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砥礪奮進正當時 人勤春早譜新篇
春回大地,萬物競發。
春天是奮進的時節。葫蘆河畔,項目建設、良田修建、春耕生産、城鎮改造、商貿流通……人們正在各自的領域加速奔跑,以拼搏的姿態奏響高品質發展的樂章。
■ 項目爭先築牢硬核支撐
“力爭今年6月底建成投産。”3月20日,西吉縣興隆鎮的肉牛養殖集群暨牛羊精深加工全産業鏈項目負責人李志學盯著施工圖説。項目建設現場,50多名工人夯實地基、捆綁鋼筋、澆築混凝土,正在抓緊時間施工。
西吉縣是寧夏肉牛養殖大縣,全縣肉牛飼養量約50萬頭。其中,興隆鎮年交易屠宰牛約20萬頭,銷售額達40多億元,牛羊肉暢銷新疆、內蒙古、河南、廣東、福建等地。
為加快建設農業強縣步伐,促進肉牛産業建鏈補鏈延鏈強鏈,西吉縣引進農業企業,投資7500萬元,打造集牛羊檢疫、屠宰、分割、儲運等為一體的一、二、三産業綜合體,推動肉牛産業標準化、規範化、規模化發展。
“項目建成投産後,年屠宰牛8萬頭、羊15萬隻,産值10億元以上。”興隆鎮黨委書記王志玉説,採取“企業+基地+農戶”模式,直接帶動周邊近千戶屠宰散戶出村入廠,通過精深加工增加産業附加值。
今日項目投資的力度,就是今後經濟發展的速度。西吉縣按照“要想富先修路、要增産抓農田、要效益興水利、要跨越強工業”的思路,今年確定實施産業發展、鄉村振興、基礎設施等項目122個,總投資116.87億元。
2月18日,西吉縣首批32個“開門紅”項目與全區同步開工,總投資48.7億元。各鄉鎮、部門堅持“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圍繞項目幹”,做好要素保障、創造便利條件,保障各項目“無障礙”推進。
發展是第一要務,項目是第一支撐。西吉縣把項目建設作為加快經濟發展的總抓手,強化責任擔當,勇於攻堅克難,全縣上下形成重視、支援、服務、推進項目建設的濃厚氛圍,高標準、高品質快速推進項目建設,切實把“施工圖”變為“實景畫”。
“我們將工地當陣地,把現場當戰場,倒排工期、挂圖作戰、科學推進,確保一季度項目開復工率達到75%以上,二季度全部開復工,全年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3%以上。”西吉縣政府主要負責人介紹,首批項目建成後,將進一步延長産業鏈條、提升産業層次、完善基礎設施、增強承載能力,為加快建設農業強縣、創建國家鄉村振興示範縣注入強勁動力。
■ 農業爭優夯實發展根基
春分時節,沿著葫蘆河向南行駛,沿路兩邊的農田裏,農民忙著犁地、施肥、旋耕、點種、覆膜、剪枝,各種機械來回奔走,交織成一幅春忙圖。
家住興隆鎮大岔村的馬萍,每天清晨7時就攜帶乾糧從家中出發,騎車十幾分鐘趕到偏城鄉下堡村千畝冷涼蔬菜優新技術整合示範基地,和冶永蓮等人合作點種芹菜。她們4人一組,兩人在前點種,馬萍和夥伴跟著用細沙覆蓋。
馬萍等人在基地已幹了半個多月,工資以小時計費,每人每天可掙百餘元。“我們都成了職業種菜工,從春季點種到秋季采收,一年多半時間在菜地裏忙活。”下堡村村民馮芳秀笑著説。
“樹枝長得越旺結果越少,那些不開花只顧向上或向下生長的枝頭必須剪掉。”就在下堡村冷涼蔬菜基地搶農時點種之際,鄰村下范村村委會副主任馬引州和田間管理員樊長江,正在500畝經果林地裏給果樹剪枝,組織村民清除田間雜草,平整行間土地。“施肥、澆水、殺蟲殺菌,現在開始忙碌起來了。”馬引州説。
春忙,已成為葫蘆河流域當下的樣子。在將臺堡鎮火集村的後山上,村黨支部書記火彥紅組織村民修建蔬菜基地。去年,火集村種植1600畝蔬菜,純收入900萬元。嘗到甜頭的火集村人,今年採取引水上山的辦法,將村周邊的旱地改為水澆地,新打造千畝蔬菜基地。
“過完春節,我們就動員村民清理殘膜、騰地,組織機械施工。目前已完成生産道路、管網鋪設、殘膜清理等工作。土地整理完畢後,馬上灌溉試水,確保今年村民收入翻番。”火彥紅黝黑的臉上盪漾著對發展富民産業的期待。
和煦春風喚醒萬物,吹響勤勞奮進的號角。隨著春播拉開序幕,農活接續不斷,村民們忙完基地裏的活,接著給自家種植玉米,玉米播種完成後,大田蔬菜種植又開始了……這樣的勞動場景一直持續到深秋,新農人們在辛勤勞作中豐盈生活。
今年,西吉縣加快建設農業強縣,推廣“引水上山、低水高用”“聯産單幹”等做法模式,建設特色産業示範基地70個,種植冷涼蔬菜15萬畝,促進農村改革增能、農業發展提速、農民參與獲利。
■ 修田增産保障糧食安全
一年之計在於春。伴隨著葫蘆河潺潺流水,西吉縣鉚足幹勁大抓發展、抓大發展、抓高品質發展的大生産場景,在葫蘆河沿線精彩上演。
“不足半個月,修建高標準農田1500畝。”在興隆鎮唐岔村數千畝梯田裏,鏟車、推土機、挖掘機等大型機械穿梭奔走,一條條寬大平的田塊,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山間形成,村黨支部書記惠旭剛和項目負責人王安國以工地為家趕進度。
“今年一共修建高標準農田5300畝,剩餘工程趕在4月20日播種玉米之前一定完成。”王安國安排40多臺機械車輛,以每天修建200畝的速度推進。唐岔村的産業以肉牛養殖為主,常住戶戶均飼養肉牛16頭,牛飼料全靠玉米。“如果到時完不成任務,會影響玉米種植,進而影響産業發展。”惠旭剛説。
建設高標準農田是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扛穩糧食安全責任的重要抓手。2019年以來,西吉縣爭取高標準農田建設、高效節水灌溉、耕地品質提升等項目資金10億元,建設高標準農田、高效節水灌溉面積89.2萬畝。
硝河鄉關莊村依託5000畝高標準農田發展種植和養殖産業,全村肉牛飼養量達4000頭。“耕種收機械替代人力,青貯玉米畝均産量1噸多,帶動全村肉牛飼養量增加1000多頭。”關莊村黨支部書記蘇祥羽算了一筆賬:按照年出欄2000頭、每頭牛收益3000元計算,僅肉牛産業一項,可為村民帶來600萬元收入。
實踐表明,高標準農田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顯著增強,對實現農田增量、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支撐保障作用。今年,西吉縣抓住政策機遇,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計劃投資3.6億元,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因地制宜推行‘小並大、短並長’的實踐手段,通過‘二合一’‘三合一’等措施,建設高標準農田25萬畝。同時,利用溝道庫壩水,配套灌溉設施,修建機耕道路,讓更多耕地變良田。”西吉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戴華盛説。
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涉及硝河鄉蘇溝村等16個鄉鎮的43個行政村。今年以來,西吉縣整村集中連片推進,對耕地田塊合併、平整,改造成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産高産的大田。
高標準農田建設,實現田塊以小變大、集碎為整,使梯田化率、田間道路通達度、農業綜合機械化水準均達到90%以上,項目區糧食畝均增産10%以上,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增加300元以上。
西吉縣全力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改善鄉村農業基礎設施條件和耕地地力水準,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讓豐收更有底氣。
■ 勤勞致富添彩美好生活
“街道乾淨整齊,看著也舒服。”在興隆鎮做果蔬生意的馬小紅,邊給鳳梨削皮邊誇讚城鎮改造“塑顏美容”的好處。馬小紅和丈夫劉文斌的老家在興隆鎮興隆村,每天9時準時開店營業,一直忙到晚上10時關門回家。這樣做了5年生意,在當地贏得了口碑,年營業額達300多萬元。
興隆鎮素有西吉縣“旱碼頭”之稱,這裡商賈雲集,生意興隆。為了提升營商環境,興隆鎮爭取1600多萬元,實施重點小城鎮建設項目,對主路改造提升,更換破損的水泥砼路口、花崗岩石板臺階,新增地埋通信排管,種植行道樹,新建停車場,對沿街商鋪外立面破損進行修補,讓城鎮面貌煥然一新。
當地人有經商傳統,世代遵循與人為善、廣開財源理念,待人厚道、講誠信,吸引天南海北的人到這裡做生意,年流動人口3萬多人。在興隆鎮經營百貨的李建行是浙江人,從早期小門店做起,發展到現在的大型購物廣場,歷時40多年。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在興隆人的思想裏,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不論男女和年齡。在興隆鎮有一家名為古家的“老字號”肉店,經營者叫楊學琴,是一名年輕的母親。早期肉店由楊學琴的父親經營,父親年齡大了便交由楊學琴負責。
店舖傳到楊學琴手裏,她發揮年輕人的優勢,依託網路採用線上線下“兩條線”宣傳經銷模式,將肉店營業額從原來每年300萬元提高到現在1000萬元,年純收入四五十萬元。
今年,西吉縣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對部分鄉鎮進行改造提升,打造宜居和美家園。同時,紮實開展“消費需求促進年”活動,配套出臺擴大消費的政策措施,培育限上商貿企業、電商企業,激發本地消費活力,吸引外來消費,讓城市人氣更旺、煙火氣更濃。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一點一滴的忙碌,匯聚成滾滾春潮,在葫蘆河流域涌動。面對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態勢,西吉縣堅定不移抓産業項目促發展、抓城鄉整治促提升、抓紀律作風促落實,以實幹苦幹的奮鬥之姿,奏響春天的“最強音”。記者 剡文鑫
來源:寧夏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西吉:砥礪奮進正當時 人勤春早譜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