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都市圈吸引力持續增強
“我在西安工作,現在單程過來只需要45分鐘,而且出站後可以直接換乘地鐵。” 隨著西安至楊淩一站直達式城際特快旅客列車的開通,家住楊淩的楊婷婷覺得太方便了。
“現在拿著長安通卡乘坐咸陽公交、西鹹公交都可以享受5折優惠,一年下來能省好幾百元。”西鹹一體化帶給西安市民王敏許多方便。
對這些雙城生活工作的市民來説,這些改變正是他們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而促成這一切的正是西安都市圈綜合交通體系的建設。
西安都市圈獲批一年來,隨著空間發展格局不斷優化,交通互聯互通水準持續提升,産業協作逐步形成,這個承載著人口總量1800多萬的西安都市圈呈現出較快發展的態勢。
高品質發展成績亮眼
今年年初,省市發改委公佈了西安都市圈建設以來的“成績單”。截至2023年2月,西安都市圈獲批一年來,實現生産總值1.48萬億元,佔全省的45.1%。
西安外環高速公路南段項目已全面建成通車,京昆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有序推進。西安地鐵16號線一期提前完成全年“洞通”“軌通”“電通”目標任務,西戶鐵路載客試運營。省發改委聯合省交通廳制定《加快推進西安都市圈綜合交通體系建設的意見》,謀劃推進46個重大項目建設,加快完善1小時通勤圈。
咸陽市秦創原孵化中心已落地科技項目41個,總投資超過10億元。秦創原總窗口10大特色産業園區、升級版優化營商環境政策,以及人才支援獎勵等一系列創新促進政策發佈實施。
西安、咸陽實行臭氧同步同標管控,共同推進渭河流域EOD項目,咸陽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項目納入中央專項資金實施庫。協同強化水資源保障,都市圈國考水質斷面品質不斷提升,西安、渭南、銅川城市水環境品質狀況平均改善排名全省前列。
西安咸陽實現電子社保卡跨地區領用,西鹹新區在西安市內實現參保繳費、社保關係轉移接續;西安、渭南兩市公積金業務實現同城化,持續推動都市圈各市(區)政務服務平臺互通共用,逐步實現“圈內”公共服務“同城通辦”。
渭南市、銅川市等城市已在市政府報告中,發佈融入西安都市圈的戰略舉措……從城市之間各自發展到西安都市圈協同推進,這個佔全省生産總值近一半的“圈”,讓人們的工作生活打破城市間的壁壘,也為陜西高品質發展注入新動能。
協同聯動一體化發展
步入2023年,隨著西安都市圈建設逐步開展,周邊多座城市的“好友”申請紛紛響起,積極表態融入都市圈高品質發展的“強磁場”。
1月10日,西安—商洛融合發展第一次黨政聯席會議召開,簽署《西商融合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2月3日,西安、漢中兩市簽署《漢中主動融入西安都市圈 推動西安漢中協同發展框架協議》。
兩個月之內,陜南兩座城市接連表達出融入西安都市圈的積極意願,這不僅是國家中心城市吸引力的直觀體現,也表現出城市發展從“單打獨鬥”走向區域協同。
對此,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吳豐華教授説:“西安都市圈是關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區域。在更早前批復的《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中,商洛就在其中。而漢中本就是陜南三市中的經濟強市。漢中、商洛依託西安都市圈,有利於涉及的城市以西安為中心,相向一體化發展、協同聯動發展,充分利用西安獲批國家中心城市後,所帶來的一系列政策紅利。”
西部地區經濟重要增長極
在都市圈建設背景下,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的西安,正在以更為開放的姿態和更為強勁的吸引力,進一步輻射帶動區域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在産業協作上,持續提升都市圈産業鏈發展水準上,圍繞西鹹、西渭、西銅産業鏈共建,謀劃編制重點産業鏈圖譜,推動隆基、比亞迪、三星等企業在都市圈內延長産業鏈。
在工作體制機制完善上,創新都市圈跨行政區經濟管理模式,推廣“飛地經濟”模式,以臨渭、華州等組團合作園區為試點,探索建立産業項目成本共擔和利益共用機制。
在高水準開放上,中歐班列長安號輻射帶動作用顯著提升,開行17條國際線路和18條“+西歐”集結線路,累計在25個國家和地區佈局70個“海外倉”。2022年全年,中歐班列長安號共開行4639列,較上年同期增長20.8%,運送貨物總重411.7萬噸。
根據《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到2025年西安都市圈地區生産總值將達到2萬億元、每人平均生産總值達到10萬元左右,成為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到2035年,西安都市圈內同城化、全域一體化基本實現,發展品質、經濟實力、創新能力、文化競爭力邁上更高水準,全面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和歷史文化特色的現代化都市圈。 見習記者 牟榮榮
來源:西安晚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西安都市圈吸引力持續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