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文物保護迎來更好發展(走進傳統村落)
“今年,我們一家人在老宅裏又過了一個幸福的團圓年。”走進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三都鄉尹源村村民曾榮華家新修的老宅,只見大門上貼著火紅的對聯,桌上擺放著剛出爐的炊糖糕,屋內瀰漫著甜蜜的味道。
就是這間幸福的宅子,在兩年前還是雨天漏雨、冬天漏風的破敗老屋。“老屋有100多年曆史了,多虧了‘拯救老屋行動’,才讓老房子留住了鄉愁。”曾榮華説。
修舊如舊,再現記憶中的故鄉
2016年4月,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發起的“拯救老屋行動”項目在松陽縣啟動,“拯救”的對像是傳統村落內除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浙江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外的文物保護單位,以及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登錄的一般不可移動文物中的私人産權文物建築。曾榮華家的老宅子就在其中。
在杭州從事相關工作20餘年的曾榮華,于2016年也返鄉加入到縣裏的“拯救老屋行動”中,累計參與修繕老屋60余幢,自家的老宅也是他親手改造修繕的。
卸下破損大門、漏風窗戶、半坍屋頂,換上手工打造的大門、茶臺,翻新了天花板、土灶和地面……歷經4個多月,原本破舊的老屋一點點地煥發新生。
“在修繕時,我們有意保留了原有夯土墻,在屋頂椽子上鋪設望板,在其上再鋪設保溫層、順水條等,最後蓋上小青瓦,這樣既防水又保暖。”曾榮華介紹,老屋改造融合了現代技藝,又秉持著“修舊如舊”的原則,最大程度保留老屋原貌,留住鄉愁。
在松陽縣,有百餘個保留完整的傳統村落,其中國家級傳統村落78個。三都鄉是傳統村落集中連片區域,鄉內像曾榮華家一樣的老屋有近千幢,其中被納入“拯救老屋行動”項目的有150余個,當地還組建了一支傳統工匠隊伍。
松陽縣旅遊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鄭升介紹,老屋修繕一方面是為了改善村民生活環境,另一方面則是文保工作需要。“資金方面,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資助修繕總額的50%左右,對低保戶、五保戶可將資助比例提高至70%,其餘由戶主自籌。”他介紹,在自籌部分中,戶主還能通過投工投勞、廢棄原料置換等途徑抵扣修繕款,這樣只需拿出總額的1/4左右就能完成修繕。
除了老屋,三都鄉各村古道也按“修舊如舊”原則實現妥善修繕,廊屋、古井、古碑和古樹得到保留。“現在村裏發展越來越好,以前都是土路,現在不僅鋪上石子路,還修繕了文化禮堂,平常活動也不少。”尹源村村民陳麗梅説。
新屋新生,點亮古村裏的煙火
目前,“拯救老屋行動”仍在繼續進行,曾榮華也將自家老屋的空余房間改造成民宿,取名“山隱小院”——這是尹源村第一家民宿,一年下來能為曾榮華帶來2萬餘元的收入。
如今,不少三都鄉的年輕人陸續回村,裏莊村的劉雯悅就是其中一員。作為一名漢服設計師,她把老屋倉庫翻修成工作室,包含拍攝區、展示區和工作區……除了日常生活,老屋被賦予了更多功能。回顧2022年,劉雯悅説,自己在老屋設計了104套漢服,年收入達70余萬元。“這裡帶給我很多設計靈感。三都鄉有數百畝桃花林,我打算去找找靈感,設計一款包含桃花元素的漢服。”
在三都鄉的年輕人中,還有一批外來投資商,他們常住村中,成了這裡的新村民和新鄉賢。“來到三都鄉松莊村之後,發現這裡的老屋很有煙火氣。”幾年前,“桃野”民宿品牌創始人孫迎盈從上海來到松陽,尋訪了18個村,最終把落腳點選在松莊村,在這開了一家民宿。
借助民宿品牌的傳播,松莊村提升了知名度,2022年,國慶節日均客流量2000人次,同比增長近10倍。來往的遊客多了,村民的錢袋子也跟著鼓了起來。“以前為了賣桃子,我要開車運到江蘇。”村民葉勝忠説,如今,他在自家老屋前支起小攤,售賣桃子、桃膠、鹹菜等,足不出村就有不錯的收益。
活化利用,激發田園間的生機
“今年,我要跟村民一起,舉行一場‘分紅儀式’。”煥然一新的老屋也激發了當地村民的藝術創作熱情,一大批承載著鄉土氣息與傳統工藝美學的藝術作品應運而生。去年以來,孫迎盈把村民創作的繪畫、剪紙、雕塑等作品作為設計元素,印在了茶葉、桃膠等土特産包裝盒上,每賣出一份伴手禮,都會給創作者一筆“版權費”。
“‘拯救老屋行動’不僅是一次推進文物保護的公益實踐,更是一項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民生工程,架起了傳統村落保護與文化傳承活化利用的橋梁。”鄭升介紹,眼下三都鄉整合各類項目資金600余萬元,致力打造“國家傳統村落公園最美核心區”;在楊梅坪、松莊等村開展環境整治提升與老屋修繕工作,吸引社會資本3000余萬元,著力培育古村新興産業。
“今年,越來越多的鄉親回到老屋,村裏頭熱熱鬧鬧,團團圓圓。”曾榮華期待著,“只要老屋還在,我們就能記住鄉愁、留住幸福,家鄉也將迎來更加美好的發展。”記者 竇瀚洋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推進文物保護迎來更好發展(走進傳統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