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創新區大師説丨同濟大學建築設計院總建築師任力之:理想之城西安探索
舉全區之力建好中央創新區,奮力譜寫高品質發展新篇章。即日起,西安高新將陸續推出“中央創新區大師説”系列文章,共同感受中央創新區的發展與活力。今天,請跟隨同濟大學建築設計院總建築師任力之,看看他説了什麼吧?
同濟大學建築設計院總建築師任力之
理想之城西安探索
劉震雲説,最好的作品,永遠是下一部。
這當然是創作者對自己的一種高要求。更重要的在於,時代不斷迸發出的理念與元素,會賦予作品更具未來感的生命力。
就像從西安老城區走進高新區,完全是不同城市風貌的體驗。高新區內部亦然,從高新路走到錦業路,兩代城市規劃層次分明。以千年古都與科技之城的傳承發展計,秉持高度歷史責任感,下一代城市規劃應該賦予怎樣的靈魂?
任力之在過去多年裏參與設計了中國第一高上海中心大廈、援外項目非盟會議中心、2015年米蘭世博會中國企業聯合館、東吳文化中心等享譽國內外的作品,對於新區規劃和建築設計有著深入的沉澱和思考。
作為西安高新區三次創業的主戰場——中央創新區,是西安高新區立足新的發展起點,面向未來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全新板塊。描述這樣一張藍圖無疑充滿挑戰。
中央創新區規劃圖▲
“中央創新區與陸家嘴的規劃同樣出彩,但又各具城市特色。”對於這部傾注心力的未來之作,同濟大學規劃設計團隊絲毫不掩飾自己的成就感。畢竟,這裡要真正做到“科教産城”融合發展,必須是全新規劃理念的實踐。“從啟動到現在,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以貫之高品質推進,中央創新區的格局架構,包括地下空間,已經展現出來了。”
01
看到中央創新區城市形象逐步顯現,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和承載力不斷提升,任力之和同濟大學團隊終於能夠坐下來,以一種相對放鬆的狀態重新審視中央創新區的規劃設計,接受“中央創新區大師説”欄目的採訪。
與西安結緣是在上世紀80年代,彼時,任力之第一次來到西安,在大街上看到不少外國遊客,深感驚訝。“除了上海這樣沿海的先行發展區域,整個內地的國際化程度是相對較低的。西安的開放包容讓人印象深刻。古老與現代在一座城市裏同時體現了出來。”
那個階段,任力之正在同濟大學求學。數年後,又作為“50位中國建築師”交流訪問法國,前往巴黎建築學院Paris Villemin學習,並在法國著名的Jean-Paul Viguier建築事務所實習。
國內、國際、古老、現代,不同的經歷與環境,不斷充盈著任力之的專業理念,也為其之後三十餘年深耕建築領域,完成一系列享譽海內外的作品,並在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集團總建築師、同濟大學教授三重身份之間遊刃有餘的切換,奠定了基礎。
再次與西安聯繫在一起,是在幾年前。
彼時,作為西安經濟發展“排頭兵”的高新區,在成功完成兩次創業之後,立足高品質發展的新階段,融合科創、産業、空間、宜居、文化等領域全新發展理念,計劃開啟三次創業。同濟大學規劃設計團隊有幸參與其中。
從2019年開始,同濟規劃院與建築院組成的設計團隊頻繁往返于上海、西安兩地。
中央創新區在規劃初期,就致力於打造“科技與金融互乘放大的絲路國際金融中心”。隨著絲路科學城規劃的迭代升級,又被賦予“科創城市的形象門戶、科創生態的賦能中心、科技應用的未來場景”的全新功能和“科教産城”融合發展的全新理念。
中央創新區鳥瞰圖▲
經過反覆推導、修改,高新區會同同濟大學規劃設計團隊最終確定了以未來之瞳為核心的“一心、雙軸、三片、多園”的空間框架體系,“中央創新區與上海陸家嘴的規劃體系有異曲同工之處,同樣以超高層形態承載企業金融總部、文化商務商業等綜合功能,但中央創新區在“雙中心”加持下更具自己的特色。”
隨著2021年6月絲路科學城規劃的發佈和2023年西安“雙中心”的獲批,絲路科學城成為“雙中心”的核心承載區,中央創新區肩負“雙中心”科技服務集聚片區的使命。圍繞國家戰略部署,前瞻性的科創理念、産業理念,在規劃設計實踐中充分考量進來。“在新的戰略機遇下,規劃理念是作為目標在指引方向,是面向未來的。”任力之説。
02
一座理想之城一定是面向未來的,是讓人們有歸屬感的。
高新區作為聚焦基礎研究和科創産業發展,承載國家“雙中心”建設使命的國家級高新區,吸引了大量優質企業與高端人才。如何做到“生産、生活、生態”三生融合,打造一個産城融合、宜居宜業的科技新城,顯得格外重要。
同濟大學規劃設計團隊充分借鑒了國內外城市發展的先進理念和經驗,對標最高標準和最好水準,打造功能完備、職住平衡、生態宜居、交通便利的高品質園區。
大仁遺址公園實景▲
中軸公園實景▲
流光公園實景▲
在這幅藍圖中,不論市民使用何種交通工具出行,總能找到舒適的方式,不必把寶貴的休閒時光消耗在漫長的通勤上。雄厚的産業集群、優美的生態環境、豐富的城市配套都在這裡完美融合。
目前,中央創新區已建成通車道路75公里,交通骨架基本形成,與地鐵、有軌電車形成現代高效的交通體系。學校、公園、污水處理廠、能源站、公交首末站等公共服務設施也在同步建設當中,城市綜合服務功能不斷完善。與此同時,灃邑大橋、靈韻北路、灃鎬大道的建設推動灃河兩岸快速通達,構建“雙中心”有效載體。
地下空間▲
此外,在城市立體設計上,該項目也別有心栽,在地下空間開發上進行了有力突破。任力之解釋:“這個突破的地方在於,該項目是整個絲路科學城區域的城市級公共配套,具有集約化使用土地資源、提升城市空間功能、TOD模式優化城市軌道交通網路、促進城市整體可持續化發展等特點。同時,致力於打造集商業服務、地下交通、地下停車、人防工程、軌道站廳、公共廣場等為一體的多維城市地下空間。”
對此,任力之給出了很高的評價,“這樣的一個規劃,這樣一個功能的開發,在國內新城建設中,具有很高的前瞻性。”
積極踐行綠色生態發展理念是中央創新區規劃的一大亮點,經過兩年多的建設,“三分鐘見綠、五分鐘進園”在中央創新區已初步實現。漫步在永安渠海綿城市公園、大仁遺址公園、中軸公園等大大小小、風格各異的城市綠地中,滿眼皆是綠意。
穿過塔吊高懸、鋼架林立的西安大劇院建設工地向南,迎面而來的是正在建設中的永安渠商旅文化街區。創意水景貫穿中軸,全長1.6公里,構成西安唯一的濱水文旅商業街。
渠水蜿蜒,將低密度商業街與不遠處的超高層樓串聯,形成錯落有致的現代城市山水,靈動的城市天際線讓人耳目一新。
永安渠商旅文化街區夜景效果圖▲
這是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集體驗型購物中心、科創商業街區、夜經濟街區、藝術酒店、文化社交空間、高端商居為一體,為市民帶來全方位的樂享社交商業模式和消費體驗。
一個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帶給城市的不僅僅是舒適,這樣一個全新的商業中心,也在為西安打造另一種消費模式——吸引以“Z世代”年輕人為代表的當下主流消費群體。
永安渠商旅文化街區效果圖▲
豐富而有特色的交通體系、遍佈全區的口袋公園、地上地下空間的綜合開發、創新的濱水商旅文化街區,多種舉措並行,中央創新區已做好準備,面向未來。
03
現實中,人們往往習慣於路徑依賴。凝聚共識、面向未來絕非易事。
所以,必須思考一個問題,怎麼保障前瞻性規劃落地?
對此,任力之及同濟大學規劃設計團隊也在不斷的研究思考。
“聚焦園區特質,關注突出問題。針對園區存在的問題,提出空間優化策略建議,在提升城市活力、促進生活便利、注重生態環境、營造城市特色等方面創新突破。”
自2021年6月絲路科學城規劃發佈以來,聚焦科創金融,總部經濟的未來之瞳·瞳系列超高層建築未來創元中心、絲路國際金融創新中心、雲拓商務中心、中凱大廈、智德通國際大廈等十余棟企業總部項目均已開工建設。
毗鄰中央創新區南側的秦創原積體電路加速器(西安電子谷)項目,總建築面積110萬平方米,即將建成投用。項目將依託高新區電子資訊産業優勢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資訊科研優勢,培育産教互動與創新創業融合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創新創業、産業發展“四位一體”生態體系。
由中國首位普利茲克獎得主王澍領銜的西安大劇院正在有序推進,全國工程勘察大師趙元超執筆的絲路創智谷、美國建築師設計協會總監馬清運擔綱的國際文化傳播中心等文化建築已竣工。
深圳前海服務內陸的第一站,備受關注的秦創園西安科創基金園已建成投入使用,對“科技+金融”模式有力的探索創新,累計註冊企業68家,基金管理規模達74億元。
永安渠商旅文化街區、新羅酒店等商業商務設施將有效提升中央創新區的城市能級。集商務辦公、綜合服務商業、街區商業等多種業態為一體的未來廣場A項目將打造中創區北部門戶節點。以高新一幼、一小、一中新校區為代表的一批學校已形成優質均衡的教育資源。西安市第一醫院(高新院區)、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形成了優質醫療服務體系。新希望錦麟天璽、招商臻鏡等高品質住宅項目營造宜居人文環境。中央創新區已率先實現絲路科學城“三年出形象”的建設目標。
絲路國際金融創新中心效果圖▲
雲拓商務中心效果圖▲
同濟大學規劃設計團隊將中央創新區作為自己的作品精雕細琢,與高新區一併實行“規劃總控、精細設計、建設指導”全過程跟蹤諮詢的建設管理模式,實現城市設計和建設工作有序銜接。
任力之感慨,“從2021年全面啟動建設到現在,基本實現了園區高品質、高效率建設目標,能夠切身感受到高新區團隊強有力的執行力!”
天宇長安總部大廈▲
對於中央創新區未來的發展,任力之和同濟大學規劃設計團隊充滿信心。相信隨著科技創新成為支撐發展的關鍵力量,中央創新區也一定能夠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貫徹到每一個項目上,真正統籌好生産、生活、生態空間佈局,完善科創、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和城市功能,建設産城融合的理想之城和生活之城。
來源:西安高新區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中央創新區大師説丨同濟大學建築設計院總建築師任力之:理想之城西安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