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可觀可聞可聽的非遺展演來到家門口

“在家門口就能看到這麼精彩的非遺展演,真的很過癮,不僅為咱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添彩,也給咱鄉村帶來了這麼多新朋友,一會我要跟紅拳師傅學幾招……”4月19日清晨,早早守候在非遺進社區活動現場的王大爺樂得合不攏嘴,忙著用手機記錄每一個難忘的場景。

4月19日,由西安市群眾藝術館主辦,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博物館等承辦的“‘我的中國夢 文化進萬家’2023年西安市非遺保護傳承志願者隊伍‘四進’活動——非遺進社區”在長安區太乙宮街道四皓村舉辦。

四皓村地處秦嶺北麓的西安市長安區太乙宮街道,因秦漢末年“商山四皓”在此隱居而得名。近年來,由於鄉村環境的持續改善,這裡變成一個網紅村。車開進四皓村,白墻黛瓦,綠植環繞,遠處重巒疊嶂的秦嶺猶顯壯美。

在活動現場,豐富多樣的非遺技藝令觀眾不斷叫絕。除了琳瑯滿目的非遺工藝品展示,現場還上演了一場可觀、可聞、可聽的非遺節目表演,讓觀眾們大飽眼福,

氣味濃郁的合香、精雕細琢的核雕、色彩鮮艷的泥塑、工藝複雜的板胡……在現場,西安市非遺保護中心與長安區非遺保護中心共同邀請黑陶製作技藝、戶縣社火、纏花、碑林彩塑、宮廷繡燈、秦腔板胡製作技藝、長安泥塑、結繩技藝、雷氏剪紙、糖人糖畫等共計22個非遺項目,展示著非遺傳承人們精湛技藝,和千百年來流傳在關中民間的特有風俗習慣,帶著泥土記憶的鮮活的文化遺存。

記者看到,一大早就有村民聚集在陸續開始布展的非遺展臺前,等待傳承人現場展示。在戶縣微縮社火、長安泥塑、糖人糖畫等項目前,村民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不時拿起手機拍照。“我屬兔的,你能給我剪個兔子看看嗎?”在剪紙展位前,一位村民向傳承人求一幅剪紙,因為多少年來,手工剪紙不僅漸漸淡出了城裏人的視線,甚至在鄉村也難覓足跡,如今,看到這些兒時記憶裏極具鄉土特徵、多姿多彩的作品,村民們也倍感親切,不時發出讚嘆:“太生動、太好看了,做的竟然這麼逼真……”

村中心的小廣場上,鄉親們或立或坐,非遺節目展演引來了一致的喝彩聲。首先傳入觀眾耳中的是擁有悠久歷史、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西安鼓樂,演員們身披唐代服飾,在鼓鳴笙歌中帶觀眾進入了藝術的世界;傳承人們神情莊嚴,十幾種樂器同時奏響,霎時,傳出搖蕩村野的宏大樂音,觀眾不禁瞪大眼睛,感受著現場的氣氛。這場“盛唐遺音”的原生態體驗,也召喚來更多的老人、孩子們。緊接著,古琴演奏、陶塤吹奏、音質悅耳、音色純凈,隨著節目的輪番登場,每位傳承人都在精湛的演繹中展示著自己對於中國民樂的理解,樂音猶如春天的微風般飄逸四散。陶塤的演奏者身著紅衣黑裳,幽深婉轉的樂曲緩緩流淌于秦嶺腳下的山水間,非物質文化遺産所獨有的文藝氣息浸潤著一方水土;古琴彈唱的曲目是《長安十二時辰》的片尾曲《清平樂》,隨著七弦錚錚作響,唐代宮廷的生活畫卷在觀眾們面前徐徐展開,在長安這片土地上,時光仿佛回到了千年前的盛唐;太極拳和紅拳的表演各有特色,太極如行雲流水,以柔克剛,紅拳則腿法淩厲,氣吞山河。

據悉,在接下來的時間裏,西安市非遺保護傳承志願者隊伍進社區活動還將陸續走進西安眾多社區,讓更多的人了解非遺、熱愛非遺、宣傳非遺,在共用互惠中讓非遺融入社區、與群眾貼得更近。記者 職茵 實習生 劉睿捷

來源:西安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可觀可聞可聽的非遺展演來到家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