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發區

在西鹹教育高品質發展的風口起舞

西鹹教育的堅守與蝶變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品質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西鹹新區作為第七個國家級新區,也是首個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近年來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共投資3.4億元,完成了81個“薄改”項目。在高標準建設新校園的同時大力改造薄弱學校,硬體方面,採取校舍建設維修、操場平整軟化、設施設備更新等方式;軟體方面,採取實施“名校+”“課堂革命”、教學管理評選、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和配齊配足學科教師以及師資隊伍培養等措施,努力實現農村和薄弱學校軟硬實力同步提升。

堅守是為了迎來新的生機

2017年夏天,趙雅飛老師到西鹹新區灃東落水小學報到當天,就看到學校的男老師們在粉刷地面,八月的熱氣蒸騰著地面,包括校長在內的每個人臉上都出了密密麻麻的汗,但沒有人出聲,只在那兒忙碌地刷著。這一畫面深深地印進了趙老師的心中,從此她紮根落水,潛心從教,一埋頭就是6年。她和同事們一起,在學校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團結一心,用雙手改變著這所小學的面貌,他們用新理念、新思維、新探索,在“課堂革命”上發力,實現了學校課程改革,利用微班會,立足於學生身邊的小事,以“快、小、短、活、實”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即時的教育引導和啟發,落實細節德育。在西鹹新區教育體育局的大力支援下,學校先後投入資金150萬餘元進行提升改造,如今學校內外煥然一新,硬體設施再上臺階:現代風格的大門樓、朱紅色的教學樓外墻,呈現出紅白相間,高貴典雅的藝術美感;校園內育青長廊春風花草香,讀書聲朗朗不絕;校週邊墻結合“樂水”主題文化的豐富內涵,同時將春夏秋冬四季古詩元素融入畫框之內,展現出一幅幅精美絕倫的四季美景圖……在面貌一新的校園裏,和趙雅飛老師一樣的老師們用青春去堅守,用熱愛去傳承,正一步一步實現著學校的蝶變。

圖片19

(西鹹新區灃東落水小學的師生)

西鹹新區灃西大王鎮康王村幼兒園是一所村級公辦幼兒園,從2012年到2023年,周圍村子陸續拆遷,只保留下康王村。開園時,康王村幼兒園較為簡陋,活動室無區角,設施設備也只能滿足幼兒的基本需求。但所有的困難都抵不過一群老師的滿腔熱忱。康王村幼兒園沒有戶外大型體能訓練設施,2022年3-6月,老師們集思廣益,歷時4個月,將校園東邊雜草叢生的區域,自主開發、設計、規劃,打造成了戶外野戰基地--“狼牙野戰營”,用於紅色愛國主題教育。以“飛奪瀘定橋”故事靈感,打造了“叢林探險”體能訓練場地,與《狼牙野戰營》形成聯動,充分鍛鍊了孩子們走、鑽、平衡、攀爬等技能。環境改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之後老師們又把目光盯向了以前小學遺留下來的實驗室,又花了近4個月時間,改造成可供幼兒思維探索、藝術審美的美工坊,為幼兒提供自主選擇、操作、探索、學習的機會,隨後又結合園所無可比擬的自然資源打造了“親自然”課程體系和打擊樂特色活動,實現園所軟硬辦學條件同步提升。執著的堅守,迎來了新的生機。經過康王人的不懈努力,幼兒人數由70人到80再到90、100人,每學期不斷增長。

圖片20

(灃西大王鎮康王村幼兒園的孩子們在寫生)

蝶變破繭而獲新生

近年來,西鹹新區名校教育資源的極大豐富和辦學水準的極大提高反襯出學校校舍陳舊、資源匱乏、教師年齡結構偏大、生源流失等諸多問題,釣台中學陷入了嚴重的生存危機,學校由原來的四五百名學生驟減到不足100名,初一報名學生寥寥無幾。

校長鄭向陽説:“我們作為鄉村學校要生存、要激活、要發展,就要根據鄉村教育特點及需求探尋出屬於自己的教育模式。”校領導班子通過深入調研發現轄區家庭收入主要來源於外出打工,留守兒童很多,為減輕農村家庭的後顧之憂,學校領導班子著手推進鄉村寄宿制學校建設。

2020年暑假,領導帶領老師們分成幾組,進村、入戶,逢人就宣傳學校的辦學理念,師資力量。面對諮詢的家長,老師們耐心介紹,打消家長的疑慮。經過大家的不懈努力,在九月一號開學之日,學校迎來了63名新生。學校從改變學生生活空間開始,實行目標管理,並相繼成立了足球、籃球、文學鑒賞、刺繡、繪畫、烹飪等10余個社團,開闢種植基地,提高勞動技能,注重學生傳統文化教育,打造了教室圖書角、門廳書吧等,鼓勵學生依據自我需求發展、個人興趣愛好。為了能夠提升教學品質,老師們狠抓教研工作,校本研修方面,堅持每週至少3次的集體備課和每學期的校內觀摩課,發揮集體的智慧,經驗交流,創新課堂,資源共用。

“我孩子之前在原來的學校因為學習成績不好,家長在外地打工管不上就把孩子轉到了釣台中學,沒想到一年時間裏孩子生活習慣有了很大的轉變,也懂得感恩父母了,老師們非常認真負責,孩子的學習成績提高很快,孩子有自信了,也變得愛笑了……”左文武家長如是説。

如今,在西鹹新區教育體育局“名校+”集團化辦學的實踐下,作為灃西實驗學校教育集團第二分校的釣台中學,獲得了越來越多家長的認可,“一所保障農村孩子享有優質教育資源,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學校”是釣台中學的辦學願景和社會評價,提質強校,這所學校正在探尋一條鄉村教育振興的新路。

圖片21

(灃西新城釣台中學的師生在勞動實驗基地收紅薯)

在西鹹教育高品質發展的風口起舞

空港新城太平中學位於空港新城北端的優美小鎮和臨空農業區塊,2017年學校劃歸西鹹新區,獲得資金支援2.3億元,陳舊的建築陸續被拆除,先進的教育教學設施設備源源不斷地進入學校。2020年7月,兩棟五層高的學生公寓樓和教師宿辦樓拔地而起,為全體師生創造了便捷、溫馨、舒適的學習生活環境,極大地改善了師生的住宿和生活條件。2023年9月,學校提升改造二期工程建設的新教學樓、實驗樓、報告廳也將投入使用。隨著提升改造工程的相繼完成,學校在基礎硬體、設施配備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顯著提升了學校的辦學品位。

同時,得益於西鹹新區大力實施“名校+”工程的強勁東風,太平中學和陜西師範大學鳳凰城中學建立了“名校+”共同體,借助名校資源開展校際交流,以“課堂革命”為契機,助推教師專業成長,形成了骨幹教師做頭雁的“頭雁領飛,群雁齊飛”的教師專業成長模式。6年來,學校涌現了省級教學能手2人,新區級教學能手6人,新城級教學能手8人。學校先後榮獲“西鹹新區德育工作先進集體”“西安市教育教學成果評選活動優秀單位”“西鹹新區先進基層黨組織”“西鹹新區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管理工作示範學校”等榮譽15項。

圖片22

(空港新城太平中學圖書閱覽室)

2014年的秦漢正陽陽陵小學,每到開學季節,比人高的野草需要老師們收拾一週時間,一到冬天教室生爐子得半天時間,兩層的教學樓是灰色的水泥墻壁,操場高低不平。教師辦公的地方是兩層窯洞,上面一層已經坍塌的,整個學校顯得破舊、落後、沒有一點生氣。

2017年,學校劃轉西鹹新區管理後,在西鹹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和教育體育局的大力支援下,先後投入改造資金720萬餘元。如今,每天清晨學生穿過嶄新的智慧門禁系統,一進到校園就是平整的草坪操場,再也不用每個暑假除草了;教學樓圖書角上的圖書擺得整整齊齊,每間教室都安裝了空調和鴻合一體機,學生午休還有定制的桌椅;綜合樓上新安裝了電子滾動屏,每天向同學們公佈校園內出現的新人、新事、新面貌;安裝了不分日夜無死角默默工作的攝像頭,保障學生安全;新增加了自動升降的旗臺;最為可喜的是學校有了餐廳,學生早上、中午都可以吃上美味可口的飯菜,為家長們解決了後顧之憂;原來的窯洞拆除後建成了勞動實踐基地,學校聘請了當地有名的農業師傅為學生開展種植知識講座,學生在基地種植、收穫,甚至學習無土栽培技術。豐收季,師生們採摘蔬菜,碩果纍纍,一個個笑容滿面。

圖片23

(秦漢正陽陽陵小學的學生在上無土栽培課)

“這十年,是學校變化最大的十年。”曹紅梅老師是土生土長的永樂鎮人,在學校已執教了30餘年,面對煥然一新的涇河永樂公辦小學,她感觸頗深。

近年來,永樂公辦小學引進人才,培養合格教師和骨幹教師,深化校內優化研訓的路線,在西鹹新區教育體育局的領導下,開展了各種研訓活動。一次次接地氣的教研活動,一堂堂精彩的公開課,讓學校的老師們飛快成長。教師積極投身教科研,教科研課題獲市區級獎30余項。學校現有省級教學能手2人,市級教學能手3人,西鹹新區教學能手2人,涇河新城教學能手及優秀教師6人。此外學校大力踐行“知行教育”,並以多種項目的社團作為學校特色,把培養“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好少年作為育人目標,受到了家長們的好評,不僅沒有生源流失,還有很多學生回流,實現“逆襲”。這種跨越,意味著一所鄉村學校的真正蛻變。

十年荏苒,從平房土屋到現代化校園,從沙石地操場到塑膠跑道,從一塊黑板、一支粉筆到智慧課堂。這所原本簡陋不堪的小學,如今猶如一朵美麗的山茶花綻放在大地原點之上。

圖片24

(涇河永樂公辦小學校舍新貌)

“西鹹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始終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堅持以“學生健康成長、教師職業幸福、人民感受公平、支撐區域發展、服務社會進步”為目標,其中“人民感受公平”正是對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促進教育公平”的有力響應,下一步西鹹新區將繼續做好老舊學校分類處置和農村學校、薄弱學校品質提升,持續優化教育設施佈局規劃,不斷推進西鹹新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西鹹新區管委會教育總督學張勁光説。(通訊員 王可治喬云云)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鄒鈺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