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

努力讓群眾看病不再“望價興嘆”

長期以來,看病難、看病貴是備受關注的民生問題。

政府工作報告在總結過去5年工作時提到,深入推進健康中國行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産品向全民提供,進一步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2022年,陜西省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總支出達到538.51億元。“帳單”背後,是醫療保障改革不斷釋放的民生紅利。

集中帶量採購中選藥品和醫用耗材平均降價超50%,百姓用上更多平價好藥和千元以下的冠脈支架;住院和門診費用實現跨省直接結算,群眾身在異鄉不愁醫;防止因病返貧致貧動態監測預警機制不斷健全,罹患重病的群眾基本生活有保障……

改革,直面群眾急難愁盼;變化,發生在每個人身邊。

鏡頭一    患者用上降價藥

春日的陽光照進病房。

3月2日17時許,陜西省人民醫院南7樓內分泌科一病區,護士正在為患者施樹懷注射胰島素。

在飯前注射胰島素,早已是施樹懷的固定日程。

施樹懷今年68歲,已有20餘年的糖尿病史。為了控制血糖,他除了注意飲食,還需要服用降糖藥、注射胰島素。從2020年開始,按照醫生的治療方案,他每天都要注射4次胰島素,包括在早餐、午餐、晚餐前分別注射一種速效的餐食胰島素——門冬胰島素,在每晚10時左右注射一種長效的基礎胰島素——甘精胰島素。

伴隨長期用藥的,是持續的藥費支出。讓施樹懷欣慰的是,去年6月,他在長期購藥的慢性病定點零售藥店結賬時發現,胰島素降價了。

“過去,我用的門冬胰島素接近100元一支,甘精胰島素接近150元一支,現在都降到了50元左右一支。門冬胰島素每月用3支,甘精胰島素每月用1支,算下來每個月胰島素的花費從四五百元降到了200元左右,省下了一多半費用,醫保報銷後實際的花銷還要更低。”施樹懷説。

用上降價的胰島素,得益於藥品集中帶量採購。

2022年5月30日起,第六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胰島素專項)中選結果在陜西落地執行,中選的42個胰島素産品平均降價48%。這也是國家組織藥品集採首次從化學藥拓展到生物藥領域,為廣大糖尿病患者帶來福音。

藥品集中帶量採購是通過匯總醫療機構的實際臨床需求,來換取藥企以較低的價格提供藥品,可以通俗地理解為藥品“超級團購”。陜西積極開展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先後落實國家組織的7批集採,同時牽頭或參與省際聯盟集採工作,為藥價“擠水分”。

從高血壓、糖尿病、消化系統疾病等常見病、慢性病用藥,到惡性腫瘤等重大疾病用藥、罕見病用藥,藥品集中帶量採購不斷擴大範圍、增加數量。已經開展的7批國家集採中選藥品平均降價超過50%。

“超級團購”推動大量藥品降價,也促使高值醫用耗材以親民姿態走入群眾生活。

2021年1月15日,首批國家組織集中採購中選的冠脈支架在陜西落地,患者用上均價700元的冠脈支架。

“原來一條國産的冠脈支架大概七八千元,進口的要1萬多元,集採之後都降到千元以下,患者的醫療支出顯著減少。”陜西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梁磊説。

除了冠脈支架本身,冠脈支架植入手術還要用到很多其他輔助的醫用耗材。陜西推進與國家組織集中採購的配套政策銜接,開展了冠狀動脈球囊、心臟起搏器、冠脈導引導管、冠脈導引導絲等醫用耗材省際聯盟集中帶量採購,降低冠脈支架植入手術患者整體費用支出。

“原來做冠脈支架植入手術,醫用耗材的花費最少也要1.7萬元左右,多的可能到兩三萬元,現在最少只花3000元左右。”梁磊介紹。

集中帶量採購引導藥品、醫用耗材價格回歸合理水準,進一步減輕群眾醫藥費用負擔。截至2022年底,陜西已落地執行的集中帶量採購中選藥品達453種、醫用耗材達10大類,中選品種平均價格降幅超過50%。

鏡頭二    異地就醫也能實時報銷

3月1日下午,張小東來到陜西省第二人民醫院(陜西省老年病醫院)腎病內科,進行血液透析治療。作為一名尿毒症患者,他每兩周需要做5次血液透析。

“每月血液透析的費用在7000元左右,醫保報銷之後需要自付的只有2000多元。直接結算方便多了,經濟負擔也減輕了。”張小東説。

張小東的醫保參保地在老家甘肅省白銀市。最初,他需要先全額支付醫藥費,每兩三個月再給白銀市醫保部門郵寄相關資料,進行集中報銷。從去年11月開始,張小東發現,他在支付透析費用時,刷醫保電子憑證或社保卡就能直接享受報銷,不再需要先行墊付就醫費用。

這一變化,源於陜西門診慢特病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服務的實現。

隨著人口流動日益頻繁,異地就醫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剛需,這裡面既包括異地安置退休、異地長期居住、常駐異地工作等人員,也包括工作、旅遊等原因臨時外出需要就醫的人員。

在實現住院、普通門診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基礎上,2022年11月11日,陜西各統籌區實現高血壓、糖尿病、惡性腫瘤門診放化療、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術後抗排異治療5種門診慢特病省內、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全覆蓋,為許多像張小東這樣的門診慢性病、特殊病患者解除了跑腿和墊資的困擾。

截至3月7日,陜西已有279家異地聯網定點醫藥機構開通此項業務,其中定點醫療機構214家、定點零售藥店65家。

最近,陜西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又取得了新進展——取消省內異地就醫備案,為患者跨地區就醫再“減負”。

“不需要提前備案,入院時拿社保卡、醫保電子憑證或身份證登記,出院時就能實時報銷。”2月25日,在陜西省第二人民醫院,西安市民楊鵬飛剛剛給母親辦完出院手續。

楊鵬飛的母親平日住在寶雞市扶風縣,最近因為泌尿系統感染需要做手術,楊鵬飛把母親接到西安就醫。

“母親在寶雞市參加了城鄉居民醫保。這次手術費用一共7000多元,醫保報銷之後,我們僅支付了4000多元。”楊鵬飛説。

對於異地就醫備案制度的變化,陜西省第二人民醫院醫保辦主任劉小靖感受深刻。“最初,參保人員不僅需要提供醫院轉診手續和個人暫住證、工作證等材料,還必須到參保地醫保經辦機構現場辦理備案手續。2022年,陜西開通了異地就醫線上備案服務。2023年,省內異地就醫備案手續取消,患者就醫更加便捷。”劉小靖説。

鏡頭三    突發重病有人管有人幫

3月2日,安康市漢濱區流水鎮黃泥村,村民柯善蘭一家人再次迎來漢濱區醫保局前來入戶走訪的工作人員。

“你愛人身體恢復得怎麼樣?”“生活還有啥困難?”面對工作人員的關心,柯善蘭覺得分外親切。

過去一年,柯善蘭一家人生活遇到困難。

2022年3月30日淩晨,柯善蘭在廣東中山務工的丈夫謝賢筍出現劇烈頭痛,被診斷為顱內動脈瘤破裂導致突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併發腦積水。謝賢筍在中山市中醫院住院治療34天,之後又在安康市中心醫院繼續治療31天。兩次住院花費35萬餘元,醫保報銷後個人自付近15萬元。

在醫院陪護的日子裏,柯善蘭既為丈夫的病揪心,也為錢發愁。

他們兩人有一雙兒女,女兒7歲、兒子2歲,柯善蘭平時在家帶孩子,家裏的生活開銷全靠謝賢筍在外務工的收入維持。丈夫這一病,不僅花光了家裏僅有的一點積蓄,還欠下不少外債。

丈夫已經喪失勞動能力,孩子年齡還小,未來的路該怎麼走?當柯善蘭一籌莫展的時候,村幹部把好政策送上了門。

謝賢筍一家被納入監測對象,作為突發嚴重困難戶,由民政、教育、醫保等部門落實低保、義務教育補貼、參保資助等幫扶措施,同時在醫保部門幫助下申請了“防貧保險”——這是漢濱區面向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報銷後自付費用仍然超過1萬元的監測對象的專項保險,自付費用在10萬元以下的部分按50%比例發放防貧保險金,在10萬元以上的部分按70%比例發放防貧保險金,賠付最高限額為10萬元。2022年9月7日,謝賢筍領到了8萬餘元的防貧保險金。

一場大病,可能讓小康之家遇到困難,也可能讓已脫貧人員一夜返貧、讓困難群眾生活雪上加霜。陜西健全防止因病返貧致貧動態監測預警和幫扶機制,每月線上監測篩查人員資訊,匯總數據線下反饋給民政和鄉村振興部門,由其認定人員類別開展後續幫扶,形成監測數據閉環管理機制。2022年6月,漢濱區醫保局通過自主研發的醫保防返貧監測預警系統發現謝賢筍自付醫療費用較高,將數據推送給區鄉村振興局,區鄉村振興局及時將數據反饋給鎮(街道),進行綜合研判。

政策扶持,給困難群眾帶來生活的希望。柯善蘭打算,眼下專心照顧丈夫,等丈夫的病好些了,她要出去找些活兒幹,儘快把外債還清。截至目前,漢濱區“防貧保險”已賠付193.89萬元。

記者從陜西省醫療保障局了解到,截至2022年底,陜西醫保部門累計篩查監測預警18.1萬人,會同鄉村振興部門將9.96萬人納入防止返貧監測對象,2.02萬人通過監測預警和綜合幫扶消除因病返貧致貧風險。

本報記者   孟珂文/圖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努力讓群眾看病不再“望價興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