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生存率提高 監測系統覆蓋全國
4月15日至21日是第29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來自疾控機構和臨床一線的數據顯示,我國持續完善癌症防治體系,取得積極成效,但仍面臨癌症防治任務的長期性和艱巨性。
癌症生存率顯著提高 但城鄉存在差異
“近年來,我國癌症防治體系進一步完善,整體防治能力顯著提升。”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吳靜介紹,醫學上常採用“5年生存率”來評價癌症的防治效果,目前我國癌症患者5年相對生存率達40.5%,這一關鍵數據較十年前的30.9%大幅提高。
中國疾控中心全國死因監測結果顯示,目前我國居民因慢性病導致的死亡率上升至88.46%,其中惡性腫瘤所佔構成比為27.23%,位居第一。
專家認為,應重點關注我國農村地區癌症發病增幅較快的問題。當前,我國癌症發病情況城鄉差異較大,地區分佈不均衡。在部分農村地區,包括胃癌、食管癌在內的消化道癌症發病率、死亡率是城市地區的數倍。
注重預防早篩 開展防癌體檢與腫瘤登記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癌症是可防可治的,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預防,三分之一的癌症通過早期發現可以得到根治。
我國高度重視癌症防治工作,將癌症防治行動列為健康中國重大專項行動之一。《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到2030年我國總體癌症五年生存率不低於46.6%,癌症防治核心知識知曉率不低於80%。
定期開展全國慢性病危險因素監測、建設覆蓋全國的腫瘤登記項目點和死因監測系統、建立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推廣與癌症防治明確相關的疫苗接種……秉承“預防為主、關口前移”的原則,我國疾控系統從腫瘤數據監測、防癌抗癌健康教育、高危人群干預等方面開展工作,推進醫防融合、防治結合。
目前,我國防治的重點癌症包括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等。
專家提醒,個人應高度重視防癌體檢的早發現作用。防癌體檢特指由腫瘤專家結合體檢者的自身情況和個體需求,做相應部位的防癌檢查。例如懷疑有胃癌或有高危胃癌家族史的病人,可重點做胃鏡檢查;肛門指診是普查直腸癌的簡單方法,長期便血或者大便習慣異常者必查。
國家衛健委副主任雷海潮表示,癌症防控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既要靠政府和專業機構的努力,更要靠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的積極參與。
提升規範化診療水準 探索新型治療模式
規範化治療是基於長期臨床治療工作的科學總結,與腫瘤患者獲得的醫療服務品質息息相關。“接受規範化診療”是中國抗癌協會發佈的十大癌症防治建議之一。
近年來,國家衛健委提出以腫瘤規範化診療作為重點開展專項整治工作,使不同的醫療機構對於特定癌種的治療達到同質化。國家癌症中心針對我國部分高發癌症制定了篩查與早診早治技術系列指南和標準,繼續擴大癌症規範化診療覆蓋面。
隨著腫瘤治療手段不斷更新,一些靶向藥物、免疫治療等新型方式通常無需預處理,輸液時間更短。部分醫療機構在提升腫瘤診療水準的同時,探索實施日間化療模式。
“之前接受化療,必須要住院,有時候床位緊張,就特別擔心住不上院,治療就得後延。現在躺在椅子上,輸液3小時就能夠完成。”60多歲的乳腺癌患者劉女士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日間化療區告訴記者,能夠實現當天輸液當天回家的新型日間化療模式給癌症患者帶來了極大方便。
日間化療是一種人性化腫瘤醫療服務模式,在確保規範性的前提下,凸顯“短、平、快”。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院長、肺部腫瘤專家王俊表示,腫瘤患者往往治療週期長、體質較弱,醫院建立日間化療區,就是要設身處地解決患者的就醫問題,為患者提供更加專業、安全的救治。
(記者顧天成、李恒)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相對生存率提高 監測系統覆蓋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