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55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5年累計遊客達1.46億人次

4月18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現場工作會議在湖北省武漢市召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發展報告(2018-2022)在會上發佈。

5年來,公佈掛牌的55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法規制度不斷完善,文保規劃穩步推進。55處公園中,33處公園已由地方政府頒布了地方性文物保護法規。近5年,三星堆、禦窯廠、大窯龍泉窯、明中都、遼上京、二里頭、屈家嶺等7處公園新頒布了遺址保護條例,鄭韓故城、渤海上京、禦窯廠等10處公園已啟動或完成了文物保護規劃修編工作,保證了文物工作的持續、科學、有效開展。

公園建設持續開展,配套設施不斷完善。55處公園規劃總面積6.7萬公頃,土地管理面積2.5萬公頃。46處公園建有博物館,42處公園配置了考古工作站,54處公園設置了遊客服務中心和綜合辦公用房。

文保工程依法開展,遺址保護狀況明顯改善。55處公園開展文物保護工程290項,處理遺址病害302例,開展遺址本體及環境監測201次。遺址保護狀況得到明顯改善,遺址安全得到了保障。週口店、良渚、秦始皇陵等開展世界文化遺産監測工作的同時提升了公園整體監測水準。

考古科研目標明確,學術帶動作用顯著。55處公園共開展考古和科研項目465項,學術活動633項。其中,舉辦國際學術會議35項,國內學術會議179項,參加國際學術會議57項,國內學術會議362項。出版科研成果1045項,其中論文715項,科普讀物116項,考古發掘報告49項。

社會服務提質升級,社會效益逐步凸顯。55處公園舉辦社會活動4733項,展覽活動367項,五年累計遊客達1.46億人次;宣傳報道2.29萬次,微信公眾號、短視頻和直播平臺等新媒體宣傳報道數量逐年遞增。

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強調,要落實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以科學保護引領,持續開展考古科研,實現遺址整體保護,確保文物本體真實性、風貌完整性、文化延續性。要提升展示水準,拓展傳播渠道,彰顯遺址特色,增添文化活力,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真正活起來,讓大遺址承載的中華文明精神特質和文化底蘊更加可知可感、可親可近。要創新管理理念,凝聚各方力量,解決體制性、機制性、政策性問題,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發展注入源源動力。要深化融合發展,與城鄉建設、文旅業態、生態保護相融合,發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綜合效益。(韋衍行)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55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5年累計遊客達1.46億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