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打造文化藝術小鎮 賦能鄉村文旅融合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計劃”。湖南人文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近年來,全省文化藝術小鎮建設取得了較好成效。與此同時,全省文化藝術小鎮建設仍存在文化特色挖掘不足、基礎設施不完善、産業深度融合不夠等問題,須在科學規劃、深度融合、數字賦能、品牌打造等方面持續發力。

堅持規劃先行,做好文化藝術小鎮頂層設計。一是特色突出。特色是文化藝術小鎮的靈魂。應在歷史文化資源中、在橫向比較中挖掘文化特色,真正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切忌盲目照搬,避免“百鎮一面”。二是定位精準。在不破壞原生態居住環境和生活方式基礎上,以特色文化為基礎、以宜居宜業宜遊為目標,真正實現文化藝術小鎮農、文、旅多業態深度融合。三是規劃統籌。以上位規劃為依據,按照“多規合一”要求統籌編制文化藝術小鎮建設規劃,科學確定文化藝術小鎮總體目標、産業發展、空間佈局、生態環境、配套設施等重要內容,讓“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成為湖湘文化藝術小鎮的真實鏡像。

堅持融合發展,開發文化藝術小鎮精品遊。一是謀劃全域層面的文旅融合。比如湖南省以韶山為代表的紅色文化資源極為豐富,具有開展全域文旅融合的先天優勢,可以此為基礎,把握湘贛邊紅色文化旅遊中心建設契機,推動建設一批湘贛邊區特色文化藝術小鎮。二是做實全要素層面的文旅融合。文化藝術小鎮不僅是文化與旅遊産業的融合,還要在推動産業、資源、文旅深度融合基礎上,實現創意設計、演出、節慶會展等業態與文化、旅遊業態深度融合,打造一、二、三産業有機融合的發展新格局。三是緊盯遊客多元需求,開發湖湘文化藝術小鎮精品旅遊線路,將一批特色文化藝術小鎮有序納入全省經典旅遊線路;積極開發湖湘文化藝術研學遊、體驗遊等線路,比如打造以靖港古鎮、銅官古鎮、喬口古鎮為代表的湖湘文化藝術旅遊線路。四是持續開展創建工作,推動文化藝術小鎮錯位有序發展。進一步完善評選標準,深入開展全省第二批文旅小鎮評選,評選出富有特色的音樂、電影、戲曲等文化藝術小鎮,並在全國進行推介。

強化數字賦能,培育文化藝術小鎮新興業態。一是推動新一代資訊技術在文化藝術小鎮廣泛應用。通過應用大數據、網際網路、虛擬現實、人工智慧等數字化新技術,開發一批具有濃郁湖湘文化IP特色的沉浸式、互動式、體驗式示範標桿項目,比如在田漢藝術小鎮等有條件的小鎮建設一批數字化應用場景。二是培育文化藝術小鎮“雲演藝”新業態。進一步建設基於網際網路的“雲演藝”平臺,促進戲曲、曲藝、民樂、舞蹈等傳統藝術線上發展,結合藝術小鎮特色文化資源開發適合線上觀演、傳播、消費的原生態文化演藝産品。三是鼓勵文化藝術小鎮發展新業態與特色文創産品。積極開發武術、舞龍、舞獅等傳統特色民俗表演項目,打造音樂、戲劇、雜技等主題特色的湖湘文化藝術小鎮,鼓勵依託地方特色文化開發旅遊演出項目;深度開發融非物質文化遺産、傳統民俗文化、現代元素等為一體的特色文創産品。

強化創意行銷,做優文化藝術小鎮品牌形象。一是彰顯亮點特色,打造文化藝術小鎮品牌。比如鳳凰縣從2017年起依託邊城文化,通過舉辦鳳凰藝術年展、鳳凰藝術獎、鳳凰藝術論壇三大主題活動來打造國際性藝術小鎮。文化藝術小鎮謀求可持續發展,應依託自身最具特色和競爭力的文化內涵,並將其轉化為特色品牌。比如江永可依託世界唯一女性文字“女書”,打造融女書文化、瑤族文化等的文化藝術小鎮品牌。二是舉辦創意活動,推廣文化藝術小鎮品牌。近年來,湖南省旅遊發展大會、“湘贛邊紅色旅遊節”、湖南省“鄉村文化旅遊節”等節會的舉辦,對推廣湖南文化藝術小鎮品牌起到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還可結合每兩年舉辦一屆的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每三年舉辦一屆的湖南藝術節,通過設立分會場等形式推廣湖南文化藝術小鎮;大力創新行銷方式,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平臺及網路直播等方式推廣湖南文化藝術小鎮。(于倩)

來源:湖南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打造文化藝術小鎮 賦能鄉村文旅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