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都煥發現代時尚魅力
時針已經指向了5月3日淩晨1:20,看完《長恨歌》演出的山西王先生仍久久不願離去,震撼、唯美、動容、難忘……這是《長恨歌》4500余場演出中的一場,弦歌不絕,傳承著千年古都的悠悠文脈和詩意之美。
“能與‘楊貴妃’一起感悟愛情與興衰,能在真山、真水間體驗浪漫意象藝術場景,這樣沉浸式的表演,真是太享受了!”來自江蘇的遊客周雨傑這樣感慨。
當然,西安的美並不僅僅體現在唐風古韻的穿越裏,文明風尚已成為這座千年古城的新時代文化標簽。
每次演出散場後,有序撤離的遊客、隨手帶走的垃圾、乾淨整潔的環境,成為《長恨歌》精美演出背後又一道點亮古城夜空的風景線;城市街道隨處可見的“車讓人”;旅遊旺季市民友好地“讓景于客”……這一切,共同造就了西安旅遊的“金字招牌”。
今年年初,江蘇林姑娘臨走前送給西安的一束花,感謝西安帶給她的溫暖,“西安治愈了我”是她對這座城市最深的感謝。
鮮衣怒馬又千年的古都西安,當之無愧成為中國的“演藝之都”“魅力之城”。
對藝術品質的堅守成就了《長恨歌》的精彩
古城西安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資源為創作者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養分,是西安原創實景演出經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今年五一假期,在西安各大劇場、青山綠水之間,各種沉浸式演出場場爆滿。《長恨歌》更是開啟一晚4場模式。
從2018年開演之初一票難送、舉步維艱到如今一票難求,扮演第一代楊貴妃的演員李潔,見證了《長恨歌》的起步和輝煌。
《長恨歌》藝術團成立於2007年11月,是由陜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原陜西省文化廳)正式批准成立的專業藝術團體,主要承擔實景舞劇《長恨歌》和《12·12》西安事變實景影畫劇的演出任務。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不分寒暑的練功、排練,奠定了臺上70分鐘的精彩。李潔回憶説:“‘唐玄宗’手中緊緊拽著淩空遠去的‘楊貴妃’那一幕,舞盡了依戀、不捨與無奈,常常讓觀眾不禁落淚。而背後20個人的團隊十年如一日的堅守,精確運用威亞裝置,使舞臺的表演空間得以立體化拓展。”
常年堅持演出,崴腳、扭傷、骨折、肌肉勞損,對於藝術團成員來説早已成為必修的功課。面對疾病傷痛的折磨,他們選擇咬牙堅持,形成了“輕傷不下火線”的共識。憑藉堅強的意志和對藝術品質的堅守,《長恨歌》連續5年入選“中國實景旅遊演藝十強”,自首演以來創造收入14.36 億元,網路平均好評率達99%以上。為了感謝遊客對舞劇《長恨歌》的喜愛,今年五一假期每天安排4場演出,總計演出19場,接待人數5.29萬人次,接待人數是2019年的兩倍。
“看了還想看”“每次都有新的感受”,這是觀眾留言最多的話語。
“演藝從來都不是單純的特色表演,而是一種建構文化原真性的重要方式,是旅遊目的地主動建構並展示地域傳統文化的嘗試,是地域傳統價值觀的現代詮釋過程。”首批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優秀專家、陜西華清宮文化旅遊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姚新垣説。
為了符合當代觀眾的審美,《長恨歌》借助現代科技,營造出了十分震撼的舞臺效果。貴妃起舞,水幕揚起,美人豐腴嬌柔的倩影若隱若現;安史之亂,熊熊燃燒的火海席捲湖面,熱浪撲面而來。萬星閃爍的夢幻驪山、滾滾而下的森林霧瀑、展翅飛翔的白鴿、天際盪鞦千的貴妃……作為文旅融合的典範,舞劇《長恨歌》實現了讓“真山真水真歷史”為我所用和歷史文化深度挖掘的突破,借助現代科技和藝術表現手段,實現了常改常新、常演常新。
2021年冬季為推進旅遊市場復蘇,冰火《長恨歌》創新推出,實現了北方冬季室外實景演出零的突破,變“冷資源”為“熱經濟”,打破西安乃至陜西的旅遊格局,開闢了中國旅遊演藝新的藍海。
2022年12月10日,華清宮迅速恢復開啟冰火《長恨歌》演出,吹響了文旅演藝復蘇的號角,成為文旅演藝行業復工復産的創新案例領頭雁。
《長恨歌》在不斷升級中堅持“旅遊為體、文化為魂、標準為矛、專利為盾”的“長恨歌模式”。該模式得到陜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很早以前就寫入陜西省政府工作報告,成為促進陜西文化旅遊産業走出去的主推模式。
西安入選十大“旅遊嚮往之城”實至名歸
近年來,西安不斷拓寬文旅融合發展路徑,積極打造“高顏值”“文藝范兒”“沉浸式”主客共用的文旅項目,在“重體驗+高融合+強科技”三張文旅新場景“王牌”的加持下,包括《長恨歌》在內一批文旅深度融合項目頻頻“出圈”“刷屏”。“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大唐不夜城《盛唐密盒》、不倒翁小姐姐等一系列沉浸式演出,叫響了一批知名文旅IP,極大地提升了遊客關注度和到達率。
今年1至3月份,西安接待國內旅遊者4500萬人次、同比增長1.5倍;旅遊收入530億元、同比增長2.5倍,恢復到了疫情前的水準。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西安登上五一熱門旅遊目的地十大城市榜單,接待遊客1330.5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07.46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2019年分別增長19.23%、29.59%。
5月5日晚,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國家統計局、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等單位共同推出的“中國美好生活城市(2022-2023)”發佈盛典在成都舉行,西安入選十大“旅遊嚮往之城”。
“西安近年來‘出圈’的文旅活動高潮疊起,在各大平臺時不時就會看到西安火爆的文旅市場景象。我認為,此次西安入選十大‘旅遊嚮往之城’,實至名歸。”“中國美好生活城市”大調查特約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魏翔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文明風尚與千年古都共榮共生
“看了大雁塔的音樂噴泉,吃了很多特色美食,還有那麼多熱心市民,讓我在現場熱淚盈眶。”今年年初,江蘇林姑娘離開西安前買了一束花送給西安,一句“西安治愈了我”讓無數人感動。在各大社交平臺,熱情、暖心、安全、有人情味……成為外地遊客提及西安時用得最多的關鍵詞。
“錯峰出行”“讓景于客”“禮讓行人”這些文明風尚不僅實踐于行動中,更是根植在這座城市每位市民的意識裏。
“遇到路口,遠遠地就看到車輛齊刷刷地停下來,讓行人優先通過,真讓人有點受寵若驚。走過那麼多城市,西安是我見過人情味最濃的城市,這是值得細細品味的愛心之城!”山東遊客盧先生説。
“西安我還會再來!”自駕2000多公里的哈爾濱遊客王女士表示,這是一座有愛有溫度的城市,要讓更多的人知道。
2022年5月起,西安廣泛開展了320余場主題文明實踐活動,形成人人參與文明實踐、人人共用文明成果的濃厚氛圍。
截至目前,西安共有國家級文明旅遊示範單位兩家,陜西省文明旅遊示範單位8家。今年五一前夕,又一場聲勢浩大的文明實踐活動——2023“西安因你而美·文明旅遊我先行”主題實踐活動舉行,“垃圾換水”主題環保活動、“文明旅遊我踐行”百米簽名畫卷、文旅促銷集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多渠道、多途徑開展提高群眾文明旅遊素養宣傳工作,全方面、多角度探索文明旅遊實踐舉措,在高品質旅遊體驗中感受文明旅遊之美,引導更多市民群眾參與到文明實踐中來。
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未來可期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以高品質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西安實踐的破題之年。西安深入推動文旅深度融合高品質發展,以“打造彰顯中華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為奮鬥目標,不斷完善保護文物、發展文化、傳承文明的機制舉措,堅持以人為本、以文鑄魂助力民族復興,加快打造萬億級文化旅遊産業集群。
在經開區,開元大劇院正式投入使用,這個同時擁有超過1200座的大劇場、500座的小劇場以及6000平方米展演空間的場所,可滿足歌劇、話劇、舞劇、音樂劇、交響音樂會、戲曲等藝術表演形式的使用需要,不僅成為當地“顏值擔當”,還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看到國內一流文化精品。
在西鹹新區,擁有七大絲路風情主題街區的絲路歡樂世界,通過精美的建築景觀、豐富的文化元素、創新的表現形式,演繹多元絲路風情。市民遊客可以感受風格迥異的絲路風情建築和街區,可以去摩拾光咖啡廳喝舒適的下午茶,可以去琴音劇場欣賞百老彙音樂劇《絲路之聲》,也可以體驗驚險刺激的飛行過山車,還可以品嘗特色美食……從而全方位感知絲路文化。
隨著一個個重大文旅項目完工、一座座新型公共文化空間陸續投用,西安打造出高品質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今年,西安將著力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八個方面重點工作之一積極推進,大力發展西安風格的城市文化,力爭全年旅遊總收入達到2400億元,增長超過18%,推進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發展。
一個厚重與時尚、開放與包容的新西安,一個富有中國特色、現代與傳統交相輝映的國際化大西安,正屹立在中國西部這片古老大地上,以獨特的“城市魅力”迎接來自海內外的賓朋。記者 楊明
來源:西安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千年古都煥發現代時尚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