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池縣探索合併村集體經濟“1+1>2”路徑
“建制村規模優化調整並非簡單的村鎮合併,而是要在行政架構精減、資源優勢互補的基礎上,實現‘1+1>2’的發展路徑。”4月6日,岳池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説。
近年來,岳池縣深入探索“合村並鎮”後合併村集體經濟發展道路,優化整合農村資源,打破農村分散、低層次的發展格局,以集體所有為基調,建強班子、整合資源,用一班人、一條心、一本賬,奏響增收創效旋律,成功創建2022年四川省合併村集體經濟融合發展試點先進縣,譜寫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樂章”。
選好頭雁 激活“一池春水”
2700畝的中藥材産業基地、新穎的中醫藥體驗館、充滿歡樂的兒童遊樂園……4月6日,走進顧縣鎮羊山湖村,呈現在眼前的不僅有乾淨整潔的農家小院,還有成片發展的中藥材産業,一幅藥旅融合發展的新村畫卷盡收眼底。
這一切,得益於該縣堅持“能人治村,能人帶動”的思路,注重在致富能手、經濟能人中選拔能幹事、肯幹事、幹成事的黨員群眾擔任村幹部,帶領村民走出一條致富奔康路。蔣小兵就是其中之一。
“蔣小兵是從原小羊山村走出去的,在深圳務工20餘年,其間還入境資企業擔任過業務經理,2014年回村後擔任過原小羊山村黨支部書記,農村工作經驗豐富,也見過大場面,思維活躍,能擔此重任。”羊山湖村文書周瓊珍説,2020年,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後,由梁家坳村、小羊山村、馬家村三村合一的村融合緩慢,而且換屆在即,村民共同選舉蔣小兵擔任合併後的村黨組織書記。
怎麼團結班子?蔣小兵搬出了“鄉賢返聘”這塊牌子,專門邀請原梁家坳村黨支部書記田茂福、原馬家村村主任張勇擔任村黨委副書記,借助老書記、老主任的號召力,黨員幹部人人率先垂范,個個早出晚歸,時時入戶進院,新班子的戰鬥力有了切實保障。新班子根據市場特點,協助業主優化中藥材産業結構,主要品種從吳茱萸變為産量、産值更高的佛手,産品暢銷全國各地,産值提高了數十萬元。
隊伍的團結高效,離不開制度保障。羊山湖村在“三務”公開等運作制度的基礎上,先後制定了《羊山湖村黨委工作規則》《羊山湖村黨員行為承諾書》,通過不斷完善“自我管理+全村參與+民主監督”機制,營造出風清氣正、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選好配強村“兩委”班子對提升組織戰鬥力和農村發展能力至關重要。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後,該縣紮實抓好換屆“後半篇”文章,堅持支部引領、群眾參與,全面推行村黨組織書記擔任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健全成員大會、理事會、監事會“三會”制度,組織運作有章有據。建立縣級部門、鄉鎮(街道)領導班子指導村集體經濟聯繫點406個,以上率下,推動形成“資訊聯通、力量聯合、工作聯動”的工作格局。
産權改革 並好“一本公賬”
“並賬”是並村的“裏子”,也是實現新村融合發展、齊頭並進的前提。2020年,岳池縣825個建制村合併為406個新村,新村抱著“一家人不設兩本賬”的決心,推進産權改革。
進行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摸清集體家底。岳池縣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站長唐偉介紹,該縣對集體資産進行了清産核資,包括耕地、魚塘、道路、廢舊學校等,依法依規撤銷原有集體經濟組織3632個,建立新型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406個。
“同時,確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再將集體資産以股份形式量化到本集體成員。”唐偉稱,岳池縣按照“永久不變、靜態管理”原則,實行統一“一本賬”管理、均等股份量化,包括集體資産和債權債務相差不大村的合併及相差較大村的合併、集體經濟發展較好與較薄弱村的合併、貧困村與貧困村的合併、貧困村與非貧困村的合併、非貧困村與非貧困村的合併等不同類型,確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27.54萬戶96.47萬人,確保集體事業共建共用。
岳池縣全面規範合併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依規撤銷原有集體經濟組織3632個,建立新型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406個,築牢集體經濟發展硬體基石。
以九龍街道雙井村為例。該村採取原村集體經濟組織不變、新建村集體經濟組織聯合社的方式融合,債權債務由原村全體成員3188人共擔,經營和資産收益由原村全體成員共用。當前該村集中資金辦大事,利用100萬元中、省、市集體經濟扶持資金,建現代化生産線,擴大肉兔産業規模,今年預計産值將翻幾番,突破100萬元大關,預計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50萬元。
岳池縣推進合併村集體經濟融合發展試點,培育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推動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去年,岳池縣新增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98.95萬元。推廣“投資擴大生産+差異化分配”利益聯結模式,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將純收入用於投資擴大規模的同時,兼顧改善基礎設施、幫助困難群眾等領域,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豐收”。
整合資源 探索多元發展
手工和面、裹面、挑面……4月5日,魚峰鄉大石門村的騎龍手工面車間裏,工人們從早上7點就開始忙著製作手工面。而在晾曬房,一排排架子上挂滿了細長的麵條,濃濃麥香撲面而來。
“大石門村製作騎龍手工掛麵雖有上百年的歷史,但過去是小作坊‘單打獨鬥’,辛苦一年也賺不到多少錢。”騎龍手工掛麵第四代傳承人、大石門村黨支部副書記陸麗麗説,如今每天可賣出一兩千斤騎龍手工面,品種有12種,還成立了兩家形象專賣店,城區內銷售點有56家,供不應求。
改變源於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完成,華鳳庵村與大石門村合併為大石門村,資源、資金、力量隨之增加。陸麗麗説,手工面曾是原華鳳庵村的産業,但缺少資金,制約手工面做強做大,而原大石門村缺致富産業。合併改革之後,新村利用集體經濟産業扶持資金100萬元,擴大生産規模,註冊騎龍手工面品牌,建立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産生了“化學反應”,産值從過去的20萬元增至150萬元,為20余名村民提供穩定就業崗位,同時全村1527人可獲得盈利分紅。當前,該村還向上延伸産業鏈,新建小麥基地20余畝,發展物流業,構建“産、儲、展、銷”全流程産業鏈,村集體經濟今年有望突破150萬元。
據介紹,“兩項改革”將鄉鎮和建制村數量調減、佈局調優、成本降低、效能提高,進一步優化資源要素配置,重塑鄉村經濟和治理版圖,穩步促進村集體經濟“強筋壯骨”,為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夯實基層基礎。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當前,岳池縣推進合併村産業聯合佈局,多元融合,形成了“優勢疊加、齊頭並進”的發展態勢,推行“黨組織+龍頭企業+農戶”模式,引進岳池銀晟文化旅遊、秋實農業、德康生豬養殖等龍頭企業230家,構建龍頭領建、村級組建、企業共建經營“樣板”,培育出多個突破100萬元的示範項目。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岳池縣探索合併村集體經濟“1+1>2”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