煩惱及益生菌消費洞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期待通過報告揭示國人腸道問題和益生菌消費現狀,結合專家解讀,能給公眾一些腸道健康的科普和食養建議。
久坐不動、經常熬夜、不良飲食習慣 危害腸道健康“三件套”
什麼樣的人群容易出現腸道問題呢?報告顯示:工作時長超過8小時的人群在腸道問題人群中佔比超7成,與“996”“007”深度捆綁的公司職員、白領、網際網路從業者以高達22.4%的佔比,成為腸道問題“高發族”。久坐不動、經常熬夜、不良飲食習慣成為危害腸道健康“三件套”。
對於國人腸道健康的現狀,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剛表示,就普通人來説,飲食結構失衡以及不良飲食習慣會導致腸道菌群結構出現波動,這些是影響腸道健康的重要因素。
報告顯示,腸道一旦出現問題,就會通過不同的症狀進行體現,包括飯後易脹氣、愛放屁、容易便秘或拉肚子,口乾口臭,腸道哼鳴以及免疫失調,容易生病、過敏等。
“上述症狀也是臨床上腸道菌群失調的常見表現。相關研究證明,不同地區、不同飲食特點、不同生活習慣、不同遺傳背景的人群,他們的腸道菌群結構可能存在明顯的區別,也就意味著他們將面臨不同的腸道問題。”王剛説。
五類腸問題人群表現各不相同 “益”起精準調理勢在必行
報告從人群特徵、職業、飲食習慣、生活方式、排便問題和症狀表現等維度對患有不同腸道問題表現的人群進行分類,大致分為遲鈍腸、敏感腸、積脂腸、熟齡腸和低免疫腸五類人群。
提及調理,王剛進一步解釋,保持腸道健康最關鍵的就在於維持腸內菌群的平衡,一旦腸道內的菌群出現紊亂,會造成抵抗力下降等問題。而想要維持腸道菌群平衡,應該在均衡飲食的前提下,合理調整自身的生活作息,同時適當增加運動,促進機體的免疫平衡。
“除此之外,通過適當地攝入益生菌,是一種比較直接、快速的調節腸內菌群結構的方法,也是當前一種較為高效的食養途徑。”王剛説。
報告根據五類人群的特點,分別給出了具有針對性的益生菌菌株選擇建議。遲鈍腸人群選擇建議兩歧雙歧桿菌CCFM16和乳雙歧桿菌HN019;積脂腸人群選擇建議青春雙歧桿菌CCFM1062和乳雙歧桿菌B420;熟齡腸人群建議選擇長雙歧桿菌CCFM1077和乾酪乳桿菌YRL577;低免疫腸人群建議選擇鼠李糖乳桿菌LGG和鼠李糖乳桿菌HN001;敏感腸人群建議選擇植物乳桿菌N13和短雙歧桿菌M-16V。
益生菌産業化向益生菌産業化成熟過渡
隨著消費者對益生菌需求的不斷放大,國內益生菌消費市場也在持續擴大。據歐睿國際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已是全球益生菌補充劑第二大消費市場,並且每年正在以11%~12%的增長率快速擴張。
“行業當前正處於‘益生菌産業化’向‘益生菌産業化成熟’的過渡時期。”王剛指出,報告已剖析了該時期較明顯的行業趨勢:一是專研國人腸生態,精準調理;二是本土化研發崛起;三是“益生菌+”配方概念的興起;四是下一代益生菌的研究。
報告就目前的行業發展現狀指出,益生菌産業化的另外一大趨勢在於生産工藝改進。不難預見,隨著行業各方面的不斷發展,益生菌潛力將得到更完美的展現,為消費者的腸道健康保駕護航。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全民營養周:關注腸道健康 “益”起精準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