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文明

高建群:為“一個遠去的王城”書寫史詩

“統萬城——一個遠去的王城”系列報道之四

2013年,著名作家高建群創作的長篇歷史小説《統萬城》問世。

2022年12月,統萬城考古遺址公園入選第四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

《統萬城》史詩般地描繪了大夏國開國君主赫連勃勃的傳奇一生、匈奴民族退出人類歷史舞臺的過程,以及匈奴民族在歷史長河中遺留下的唯一都城——統萬城的建造歷程,同時涉及漢傳佛教得以確立的歷史等。《統萬城》是高建群繼《最後一個匈奴》之後再度續寫的匈奴傳奇,吟咏了一曲匈奴悲歌,完成了一部壯麗的人性史詩。

“千載風華大夏國都,世界唯一匈奴故城。” 在統萬城入選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統萬城》問世10週年之際,《絲路文明》專訪高建群,再度回望那“一個遠去的王城”。

《絲路文明》:您數次將創作方向聚焦于匈奴,這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高建群:自《統萬城》面世以來,先後有十多個版本發行,並被翻譯成多種語言風行海外。中國文學能真正走入外國市場的少之又少,《統萬城》是個例外,它的英文版曾獲得過加拿大大雅風文學獎。

多年前,陜西省的一名領導到榆林調研時來到了統萬城。回來後給我電話説:“老高,你能不能寫部統萬城長篇小説,那麼輝煌的匈奴民族最後征程的見證,現在卻被黃沙掩埋。”他還説先寫小説,然後再拍大電影,以此打造拉動榆林旅遊的亮點。

高建群介紹《統萬城》英文版

高建群介紹《統萬城》英文版

他説完的第二天,我就到統萬城去了。之後,我在統萬城以及靖邊縣待了8個月,寫出了《統萬城》初稿,然後開始謄抄,出版後取得了巨大影響,獲得了優秀圖書獎等獎項。後來影視劇一直在磨合中。

黃沙掩埋下的統萬城,是匈奴民族在滅亡之前的最後一聲絕唱,給大地留下了一座永久的紀念碑。我們憑藉這座都城,可以想像當年橫貫歐亞大陸的匈奴民族是何等的驍勇善戰;“今日東海、明日南山”,可以想像匈奴民族的出現、興盛,以及以赫連勃勃為標誌的匈奴民族滅亡的情景。

在歐洲板塊以阿提拉大帝為標誌的匈奴民族,也在同時代滅亡。美國電影《阿提拉》曾對這段歷史有所描述。據説,這一支匈奴佔領了歐羅巴洲,逼近羅馬帝國首都。眼看亡國在即,羅馬皇帝倉皇逃跑,羅馬大主教聖來奧來到阿提拉大帝的帳篷,與阿提拉大帝簽訂城下之盟。盟約中,阿提拉要求羅馬帝國把每年賦稅的一半供奉給他的匈奴大汗國,並要將羅馬皇帝的妹妹敬諾利亞公主嫁給他。

之後,阿提拉馱著金髮碧眼的敬諾利亞公主撤退,回到了布達佩斯。第二年,也就是西元453年,阿提拉大帝神秘死亡,30萬草原大軍頃刻間土崩瓦解,跑到了烏拉爾山脈、高加索山脈一帶。

自此,活躍於世界東方的南匈奴和活躍於世界西方的北匈奴,先後悲壯地退出了人類歷史舞臺。

《絲路文明》:您對赫連勃勃有著怎樣的印象?統萬城在歷史長河中具有怎樣的價值和意義?

高建群:赫連勃勃高大俊美,據傳身長八尺五寸,充滿魅力。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在代來城殺死他一家三百多口之後,赫連勃勃幾經輾轉,逃到陜西長安城。在長安城,後秦皇帝姚興看見他後,直呼“驚為天人”。後來,東晉最後一位大將劉裕來到統萬城,也看到赫連勃勃儀錶非凡,同樣認為他“驚為天人”。赫連勃勃認為自己是王昭君後裔,因此儀錶堂堂。

我曾為統萬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寫過三張大字,內容為:匈奴民族的歷史、赫連勃勃家族的歷史、統萬城的歷史。了解了這些,統萬城在遊牧民族史上以及在世界歷史上的重要位置才能説清。

高建群為本刊題寫“統萬城 一個遠去的王城”

高建群為本刊題寫“統萬城 一個遠去的王城”

匈奴是古老的民族,有著長達兩千多年的活躍史。在風沙瀰漫的長城之外,是草原文化地區,聚集著二百多個古遊牧民族。這些民族以80年為一個週期,或者涌向東方的長安,或者涌向西方的羅馬,向定居文明、城市文明索要生存空間。所以,史書上屢屢可見這些民族對中原民族的侵略。

這種侵略與生存法則有關。差不多每80年,就一定會有戰爭、瘟疫、蝗災、旱災等,他們在草原上生存不下去時,就會越過長城、呼嘯而來。

冒頓單于首次統一北方草原,建立起“百蠻之國”的匈奴帝國。他曾佔領長安,大臣問他:“匈奴的邊界在哪?”冒頓説:“匈奴牛羊草吃到哪,哪就是我們的邊界。”冒頓大帝還把劉邦誘到白登山,並將其包圍。劉邦用了陳平一計,賄賂了冒頓夫人,才逃出包圍,大漢王朝才得以繼續。

漢末,曹操和匈奴末代大單于呼廚泉簽訂盟約,要求匈奴從此不立國、不設大單于,並分為五部、全都改姓劉。自此,“天下匈奴遍地劉”。赫連勃勃前六代祖先劉豹被安置在山西五台,五胡十六國時,他們往大河套遷徙,跨過黃河,進入榆林。赫連勃勃的父親劉衛辰建立了代來城,其部落被稱為鐵弗部。劉衛辰後被北魏所殺。

我每次到榆林,都會講統萬城的來歷。榆林靖邊有條河,叫做紅柳河,在酈道元的《水經注》裏面,它叫奢延河。統萬城建在奢延河附近,在統萬城還沒有修建時,這裡應該就有一座城,叫奢延城,可能是由遊牧民族建立。後來赫連勃勃跑馬圈城,以咸陽城、洛陽城為樣板,把它變成輝煌都城,決心變千年行國為永久居國,力圖結束逐水草而居的顛簸生活。

統萬城被北魏拓跋燾所滅以後,30萬人中,10萬人被殺,10萬人被俘,還有10萬人流落各地。宋朝時,統萬城名叫夏州城,李元昊父親李德明的主要活動場所就在夏州城。到了李元昊統治時期,他覺得夏州城距離中原太近,就跨過黃河,建立中興府,在今天的銀川市。

清朝有個大臣叫徐松,被發配新疆。材不為世用、乃寫經世書。抱著這種理念,徐松寫了《西域水道記》,記載了西域各個湖泊、河流的準確方位。回朝後,徐松擔任榆林知府期間,來到毛烏素沙漠邊緣,尋找夏州城,最終確定“白城子”就是夏州城,即當年的統萬城。

《絲路文明》:您在2018年參加“絲路萬里行”之後,對統萬城有了哪些新認識?您覺得應該如何做好統萬城遺址保護、傳承和開發?

高建群:2018年,陜西衛視、寧夏衛視、東南衛視等國內八家衛視組成絲路國際衛視聯盟,以16輛車的行進隊伍,進行歐亞大穿越,開展“絲路萬里行”。我作為文化大使,走了70天,穿越17個國家,歷經60多座城市,行程達2.2萬公里,最終到達英國牛津大學。

這之後,我寫了文章,提到統萬城挖出13個形同甕城的馬面。拓跋燾幾次攻不下統萬城,就是因為馬面。當拓跋燾的軍隊快要登上城墻時,藏在馬面裏的匈奴士兵就打開側門,拿著鬼頭刀、鉤鐮槍衝出來,以砍馬腿等方式,打亂敵人陣腳。

起初,我以為馬面是赫連勃勃創造的。後來到了青海西寧,發現那裏也有馬面,聯想到赫連勃勃是在攻破西寧以後建設的統萬城,因此當時我又認為赫連勃勃是從西寧學來的馬面。但在“絲路萬里行”過程中,經過土庫曼期間,到達中亞歷史上最早的城市老梅爾古城,在這裡又見到了馬面。

老梅爾古城是伊斯蘭進入中亞後第一個清真寺建立的地方,也是最後一個土庫曼王死亡的地方。當時,我發現老梅爾古城和統萬城的形制絲毫不差,例如4個墻角有4個角樓等,但老梅爾古城比統萬城要大5倍。而老梅爾古城也是遊牧民族建立的。遊牧民族繞著阿爾泰山風一樣來去,當他們進入中原,也帶來了文化,包括城池建造技藝。

後來,我又到了歷史更加悠久的石峁遺址,發現那裏也有馬面形制。這説明我們的民族一直通過亞歐大陸橋,和世界文化溝通、融合,取先進文化而用之。

因此,統萬城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應該把統萬城的宣傳做大,在統萬城遺址不動的情況下,在周邊建一座新的統萬城,作為旅遊目的地及陜北旅遊焦點。

《絲路文明》:“陜軍東征”距今已有30年。30年來,您覺得戰果如何?

高建群:1993年,我創作的小説《最後一個匈奴》問世。作家出版社為《最後一個匈奴》舉行研討會,當時陜西文學成為熱議的焦點。後來《光明日報》發表了題為《“陜軍東征”火爆京城》報道。這就是“陜軍東征”的由來。

高建群創作出版的部分作品

高建群創作出版的部分作品

《最後一個匈奴》出版後,陳忠實的《白鹿原》,賈平凹的《廢都》,京夫的《八里情仇》,後來加上程海的《熱愛命運》,成就了紙質文學的最後一次輝煌,形成一夜間“洛陽紙貴”的盛況。西安西七路也在當時成為火爆國內的圖書批發市場。

我在簽名售書的時候,看到農村小賣部的老闆,也趕來買書,一買就是20本。後來,一部分有遠見的書商,把賣書的錢用來買房投資,改變了命運。還有一些繼續擴大銷售規模,結果遭遇了後來新媒體的興起,日漸經營慘澹。這些年,人們對圖書的興趣日益減弱,閱讀的載體日趨多元,作家和文學面臨著全新的時代課題。(文/《絲路文明》吳軍禮 圖/沈繼軍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來源:《絲路文明》雜誌  責任編輯:石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