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讓古樹名木根深葉茂

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樹有多少歲?答案是5000多歲,與中華文明同齡。

在位於陜西省黃陵縣的軒轅廟內,有一株相傳是黃帝親手栽植的古柏,人稱軒轅柏,亦稱黃帝手植柏。它見證了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至今仍蒼翠挺拔,枝繁葉茂,彰顯著無比強大的生命力。

在陜西,和黃帝手植柏一樣擁有悠久歷史的古樹名木還有很多。國家第二次古樹名木資源普查(2015—2021年)結果顯示:陜西現存古樹名木近73萬株。其中,散生古樹名木1.1萬多株。全國普查範圍內的古樹名木共計508.19萬株,其中,5000年以上的古樹有5株,全部位於陜西境內。

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要求“切實保護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古樹名木及自然生境”。201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森林法》,將保護古樹名木列為專門條款,成為國家依法保護古樹名木的標誌性事件。

古樹名木在人們的心目中,既是一種自然奇觀,也是一張歷史人文名片。關於黃帝手植柏,當地的地方誌及軒轅廟古石碑記載:黃帝聯合炎帝戰蚩尤,建立部落聯盟,定居橋山。後來,人們砍樹建房、取火,砍光了附近樹林,導致山洪來襲時卷走了很多人。黃帝非常悲痛,帶頭栽下這棵柏樹。自此,植樹造林成為中華民族延續至今的優良傳統之一。

“古樹名木是森林資源中的瑰寶,是綠色的‘活文物’,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科學、生態、景觀和經濟價值。”西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植樹造林處副處長李文軍説,古樹名木攜帶的優秀基因,為科學家繁育抗逆性強的優良林木品種提供了可能;古樹年輪的生長狀況,也為科學家了解氣候變遷和自然地理環境演變提供了參考。除科研價值外,一些古樹根系巨大、枝繁葉茂,自身就形成了一個小生態系統,可調節局部“微氣候”,其生態價值也不容小覷。

除此之外,古樹名木還是美麗鄉村畫卷中不可替代的元素。如今,各地將保護古樹名木與綠化美化鄉村有機結合,建設特色鄉村和古樹名木主題公園,讓古樹名木與古道、古村落融為一體,成為“鄉愁”的重要符號。這不僅保護了古樹名木,還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促進了鄉村旅遊發展,實現了生態美、産業興、百姓富。

為了更好地保護古樹名木,陜西省頒布實施了《陜西省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將古樹名木保護納入林長制考核內容,使得所有的古樹名木都有“專用檔案”、有專人負責養護。對於一些歷史悠久、意義特殊的樹木,陜西省還利用科技手段對其進行“復刻”。

4月20日,倉頡手植柏航太育種幼苗植樹活動在白水縣開展。這些被栽種的幼苗既古老又現代。古老,是因為它們的種子來源於樹齡5000年的倉頡手植柏;現代,是因為這些幼苗的種子曾搭載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遨遊太空。

2018年,白水縣從倉頡廟內的倉頡手植柏採摘、篩選、檢驗出具備出芽繁殖條件的種子。2020年5月,這些種子搭載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飛上了太空。2020年6月,陜西省航太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將從太空“遨遊”回來的倉頡手植柏種子交回白水,繁育工作自此開始。不久後,白水縣5000年倉頡手植柏再生植株培育成功。這些植株的遺傳資訊和倉頡手植柏的遺傳資訊完全一致。目前,再生植株已進入幼苗階段。

渭南市白水縣史官鎮倉頡廟院裏,倉頡手植柏樹枝像虬龍在空中盤繞,蒼勁挺拔、冠蓋蔽空,至今依然四季常青、枝繁葉茂,是倉頡文化的遺存和歷史見證。5000多年來,它挺立在這裡,在寒來暑往中迎日出、送晚霞,守日月、候星辰。

“我們小時候都叫它‘爺爺柏’。它是我們史官鎮孩子共同的童年記憶。”4月24日,倉頡手植柏旁,一個九十多歲的老人在駐足拍照。他從小在白水縣長大,現在又專程從北京趕過來看望“爺爺柏”。他説:“以後,我還要把它的故事繼續講給孩子們聽。讓愛樹護樹的好傳統一代一代傳遞!”記者 申東昕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讓古樹名木根深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