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

重慶加速構建新型分級診療體系

“這下終於放心了,肺上這個陰影只是炎症。”4月18日,在南川區水江中心衛生院,53歲的林濤照完CT約半小時後,拿到了南川區人民醫院出具的CT報告單。

明明是在鄉鎮衛生院照的CT,為何能由區級醫院出具報告?

“這得益於南川區遠端影像診斷中心的建設。患者在我們衛生院拍片後,數據會立即上傳至設在南川區人民醫院的遠端影像診斷中心,由中心的放射醫生出具報告,並把結果反饋給我們。”水江中心衛生院院長陳寧解釋。

陳寧提到的南川區遠端影像診斷中心是目前重慶市各個區縣正在建設的區域醫療資源共用“五大中心”之一,即遠端醫學檢驗中心、醫學影像中心、心電診斷中心、病理中心、消毒供應中心。

重慶為什麼建設這“五大中心”?是如何建設的?連日來,重慶日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解決“散小弱”

讓基層醫療機構強起來

水江中心衛生院就在場鎮上,4月18日早上7點,內科、中醫科等科室門口已經排了七八個人。“這兩年,我們衛生院硬體條件變好了,還引進了CT,但缺人吶!”陳寧稱,該院放射科只有1名非影像專業醫師和2名技師,無法出具CT診斷結果,“我們也想招專業醫師,可這個專業的醫師本來就緊俏,衛生院‘廟’小,位置又偏,人家不願意來。”

事實上,跟水江中心衛生院情況相似,當下重慶市不少基層醫療機構面臨“散、小、弱”的問題,加上基層醫療機構位置偏僻,待遇、發展前景等不如城區,通常難以招到優秀的醫學畢業生。

“這限制了基層醫療機構發展,一定程度上難以滿足人民群眾的醫療服務需求,患者‘捨近求遠’現象突出,制約了基層醫療機構‘網底’作用的發揮。”陳寧説。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2019年,全市醫改現場工作會提出,依託縣醫院建設互聯互通的醫學檢驗、醫學影像、心電診斷、病理、消毒供應等資源共用“五大中心”,提高縣域醫療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

不僅如此,2021年國家衛健委辦公廳印發了《“千縣工程”縣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明確要求依託縣醫院建設互聯互通的資源共用“五大中心”。

近幾年,重慶各區縣(自治縣)依託區縣級醫院著力建設“五大中心”。區域內基層醫療機構將部分檢驗項目樣本、影像病例等送到各自所在的醫療資源共用中心,由上級醫院醫生給出診斷或出具報告,收費仍按照基層醫療機構的標準執行。

“重慶力圖通過區域內醫療資源‘共用’,加速構建區縣域內新型分級診療體系,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市衛健委基層衛生處負責人説。

方便群眾看病

20多個區縣已建成“五大中心”

去年,市衛健委將“五大中心”建設納入區縣衛生健康工作考核內容,作為醫共體“三通”建設的重要內容,在各區縣全面推進。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0多個區縣建成“五大中心”,遠端醫學檢驗中心、醫學影像中心、心電診斷中心這三大中心基本實現區縣全覆蓋。

“‘五大中心’打破了群眾看病的地域限制,讓群眾能在基層看得好病。”大足區人民醫院遠端心電診斷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4月17日淩晨,一位70歲的老人因胸口發悶,被家人送到大足區國梁衛生院。很快,他的心電圖檢查數據就傳輸到大足區人民醫院遠端心電診斷中心,醫院副主任醫師梁鵬看到這份心電圖後,立即通知老人轉院,及時做了介入手術。“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梁鵬説。

“‘五大中心’避免了基層醫療機構硬體的重復建設,提高了區域內醫療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也為患者節省了一定的費用。”南川區衛健委副主任楊廷澤介紹,去年南川區人民醫院“五大中心”累計服務患者超過5.7萬人次,這些患者不用專門往區醫院跑,減輕了經濟負擔。

建設“五大中心”的目的,歸根到底是要讓基層醫療機構“強”起來。記者在走訪中發現,這一效果正在逐步顯現。

“主動脈測量的位置應該在主動脈瓣口,而不是在二尖瓣口。”沙坪壩區人民醫院遠端超聲診斷中心醫師李勇軍在復核某基層醫療機構上傳的超聲診斷結果時説。

“通過‘五大中心’,可以提高基層醫療機構診療水準。”沙坪壩區人民醫院超聲科主任楊希表示,除了為患者出具診斷報告,中心還會對採圖、診療是否規範進行質控,“比如做腹部超聲,我們會要求基層衛生院在檢查膽囊時,必須存頸部、體部、底部三張圖,避免結石的漏診。”

不僅如此,在“五大中心”的帶領下,基層醫療機構還加入到科研隊伍中來。比如沙坪壩區人民醫院聯合沙坪壩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同申報了課題《慢性右心衰患者右心聲學造影血液分流診斷及半定量分級研究》。

“我從來沒想過有一天基層醫生還能做科研。”沙坪壩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治醫師任婕説,通過參與該項目,不僅鍛鍊了她的臨床科研思維,也提升了其專業水準。

此外,區縣級醫院的醫療水準也得到了提高。“我們醫院的影像遠端會診中心自2019年成立以來,為轄區基層醫療機構出具平片報告600余份,CT報告1萬餘份,出具疑難心電圖報告1000余份。”大足區人民醫院有關負責人稱,“我們還能及時地把危急重症患者篩出來,轉診至醫院進行救治,進一步提升區級醫院的醫療水準。”

探索新機制

調動上下兩級醫療機構積極性

在採訪過程中,記者發現,部分區縣對建設“五大中心”還有一些顧慮。

“對區級醫院的醫生來説,這無疑是增加了工作量。”某區縣遠端影像診斷中心醫生告訴記者,該院放射科患者本來就多,現在還要看基層上傳的片子,有時一天要看四五百張,工作量大大增加,醫院的人手更加緊張了。

基層醫療機構也有一些擔心:接診量並不多,上級醫院的“介入”會不會影響醫院發展?此外,讓基層醫療機構負責人頭疼的還有一件事:雖然可以把標本送到遠端檢驗中心,但運輸也很麻煩。

“我們的量不大,有時送的標本才七八管,專門跑一趟成本有點高!”某基層醫療機構負責人説。

“如何調動上下兩級醫療機構的積極性,使其真正高效運轉是關鍵。”一位業內人士説。

“目前,重慶正在摸索一套科學合理的運作機制,調動雙方的積極性。”市衛健委基層衛生處有關負責人介紹,比如醫療資金的分配問題,目前,一些區縣嘗試建立合理的費用分配機制,即由醫共體設立的資金池支付一部分費用給上級醫院,不由基層醫療機構負擔等。

“相關改革正在進行。”該負責人表示,通過“五大中心”建設,重慶市將逐步實現“鄉鎮檢查、區縣級診斷”的目標,逐步構建新型分級診療體系,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認同感。記者 李珩

來源:重慶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重慶加速構建新型分級診療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