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農忙“莊稼漢” 農閒“文化人”

平時,他們忙碌在田間地頭,種糧食,務果園,搞養殖,是地地道道的“莊稼漢”;農閒時,他們中有的人熱愛文學創作,有的人愛好攝影、拍視頻,有的人喜歡書畫藝術,有的人擅長文藝表演……他們是鄉親眼裏的“文化人”。

這是活躍在銅川市耀州區小丘垣上一個特殊的“文化群體”。多年來,他們紮根泥土,情係鄉村,一直用生動活潑的文藝作品記錄身邊生活,謳歌時代進步,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加油鼓勁。他們在各類媒體和公眾平臺上不斷推出充滿鄉土氣息的散文、小説、詩歌、微電影、微視頻,不定期舉辦文化沙龍,暢談交流創作體會,相互學習促進。

深情謳歌生活

今年60歲的朱村村民朱俊平農閒之餘,堅持文學創作三十多年,先後出版了《凝望青春不歸來》《丘隅紀事》《丘隅傳奇》3本小説散文集。他善於從平常的生活中提煉創作素材,善於寫普通人的故事。他寫的散文《白天鵝戀上小丘美》,在生動的描述中,給讀者呈現了一個大美的生態小丘;他寫的移村村民趙東紅靠收破爛供養兩個孩子上研究生的故事感動了許多讀者,被多家媒體轉載。

2017年,朱俊平和小丘垣上一幫愛好文化的鄉親們一起,組建了一個名為“丘隅鄉土”的文化群。朱俊平和群裏的張竹梅、白寶全、張玉峰等96位文學、書畫、攝影愛好者,先後以“美篇”形式推介36期文藝作品。在此基礎上,他們推出“丘隅文化”公眾號,用各種生動活潑的文藝形式宣傳當地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和好人好事,在當地群眾中掀起一股文化熱。柴歲書、趙小紅、劉婷、王小紅、周粉……一個個鄉親們熟悉的名字不斷出現在“丘隅文化”公眾號裏,他們用樸實的文字述説著身邊的家長裏短,親切而溫暖。

周粉是移村一位普通的農家婦女,農閒時,她用文字記錄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她的作品經常被當地文聯採用,《朱坊河,我魂牽夢繞的家》《一雙雨鞋》《那個依山傍水的小山村》等散文感情真摯,文筆細膩流暢,頗具文學魅力。

移村青年趙博興曾經因父親患病而貧困,在黨的好政策的支援下,他頑強拼搏,務果園、搞養殖,終於擺脫貧困。空閒時,他喜歡用詩歌記錄自己的所感所想,用積極陽光的心態感染鼓舞身邊的人。幾年間,趙博興累計創作了200多首詩歌。

文化傳播力量

朱村農民何改榮是遠近聞名的“快板大王”,村莊建設、精神文明、農家生活、農業生産都是他創作的素材。多年來,在小丘鎮的文化活動和集體活動中,人們經常能看到他的身影,聽到他鏗鏘有力的快板聲。疫情防控時,何改榮積極加入志願者隊伍,先後創作了80多首朗朗上口的快板作品。他將這些作品錄製下來並通過小喇叭播放,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疫情防控政策和知識,為鄉親們排憂解悶,鼓舞人心。

退伍軍人同蘭輝癡愛攝像,對鏡頭裏的光影變化有著獨特的理解。2010年,同蘭輝回到村裏後,堅持用鏡頭記錄身邊的好人好事。他帶著錄影機和三腳架,走遍耀州區各個角落,先後拍攝了14部微電影,部分作品登上“學習強國”平臺。他拍攝的孝心少年王遇雨面對貧困不低頭,孝敬母親、照顧患病姑父的微電影《朗朗的笑撐起藍藍的天》,感人至深。2019年5月,他根據殘疾姑娘海浪艱苦創業的事跡拍攝的微電影《折翼天使》一經推出,便受到了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疫情防控期間,同蘭輝牽頭組建了一支“退役軍人先鋒隊”,奮戰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線,其間他拍攝的宣傳疫情防控的短視頻在新媒體平臺累計播放量超30萬人次。從小就熱愛寫作的他,鍾情翰墨,筆耕不輟。在他的影響下,全家人經常進行的娛樂活動就是他説詩詞的上半句,妻子和兒子答詩詞的下半句。

弘揚時代精神

小丘村村民武小運堅持攝影20多年,普通人家的婚喪嫁娶、村莊的點滴變化、美麗的自然景色,都是他鏡頭攝取的素材。武小運記得,10多年前,他在一戶貧困家庭拍照片時,一走進土窯洞就被驚呆了。他看到兩排獎狀整齊地在墻壁上貼了一圈,有些獎狀已經發黃。獎狀是這家兩個孩子的。兩個孩子的學習成績一直在班裏名列前茅,然而由於家庭貧困,姐姐已經輟學回家。從那時起,武小運就下決心要用自己的鏡頭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小丘村村民李建忠自學編劇,他經常把鄉鄰間的好人好事、小丘垣上的人文傳説寫成劇本,無償提供給影視公司採用。他經常説:“只要能把小丘村宣傳出去就行!”

2018年,武小運和王建明、周建林、朱俊平、白寶全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成立了“丘隅影視文化傳媒工作室”,致力於宣傳地方文化、傳播正能量。工作室成立不到兩個月,就拍攝了一部宣傳小丘名吃的方言微電影《剺面緣》。該電影播出後引起強烈反響。他們推出的小丘“快閃”全民齊唱愛國歌曲活動,點燃了廣大幹部群眾的愛國熱情;“快閃”《我和我的祖國》登上了“學習強國”平臺,受到社會公眾的稱讚。之後,他們又陸續拍攝推出了《丘隅大地美成水墨畫》《正月十五鬧元宵》《小丘蘋果花海》等作品,為宣傳當地社會發展成果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小丘村村民張竹梅愛好文藝,被聘為鎮文化站站長,她每年都要組織鄉親們舉辦多場文藝演出。在她的帶領下,小丘垣上的村莊裏,也像城裏一樣經常回蕩著廣場舞的旋律。

據不完全統計,在小丘鎮的16個村中,像朱俊平、同蘭輝、何改榮、武小運這樣的“文化人”不下百人。近年來,在他們的帶動下,當地愛寫作、愛書畫、愛文藝的氛圍蔚然成風,剪窗花、扭秧歌、説快板等民間傳統文化得到繼承和發揚。許多忙完農活的村民在空閒時間,創作出了有濃濃生活氣息的文藝作品,為鄉村文化振興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記者 張軍朝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農忙“莊稼漢” 農閒“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