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秦兵馬俑一號坑最新考古發現

秦兵馬俑陪葬坑是秦始皇帝陵園週邊的一組大型陪葬坑,其中一號坑面積最大,達14260平方米。3月16日記者獲悉,2009年至2022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對一號坑進行第三次發掘,發掘面積約430平方米。共清理陶俑220余件,陶馬16匹;戰車4乘、鼓2處、鼓槌1處、漆盾1處、籠箙3處;兵器柲多處、弓弩箭箙多處;車馬器、兵器、生産工具等,共計千余件(組)。

“一號坑的第三次發掘工作為秦俑、秦史的研究提供了許多新的寶貴材料,在某些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專家表示。發掘表明,俑坑的木質結構是由地栿—立柱—枋木—棚木構成的框架式結構,較其他陪葬坑由“墊木—地板—立柱—廂板木—棚板木”構成的廂槨式顯得技術原始,據此認為兵馬俑陪葬坑應是陵園中修建較早的一組陪葬坑。

此外,發掘顯示,陶俑制法取得新突破,明晰了陶俑的製作程式。俑的雙臂單獨製作,在陶俑軀幹完全製作好並二次覆細泥、細部雕飾完成後才粘接雙臂。“物勒工名”有其具體實施的範圍和程度,不同的産品有著不同的品質要求。彩繪保護與文物修復也有了新突破,截至目前已修復陶俑140余件。

“此次發掘的俑坑內的長兵器主要為鈹與戟,短兵器主要發現了青銅劍,這次發掘共出土了5把完整的劍,都是士兵使用,長88釐米—91釐米。發掘的時候那個劍就在俑身上挂著,原始位置都沒有動,而各個附件都在,太珍貴了。我們認為劍是標配,每個士兵都會帶。另外,説明這個劍佩戴方式,就是在這兒(腰間)挂著。”據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館員、秦俑一號坑發掘領隊申茂盛介紹,“佩劍俑”的發現,還為解決一個歷史謎題提供了新線索。《史記·刺客列傳》記載,西元前227年,燕國太子丹,策動荊軻刺秦。王負劍,遂拔以擊荊軻,當即斷其股。鋒利的秦劍因此名噪歷史。“王負劍,秦王劍是怎麼背著的?有人説在後背背著,要不然怎麼負劍。我們認為這個可能不對,現在這個文物(佩劍俑)出來之後,非常明確解釋了這個問題,劍就是在腰間挂著,把劍推到後背,從後背拔出來。”

秦俑一號坑第三次考古現場發掘,至2022年持續了十三年之久,但發掘面積只有400多平方米,僅佔一號坑14260平方米的3%。精細化考古,助力專家進一步揭開秦俑如何排兵布陣,讓今天的人們得以窺探秦軍何以橫掃六國、一統天下。記者 趙爭耀

來源:三秦都市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秦兵馬俑一號坑最新考古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