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網格“編織”大健康 織密基層公共衛生防護網
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64億人,人口老齡化程度達到18.7%。伴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深,我國人口的疾病譜係也在發生重大變化,開始由以傳染性疾病為主轉向以慢性病為主的模式,多病共存情況也愈發嚴重。
有疾當思醫。可去大醫院看病需要來回跑、排長隊,老年人腿腳不便怎麼辦?到了醫院掛號繳費要預約、要掃碼,老年人不會用智慧手機操作怎麼辦?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種慢性病需要長期治療,孤寡老人誰來管?為了解決這些老年人看病就醫的實際困難,滿足群眾隨著社會發展不斷變化的醫療保健需求,新城區嘗試把區中醫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合體”,暢通雙向轉診通道,幫助基層醫療機構強自身、當哨點,及時發現重症風險對象;同時社區工作人員以街辦網格微信群為載體,前移醫療保障服務關口,實現專業醫護一對一服務。在一場場義診,一次次入戶隨訪,一位又一位名醫坐診中,小網格“編織”出了大健康,織密了基層公共衛生防護網。
強“中心”:中醫為依託醫聯體為支撐 把居民留得住還要服務好
對於西一路社區的居民來説,在社區醫院看病已不是新鮮事。小小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到底憑什麼既能吸引居民來,還能把居民留住,甚至最後轉化為“熟面孔”、“好口碑”?日前,記者走進西一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兼新城區中醫醫院一探究竟。
走進西一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獨立的發熱門診設置在入口處左側。“叔叔阿姨來啦!體檢往裏走,還在老地方登記、體檢。”“您好,今天肖主任的門診,去了就能看。”導醫臺護士精準的“定位”服務讓人印象深刻。寬敞明亮的診療區內,預檢分診室、內外科、康復理療科、耳鼻喉科、國家級名中醫工作室門診、國醫館一應俱全。因為中心與新城區中醫醫院為一體化管理單位,撲鼻而來的中藥味、艾灸香就成了中心的特色。
早上9時,中心裏已忙活起來,看病、做檢查、抓藥、針灸按摩,這種“門診診室——中醫綜合治療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院一體化”的模式,有效保障了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的開展,也讓優質中醫資源進一步延伸拓展。
除了不斷強化硬體設施,讓群眾可以看的病種更多以外,為了更好提升配套軟服務,西一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嚴格執行國家多項惠民政策,用行動説話,讓群眾受益。晚上突發不適,只能去大醫院排隊?中心服務時間延長至晚上8點,還設立方便門診,為轄區居民提供0元掛號診查服務。中心主打惠民“吸引力”,藥品均按要求在國家規定的“三統一”網採平臺採購,實行零差價銷售,同時還實行免肌肉注射費用等“五免”政策。
醫防融合,靠實力硬核出圈。中心依託新城區中醫醫院特色科室以及中醫傳統優勢,在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中加入中醫藥服務特色,加強醫防融合實力。為了積極推進分級診療,優化傳染病救治能力,中心依託緊密型醫聯體、城市醫療集團,打通雙向轉診通道。這意味著,中心背後的醫療資源更加充沛,群眾就診有了更多保障和選擇。根據患者病情,疑難、危重症患者可通過綠色通道轉至上級醫療機構;輕症、康復期、延續性治療等平穩期患者轉回中心進一步恢復。這上下聯通間,有效利用了醫療資源,極大緩解了群眾看病難看病貴。
廣“鋪網”:社區紮好根專家沉下去 重點人群分級管理精準治療
“中心有4個家庭醫生團隊,覆蓋西一路街辦8個社區,轄區常住人口5.2萬人。得益於一體化管理,中心工作人員既承擔12項公共衛生健康服務,也擔任醫院的診療救治服務。兩個機構一套人馬,這讓中心掌握轄區重點人群第一手消息更及時,醫院進一步跟蹤治療也更‘精準’。”西一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夏昱説。
一名醫生、一位護士、一個公衛人員再配備一名中醫醫師是入戶標配。上到健康管理、問診用藥,下至訪視隨訪、全程追蹤服務,中心通過家庭醫生簽約模式及時摸排、更新轄區內重點人群情況,進行分級健康管理。記者了解到,近期中心對轄區內65歲以上重點人群進行了再次梳理。以尚樸社區為例,轄區多獨居老人,中心按照年齡、基礎疾病的穩定情況及是否接種各類疫苗、有沒有失能等情況分別進行健康評估,按照不同級別提供相應的分類管理和服務。
87歲的劉奶奶長期臥床,患冠心病十餘年、高血壓二十餘年,中心家庭醫生發現近兩天老人反覆咳嗽、咳痰,便聯合社區志願者主動到府診療。鄭阿姨腰痛伴左下肢外側麻木間斷性發作已十餘年,不願進行手術治療,中心就結合中醫特色,推薦其進行針刺推拿理療,新城區中醫醫院的王雙權醫生也因此收穫了忠實的“粉絲”。
為了打破社區服務的時間、地點局限,中心還充分利用街辦網格微信群,前移診療服務關口。居民將病症、病情發到微信群,醫護人員通過線上回復和視頻連線等方式進行線上指導。針對諮詢頻次較高疾病,中心再有針對性地邀請專家定期坐診教學,方便轄區老年患者就近診治。這種社區紮根一線、專家精準下沉幫扶的方式,真正實現了讓居民在家門口有“醫”靠。記者 王江黎 肖雪
來源:西安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小網格“編織”大健康 織密基層公共衛生防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