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發區

西安半導體産業趁勢高飛

位於西安高新區的8英寸高性能特色工藝半導體生産線項目目前正在加緊建設中。作為陜西電子資訊集團有限公司牽頭推進的項目,8英寸高性能特色工藝半導體生産線項目2022年9月通過國家“窗口指導”,力爭2024年建成投産,建成後該項目將填補陜西省8英寸製造領域的空白。

該項目的快速推進,折射出了西安半導體及積體電路産業高速發展的良好態勢。作為中國半導體及積體電路産業版圖上的重要支點,西安積體電路産業集群入選第一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發展工程。2021年,西安半導體産業規模達到1513.5億元,同比增長22.4%,産業規模僅次於無錫、上海、深圳,居全國第四,産業規模位於全國第一梯隊。

串“點”成“線”

半導體産業鏈條逐步完善

除了“龍頭效應”帶動西安半導體及積體電路産業鏈條逐步完善外,近年來,西安以産業園區為載體,打造半導體及積體電路自主創新和技術轉化平臺,發揮産業集群效應,推動半導體及積體電路産業的持續“快跑”。

“在半導體及積體電路方面,高新區集聚了三星、美光、力成、奕斯偉、紫光國芯等龍頭企業,帶動産業鏈上下游企業100余家。”高新區工信局産業促進一部部長晏瓔介紹説,“高新區IC設計産業居全國第五,半導體快閃記憶體晶片佔全球快閃記憶體晶片産能10%以上。2021年西安高新區半導體及積體電路産業製造業實現規上工業産值約1600億元。”

作為西安半導體産業的核心,西安高新區積體電路産業集中分佈在軟體新城、綜合保稅區和長安通訊産業園等專業化園區。

“以西安紫光國芯為核心,軟體新城匯聚了聯咏、西谷微電子、智多晶等積體電路設計與測試企業。在記憶體開發、模擬晶片、高性能手機晶片等領域,集聚了國內高能級設計力量。”晏瓔介紹説,“在綜合保稅區,形成了以三星半導體存儲晶片製造為核心的産業生態,集聚原材料/設備-製造-封裝-測試等環節30余家企業,三星二期産線已成功投産,形成3D快閃記憶體晶片、IPA、特種氣體等産品矩陣。”

在長安通訊産業園,形成了積體電路硅晶圓生産基地和光子産業基地。奕斯偉硅産業基地生産12英寸積體電路用硅拋光片和外延片,預計到2023年年中産能將達到滿産50萬片,成為世界單體最大的硅産業基地;唐晶量子化合物半導體外延片處於光子産業鏈關鍵環節;西安光機所先導院創新平臺為光子材料與晶片、光子傳感、先進鐳射與光子製造三個重點光學領域提供成果轉化平臺。

專業園區極大地促進了産業的集聚,也促使高新區形成“材料設備-IC設計-IC製造-IC封測”的半導體及積體電路産業鏈,成為全球半導體産業重要一極。

作為全省首個工業産值超過千億元的先進製造業基地,西安經開區是西部地區世界500強和央企投資最密集的區域之一。經開區積體電路産業孵化基地借助華天科技在行業中的影響力,吸引以華天科技為中心的上下游企業聚集,引進積體電路設計、研發及封測配套企業30-50家;同時,圍繞第三代半導體技術,西安經開區在涇渭新城建設半導體晶片産業鏈上下游集設計、製造、封裝、測試等於一體的産業園區,打造半導體産業聚集園區,提升半導體産業實力。

在半導體及積體電路各個專業園區的集聚下,企業間上下游互動不斷完善,配套能力持續提升。上下游的協同發展,促進西安半導體及積體電路産業鏈串“點”成“線”,形成了完整的産業鏈條。

龍頭企業“強磁場”輻射

産業鏈關聯企業多“點”開花

一直以來,西安都是全國半導體領域重要的科研、教育和生産製造基地之一,誕生過我國第一台極小規模積體電路微型電腦、第一塊16位微處理器,西安微電子技術研究所也曾代表著國內最先進的半導體科研水準。

自2003年西安引進第一家積體電路外資企業英飛淩以來,西安已持續引進了英特爾、三星、美光等國際半導體巨頭,以及華為、中興、華天、奕斯偉等國內龍頭企業。

作為我國最早開發生産數字積體電路與新型半導體器件的骨幹企業之一,陜西電子資訊集團有限公司在國內首家研製成功MOSFET、IGBT半導體功率器件,是我國首條4英寸積體電路生産線的承擔者,擁有國防科工局唯一佈局的功率MOS電晶體/IGBT晶片生産線。

“我們先後建成了1.5英寸、3英寸、4英寸、5英寸、6英寸生産線,具有半導體器件和積體電路設計、製造、封測全産業鏈能力。”陜西電子資訊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説,“‘十四五’期間,我們將搶抓國産替代和自主可控發展機遇,在現有基礎上佈局建設高性能特色工藝半導體晶片生産線,月産能達到5萬片。同時,在現有陜西半導體先導工藝技術平臺的基礎上,建設1條6英寸寬禁帶半導體器件生産線,實現年産能3萬片。此外,8英寸高性能特色工藝半導體生産線項目正在建設中,該項目將填補陜西省8英寸製造領域的空白。”

“引進一個企業,壯大一個産業”,通過龍頭企業的“強磁場”帶動和輻射,西安半導體及積體電路産業鏈條逐步完善。

自2012年落地,位於西安的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已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快閃記憶體晶片生産基地,不僅推動西安在半導體關鍵技術領域上實現重要突破,也成為西安電子資訊産業高速成長的加速器。

“我們順利完成了1期NAND快閃記憶體工廠、2期工廠和1期封裝工廠等的建設和投資,成為集半導體生産和封裝于一體的高科技生産園區。”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董事長介紹説,“我們將不斷強化半導體産業鏈,打造良性的半導體産業生態體系,加強與本地半導體相關企業的技術合作與交流。”

獨木不成林,半導體産業鏈發展道阻且長。作為一個集存儲晶片製造、封裝測試于一體的半導體龍頭企業,也需協同其他同行共同推進。

“作為三星快閃記憶體項目的核心配套企業之一,東進世美肯(西安)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主要業務領域為稀釋劑生産,為三星配套半導體及FPD用材料和發泡劑。住化電子材料科技(西安)有限公司主要面向三星從事電子材料用高純度化學品的生産和銷售;圓益(西安)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為三星提供高純特氣及石英外管、石英內管等元器件清洗服務。三星的‘龍頭效應’吸引了美國空氣化工、住化電子材料、秀博瑞殷等120余家上游核心配套企業和省內外200余家配套服務企業相繼落地西安。”西安市工信局電子資訊處處長劉婷介紹説,“三星、中興、比亞迪電子、奕斯偉等一系列大型企業的落戶,有力推動西安半導體及積體電路産業上下游配套環境不斷完善,並吸引越來越多的關聯企業聚集。”

龍頭企業的“磁吸”,讓半導體及積體電路關聯企業在西安多“點”開花,涵蓋了從IC設計、IC製造到IC封裝測試的積體電路産業上下游環節,一條由企業串聯起的西安半導體産業發展格局業已形成。

串“珠”成“鏈”

繪就半導體産業鏈全景圖

除了下游用戶之外,上游的研發能力也同樣重要。西安半導體企業,除了加強自主研發之外,也同時需要借力外腦。西安現有半導體及積體電路相關科研機構20余家,學歷教育機構12個,從業人員近6萬人。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半導體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是我國寬禁帶半導體領域唯一一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是致力於第三代半導體技術研究與開發、科技成果轉化、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國家級研究基地;陜西光電子先導院依託西安光機所孵化培育模式,通過創建先導性創新平臺,推動光電子積體電路創業企業孵化成長,帶動光電子産業鏈聚集發展,打造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光電子産業生態高地。

為進一步促進産業鏈的發展,西安從配套服務、政策支援、科技攻關等多個方面給予相關企業全方位的服務,以促進半導體及積體電路産業鏈的提升。“為提高半導體産業鏈的本地配套,西安圍繞奕斯偉硅産業基地項目,著力提升12英寸單晶矽片工藝水準,爭取早日通過三星總部認證許可,進入三星核心供應鏈體系,打造我國最大的硅材料産業基地。”劉婷介紹説。

為進一步擴大知名企業在西安的佈局,西安市將持續深化與比亞迪、中興、華為合作,支援奕斯偉、紫光國芯、華天科技等骨幹企業技術升級和産能擴充,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鼓勵三星、美光、力成等外資企業持續投資,擴産擴能。將芯派、龍騰、拓爾微等本地“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作為重點培育企業,培育8-10家細分領域領頭羊企業。

針對積體電路産業“卡脖子”領域,西安重點開展專項課題攻關和産業技術“揭榜挂帥”工作。支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交大、西工大、771所等優勢科研資源聯合企業共同圍繞晶片設計與架構、特色工藝製程、先進封裝測試工藝等領域開展科技攻關。

“依託西安市現有華為、中興等知名終端品牌研發中心的優勢,西安將重點招商引資,預計達産後合計年産值500億元以上。”據劉婷介紹,陜西電子資訊製造企業,已經産生了良好的聚集拉動效應。西安將全力實施“用芯”工程,多舉措、多模式、多方面打造積體電路産業生態圈,繪就西安半導體産業鏈的美好藍圖。記者 黃曉巍

來源:西安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西安半導體産業趁勢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