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動中國氣韻 繪出文脈悠長(推進文化自信自強)
最近,芭蕾舞劇《紅樓夢》、舞劇《五星出東方》、舞蹈詩劇《只此青綠》等在全國多地巡演,頻頻引發觀演熱潮。近年來,舞劇演出蓬勃發展,優秀作品一票難求、全國巡演反響熱烈、經典片段廣為傳播……“舞劇熱”成為一種現象。其中,多部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題材的舞劇作品憑藉深厚的內涵、創新的表達、精緻的呈現備受青睞,獲得口碑票房雙豐收。本版推出策劃,對話舞劇編導、演員、劇場運營方等,解析“舞劇熱”現象背後的創演密碼。
——編者
舞劇《五星出東方》——
藝術想像,講述文物故事
前不久,在國家一級文物“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代織錦護臂的出土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舞劇《五星出東方》完成和田站的第十四場演出。演員3次謝幕,掌聲久久不息。
塵封2000年的國寶舞動起來,是什麼模樣?
1995年,尼雅遺址考古出土一批珍貴文物,一件“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代織錦護臂,一張書有“奉瑾以瑯玕一致問,春君幸毋相忘”的木簡,成為《五星出東方》故事的靈感來源。一舞千年,古老文物展新顏,觀眾得以走近國寶的前世傳奇和今生故事,感受一段民族交流融合的厚重歷史。
“豐富絢爛的舞蹈種類和舞蹈身體語言,是《五星出東方》的一大亮點。從熱情奔放的西域樂舞到端莊大氣的漢唐古典舞、詼諧幽默的沐浴舞……整場表演中,不同舞種的融合與對話十分自然。”《五星出東方》總編導王舸介紹,各具特色的舞蹈展現了文化的互融互通。
生動的表演離不開演員的努力。劇中“奉”的飾演者、北京歌劇舞劇院演員羅昱文表示,他曾參照大量影視作品摸索將軍角色,在一遍遍排演和復盤中,終於感覺與人物融為一體,“我演繹了‘奉’,‘奉’也打磨了我。”
絢爛的視覺表達,賦予舞劇更加濃郁的觀賞性。前不久登上熱搜的“集市狂想曲”,是《五星出東方》中的一個經典舞段。這段表演創造性地融入了街舞、廣場舞等現代舞蹈元素,多種動物木偶輪番登場,火熱的集市場景感染力十足。“我們想探索舞劇呈現新的可能性,如果觀眾多看幾遍,相信每次都能發現之前沒注意到的細節。”王舸説。
近年來,人們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需求日益旺盛。“這也促使我們文藝工作者以更加開放的思維進行創作,舞劇樣式和以前相比更加貼近生活、貼近人民,高雅藝術更加還原生活本質,讓更多觀眾體會到舞蹈之美。”王舸説。
自2021年6月首輪演出以來,舞劇《五星出東方》在全國多地已巡演60余場,獲得第十六屆“五個一工程”獎和第十七屆文華大獎,不少舞段更是頻頻“出圈”。
“舞,跳的是人民生活;歷史,是取之不盡的源泉。把今人的想像力灌注到久遠的文物中,是舞劇這種藝術形式基於想像力的再創造。”王舸説,希望不斷豐富舞劇的表達方式,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詩意表達和闡釋。
芭蕾舞劇《紅樓夢》——
東西交融,探尋中國意蘊
自誕生起,小説《紅樓夢》便展現出無比蓬勃的藝術生命力,以其為靈感的各類創作未曾中斷。日前,中央芭蕾舞團原創芭蕾舞劇《紅樓夢》的首輪全國巡演落下帷幕。這部歷時3年籌備的作品,以兼具“國際化”與“民族性”的藝術視角,完成了一次東西方藝術融合的大膽探索。
一舞紅樓入夢來。芭蕾舞劇《紅樓夢》在呈現原著經典段落的同時,致力於挖掘中國式詩意情感,為觀眾帶來芭蕾的優雅浪漫與古典文學的氣質神韻。
“這部劇最大的挑戰是尋找芭蕾語匯、傳統文化和名著文學性的契合點,進而創造出屬於這部舞劇的舞蹈語匯和舞臺意趣。”總編導佟睿睿介紹,這部舞劇不是“直譯”文學,而是希望構成審美狀態的統一,“向芭蕾投射中國舞、現代舞的表達邏輯和基本語匯,投射中國古典審美,將會呈現出怎樣的面貌?”
循著這個思路,舞劇《紅樓夢》在舞美空間上引入了戲曲的留白,懸置在舞臺上的巨大雪墻靈感取自蘇州園林立雪堂;交響樂創作體現民族審美和中國特色;編舞在芭蕾的“形”中注入古典舞的氣息和律動……
佟睿睿感慨,舞臺和舞蹈語匯的選擇和運用要符合題材、服務表達,任何創新都需要反覆嘗試和實踐積累。“有創作者的邏輯,同時賦予作品豐富的延展性和多義性,契合觀眾的觀看角度、欣賞心理、審美層次,這是舞劇最大的魅力。”佟睿睿説。
創新探索東西方舞蹈語匯的交融,也是中芭一以貫之的創作理念。“芭蕾舞劇《紅樓夢》標誌著中芭又進入了一個創作的新階段。編導的構思設想是否能呈現出來、舞臺演繹是否帶有中芭獨特的品位、是否能恰到好處地融合西方芭蕾語匯與中華文化特色,觀眾們是可以看出來的。”中央芭蕾舞團團長、藝術總監馮英説,希望作品持續打磨,將中國人文哲思的深邃意蘊釋放和表達出來。
近年來,“跨界”與“混搭”成為舞臺上的高頻詞。多種元素的融合,形成了舞蹈詩劇、音詩畫音樂劇等新的藝術樣態,受到觀眾喜愛。“多樣化的舞蹈是趨勢。時代在進步,人們的欣賞習慣也不斷變化。”佟睿睿覺得,中國舞劇未來的持續發展,最重要的是保持多樣性,在多樣性中自然生發、自然創造、自然轉化。
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舞劇演出數量穩步增長
熱度攀升,觀眾群體壯大
如今,“舞劇熱”成為演出行業的一種現象,精品佳作一票難求、經典作品常演常新。作為北京舞劇演出的主要劇場之一,近年來,《沙灣往事》《醒·獅》《努力餐》《永不消逝的電波》等多部熱門舞劇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輪番上演。
3月下旬,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再度開啟全國巡演,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的10余場演出,開票不久便基本售罄。儘管這部舞劇已在北京多次上演,但觀眾的熱情始終不減。“我們發現,大型民族舞劇最受觀眾歡迎,其中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題材的劇目更是備受關注,《只此青綠》《五星出東方》等都是其中的代表。這些作品藝術品質高、有明星舞者參與,表現方式、藝術手法新穎別致,符合當代人的審美習慣,售票率大多可達90%。”北京天橋藝術中心總經理張利説,欣賞舞劇已成為一種潮流,“一些年輕觀眾會穿著傳統服飾來看演出,還有觀眾會專程到多個城市反覆看同一部劇。這些觀眾的復觀率很高,觀演量大、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儲備,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並不斷擴大的粉絲群體。”
劇目數量、觀眾人次的增長直觀反映著舞劇觀演熱度的不斷攀升,劇場中日益豐富的作品選擇也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劇場、走近舞劇。張利介紹,自2015年底開業至2022年,北京天橋藝術中心累計演出舞劇190部、398場,觀眾達32.6萬人次。“北京天橋藝術中心的舞劇演出數量近年來穩步增長,票房收入能達總票房的25%左右。今年的舞劇演出佔比預計達到全年演出總量的20%。”張利説。
面對種類豐富的舞劇作品,張利説,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在劇目選擇、安排等方面主打差異化競爭的市場策略,“除了大型舞劇,謝欣舞蹈劇場等現代舞也受到觀眾青睞,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連續兩年與中國歌劇舞劇院聯合推出的業務考核展示作品《舞上春》、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團的《舞動經典》等突破傳統表演形式的作品也都反響良好。”
“觀眾對文化生活的熱情日益旺盛,對優秀作品的需求也日漸增長,優質劇目整體上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張利説,北京天橋藝術中心發揮中演演出院線的資源優勢,自主策劃演出季並推出眾多自辦演出,致力於把更多優秀舞劇帶到觀眾面前。“當前,我們正與北京舞蹈學院一起探索打造北京舞蹈季,並依託絲綢之路國際劇院聯盟努力推動建設國際舞蹈季,讓更多觀眾有機會看到最前沿、優質的舞劇作品,享受高雅文化藝術的熏陶。”張利説。記者 陳圓圓 曹雪盟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舞動中國氣韻 繪出文脈悠長(推進文化自信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