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海洋經濟加快綠色轉型持續彰顯發展韌性
近日,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司發佈《2022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就去年海洋經濟總體運作情況、海洋産業發展情況作出詳細呈現。
自然資源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人民網財經採訪時表示,2022年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總體平穩,展現出良好韌性,發展品質穩步提升、保障能力持續增強、創新驅動成效凸顯、綠色轉型佈局加快。
海洋經濟平穩發展
藍色金融為其提供強勁動能
2022年我國海洋經濟總量平穩增長。據《公報》數據,2022年我國海洋生産總值初步核算數為94628億元,比上年增長1.9%;按現價計算,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為7.8%,與上年持平,第二産業佔比較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
《公報》顯示,分季度看,海洋經濟呈V型起伏態勢,韌性凸顯:一季度海洋經濟實現平穩開局;二季度經濟發展較下降,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海船完工量同比分別下降1.5和4.5個百分點;三、四季度海洋産業主要指標穩步回升,全年海洋經濟實現平穩發展。
2022年多數海洋産業實現平穩較快發展,為海洋經濟高品質發展積蓄力量。自然資源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海水淡化、海洋電力業、海洋藥物和生物製品業、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等海洋新興産業持續較快增長,增加值達1926億元,比上年增長7.9%。截至2022年末海上風電累計並網容量比上年同期增長19.9%,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佔沿海地區風電增量的比重近30%。一批海水淡化項目在浙江、山東、河北等地順利投産,新增産能超50萬噸/日。
上述負責人還介紹,海洋藥物和生物製品業增加值746億元,比上年增長7.1%。海洋船舶、海工裝備製造業再上新臺階,全年分別實現增加值969億元和773億元。我國船舶製造首艘大型郵輪工程進度超80%,大型LNG船新接訂單國際市場份額首次超過30%。一批深海油氣、海上風電、深遠海養殖等海洋工程裝備實現突破,支撐相關産業升級換代。
藍色金融在海洋經濟高品質發展中提供了重要作用。“去年,政府部門持續加強政策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海洋經濟發展的支援力度。青島、深圳等地出臺推進海域使用權抵押貸款和指導銀行業保險業推動藍色金融發展的政策文件。銀行和保險機構開展‘海域使用權抵押融資’業務,推出‘鮑魚價格指數保險’等海洋特色産品。”該負責人説。
同時,藍色債券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公報》顯示,2022年國內發行藍色債券16隻,發行規模達111億元,主要投向海上風電、海水淡化和深海養殖等領域。部分地方相繼建立海洋産業基金支援海洋産業發展,福建省成立規模200億元的海洋經濟産業投資基金,深圳市成立規模100億元的綠色航運基金。
資源有序開發
生産保障能力不斷增強
2022年海洋空間資源要素供給穩步推進。上述負責人表示,我國用海用島審批程式進一步優化,全年報請國務院批准用海用島項目51個,面積22.35萬畝,同比增長15%,保障油氣、核電、液化天然氣等重大基礎設施用海用島需求。多個沿海地區推進海域使用權立體分層設權,開啟海上風電、海洋牧場、海洋旅遊等相容用海、融合發展模式,有效提升海域資源利用效率。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持續推進,全年完成整治修復海岸線60公里,濱海濕地2640公頃,營造和修復紅樹林519公頃。
“去年,我國海洋資源生産保障能力不斷增強。海洋漁業生産向深遠海拓展,綠色優質海産品保供能力進一步提升,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增至153個。海洋油氣增儲上産,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戰略接替性作用逐步發揮,獲得渤中26-6油田、寶島21-1大氣田等勘探新發現7個,海洋原油、天然氣産量分別同比增長6.2%、10.2%,海洋原油增量佔全國原油增量的60%以上。”該負責人説。
《公報》顯示,消費、投資、外貿三大需求激發海洋經濟發展潛力,推動海洋經濟穩步增長。在消費需求上,我國居民膳食結構升級,海洋水産品需求日益增長,産量持續增加。2022年全國海洋水産品産量同比增長2.4%,水産品進口額同比增長40.6%,遠洋漁業産品運回國內銷量佔比不斷提升,高端水産品供給支撐我國水産品消費結構的多元化。
在投資方面,海洋固定資産投資平穩增長。數據顯示,在港口建設上,1-11月,沿海港口固定資産投資完成715億元,同比增長6.3%,港口自動化和智慧化水準不斷提升。隨著我國海洋工程裝備的迭代升級,跨海橋梁、海底隧道建設持續推進,總投資額270億的甬舟跨海鐵路、178億的杭州灣跨海高鐵大橋正式開工建設,一批重大海洋工程項目建設進入新階段。
同時,2022年,我國對外貿易規模再創歷史新高。《公報》顯示,我國進出口穩定增長帶動了海洋運輸的快速發展,我國沿海主要港口新增外貿航線超100條,沿海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4.6%,海運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5.3%。主要涉海産品中,船舶出口金額同比增長3.2%;海上風電裝備加快走出去步伐,整機出口已由東南亞市場逐步向歐洲市場拓展。
加快創新步伐
綠色能源助力海洋産業轉型升級
2022年科技創新為海洋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加速度”。平臺建設促進科技創新服務能力提升,技術突破驅動海洋新興産業成長,高端裝備製造助推海洋傳統産業升級。
“去年,國家級海洋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不斷推進,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體系基本構建,滿足多類型多場景海試需求。沿海地區競相打造海洋科技創新高地,組建創新研究院、工程實驗室等創新平臺,集聚創新要素,促進成果産業化和帶動産業集群化發展。”上述負責人介紹道。
技術突破也成為去年海洋經濟發展的一個亮點。《公報》顯示,去年單機容量18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和126米海上風電葉片成功下線,“扶搖號”深遠海浮式風電裝備示範應用,推動了海上風電向深遠海拓展。一類新藥“注射用BG136”成為國際首個進入臨床試驗的抗腫瘤海洋多糖類藥物,“藍色藥庫”的開發或將進入新階段。
此外,高端裝備製造正進一步助推海洋傳統産業升級。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深水導管架平臺“海基一號”正式投産,自主研發的深水水下採油樹系統成功投用,解鎖我國深水油氣開發新模式。10萬噸級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交付使用,開啟海洋漁業深遠海智慧化養殖新時代。世界首艘140米級打樁船“一航津樁”交付使用,有效提升海洋工程建築施工能力。
通過政策引導與新業態涌現,綠色能源逐漸發展,助力經濟進一步轉型。2022年,《“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明確提出積極推進海上風電集群化開發,穩妥推進潮流能、波浪能等海洋能示範化開發。山東、浙江、上海等地相繼出臺海上風電地方性補貼政策、深遠海風電項目扶持政策等。
去年,海洋産業低碳融合新業態不斷涌現。“藍色能源+”多元化發展模式成為新趨勢。海洋産業持續推進清潔能源利用,1.86億千瓦時綠色電力首次被應用於渤海海上油氣田;沿海港口岸電使用持續推進,天津港首套高低壓混合船舶岸電系統正式投運,煙臺港實現非自有客滾船舶岸電常態化應用。
“未來,海洋領域政策效應將持續釋放,經濟主體信心逐步提振,居民消費能力進一步恢復,海洋科技創新能力不斷積蓄,海洋産業鏈供應鏈不斷完善,綠色轉型升級不斷加快,海洋經濟高品質發展將取得新成效。”上述負責人表示。(王紹紹)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我國海洋經濟加快綠色轉型持續彰顯發展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