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發區

“加冕”全國首個“雙中心”核心區 絲路科學城顯露不凡實力

2023年新年伊始,陜西省“兩會”放出重磅消息:西安正式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並由此成為繼北京、上海及粵港澳大灣區之後,第四個獲批建設“雙中心”的城市。

圖片25

此消息一齣,瞬間引爆全網,而另一個備受關注的焦點是,絲路科學城成為全國唯一的“雙中心”核心承載區。這一新使命的加身,對於正處在提速建設加速兌現的絲路科學城而言,不僅彰顯了自身的不凡實力,也進一步提升了未來發展預期。

入圍“雙中心”

含金量幾何?

所謂“雙中心”,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是我國科技創新體系的核心支點,是國家科技競爭力的關鍵組成。

其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國家科技領域競爭的重要平臺,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基礎平臺,位於我國科技創新體系的“金字塔尖”。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需要以高水準大學、科研院所和高新技術企業等深度融合為依託,佈局建設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和前沿交叉研究平臺,組織開展高水準交叉前沿性研究,産出重大原創科學成果和顛覆性産業技術。

科技創新中心一如其名,是在各類高校、研究機構支援下,打造具備高度集聚和競爭力的重大産業集群,加快培育科技領軍企業,使得所在城市和地區能夠在全球價值鏈中發揮價值增值功能,並佔據領導和支配地位。

簡而言之,國家科學中心更加注重基礎科研的研究和突破,科創中心則更加強調科學技術的成果轉化及對産業發展的帶動。要成為“雙中心”,必須兩手都要硬。

圖片26

在西安之前,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有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合肥,獲批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有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成渝、武漢等地。而成為“雙中心”的只有北京、上海以及粵港澳大灣區。西安能夠成為全國第四個“雙中心”城市,是國家對其科技創新實力的最大支援,也是對其多年産業積澱與科技厚度的最高肯定。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雙中心”核心承載區分屬不同區域,而西安“雙中心”的核心承載區均位於西安高新區的絲路科學城。絲路科學城也由此成為目前為止全國唯一的“雙中心”核心承載區。

圖片27

那麼問題來了,絲路科學城究竟具備什麼樣的實力,能夠成為全國首個“雙中心”核心承載區?

全國唯一“雙中心”核心承載區

為何花落絲路科學城?

作為硬科技創新高地、秦創原高能級科技成果轉化大平臺,絲路科學城科研與産業優勢疊加,自然成為西安市“雙中心”核心承載區的不二選擇。

目前,絲路科學城已經聚集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等一批優質高校資源,擁有中科院西安光機所、中國航空研究院618所等數十家科研院所,目前正在建設中的中科院西安科學園還佈局了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先進阿秒鐳射設施等多個大科學裝置,奠定了雄厚的基礎科研能力,具備開展高水準交叉前沿性研究、産出重大原創科學成果和顛覆性産業技術的條件。

圖片27

據了解,未來,絲路科學城還將爭取佈局新的大科學裝置,爭創國家實驗室,同時謀劃建設一批交叉前沿研究平臺和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打造重大原始創新核心區,更好承擔起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承載區的全新使命。

在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方面,西安高新區已經形成了全要素、全生態的孵化體系,構建了“科技研發—成果轉化—企業培育—産業壯大”的創新鏈條,並與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中科院西安光機所、西北工業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探索出“一院一所一校”模式,成功轉化了一批具有國際水準的科研成果,培育出一批高新技術企業。這些經驗做法,在絲路科學城建設發展中還將持續完善更新,將營造出更加良好的科創生態,為西安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創造基礎和條件。

此外,在産業方面,絲路科學城聚集了比亞迪、三星、奕斯偉等知名企業,擁有全球最大的快閃記憶體晶片生産基地、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産基地以及全國最大的汽車動力電池生産基地,光電子資訊、汽車、智慧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優勢主導産業蓬勃發展,為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提供了穩固的産業基礎、廣泛的應用場景和廣闊的市場前景。

圖片29

綜上所述,無論是基礎科研能力、科技創新能力、還是産業實力,放眼整個西安,絲路科學城無疑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自然也是“雙中心”核心承載區的最佳選擇。(通訊員 張靜攀)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鄒鈺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