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文明

沙漠“寶盒”中的“統萬風華”

“統萬城——一個遠去的王城”系列報道之二

沿著陜西省榆林市靖邊縣城一路向北,在荒草流沙深處、緩緩流淌的無定河畔,赫然矗立著一座匈奴故城——統萬城。

“千載風華大夏國都,世界唯一匈奴故城。”2022年12月29日,統萬城考古遺址公園被評定為第四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遺址公園在向海內外遊客展現千年“統萬風華”風情畫卷的同時,以一個沙漠“寶盒”,展示著這座故城的歷史、演變、現狀。

沙漠中的“寶盒”

統萬城被譽為陜西“第十四朝古都”,其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百處大遺址之一,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錄,正向世人散發著神秘魅力。

2017年4月,圍繞統萬城遺址而打造的統萬城考古遺址公園破土動工。截止2022年9月底前,已經全部完成一期建設工程和4A級景區提升工程,並於2022年4月至今舉行內部運營測試和試運營。目前,遺址公園由榆林文化旅遊産業投資有限公司成立的陜西統萬城景區運營管理公司運營。

據陜西統萬城景區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勇介紹,統萬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以統萬城遺址為主體,以“輕建設、重保護”原則實施開發。遺址公園總規劃面積42.6平方公里,整合了文物保護、文化展示、旅遊觀光、生態涵養等功能業態。

1 統萬城國家考古遺址博物館狀似半掩在沙漠裏的“寶盒”

統萬城國家考古遺址博物館狀似半掩在沙漠裏的“寶盒”

遺址公園一期建成的核心區約3.2平方公里,總投資約2.2億元,主要包含統萬城遺址本體、遺址博物館、3座遊客服務站以及民宿等設施,同時建成旅遊環線、電瓶車環線、服務站生態停車場、園林景觀等配套設施。目前,遺址公園已成為歷史探秘、文化打卡和研學之旅的絕佳目的地。

作為遺址公園主體之一的統萬城遺址博物館,建築面積9922平方米。

該博物館採取覆土建築形式,狀如數個黏連在一起的盒子,半掩于黃沙之中,形成神秘的沙漠“寶盒”。博物館外墻倣照沙漠紋理建造,藝術裝置幕墻則以當地傳統建築材料“旱柳柳椽”為藍本,用銅板、鋁板捲曲而成。

白樺林間”的“遊牧世界”

2月間的靖邊縣,春寒料峭。冒著周邊積雪,遊客們絡繹不絕地來到遺址博物館,探尋匈奴大夏王朝留給這片土地的神秘往事。

在博物館最高處的平臺上,放眼遠眺,可見一公里外,統萬城遺址中最為突出的部分——西城西南隅臺,矗立天際,頗有一番“寒城獵獵戍旗風,獨倚危樓悵望中”的意境,大漠的孤寂感油然而生。周邊不遠處,無定河生態農業景觀帶蜿蜒鋪開。

象徵遊牧文化的統萬城遺址,與象徵農耕文明的良田相伴,並與充滿現代科技感的博物館遙相呼應,上演出一場遊牧文明與農耕文明、遙遠歷史與當下現實的神奇對話。

2 統萬城國家考古遺址博物館內景

統萬城國家考古遺址博物館內景

在博物館遊客等待區,一片室內“白樺林”,營造出曠野之感。白馬雕塑屹立於“白樺林”間,形成遊牧民族放馬于野的觀感,打造出一個室內的微縮“遊牧世界”。遊客接待中心樓頂,則是按照毛烏蘇沙漠紋理打造出的沙海波浪圖案。

遊客等待區設立素描、摺紙、書法等功能區,以及漢服、遊牧民族服裝換裝區。當日,不少遊客在換裝區內,身穿鎧甲、腰佩長劍,化身古代武士。

“隨著電影《滿江紅》的火爆,我們製作了一些盔甲,來滿足遊客的換裝需求,目前很受歡迎。”趙勇説,“同時,我們讓工作人員參與,通過NPC扮演,增強遊客的旅遊體驗感。例如我們設置了赫連勃勃、夏州群牧使安元壽、蔡文姬等角色,把遊客帶入統萬城曾經的歷史情節中。”

現代科技下的“訪古之旅

在博物館展陳空間,一場古代與現代、歷史與科技的交響,正酣暢淋漓地上演著。

展陳空間的遊覽路徑峰迴路轉、柳暗花明。進入展陳空間的遊人,猶如黃沙中的探秘者,穿越時空隧道,一步步進入匈奴故國。

“統萬城遺址周邊四季時節演變”三維動畫、“日漸清晰的統萬城”互動投影、“城墻的秘密”投影、“工匠的宿命”AR互動裝置、“統萬城攻守防禦”互動遊戲、“匈奴遷徙之路”3D影院……23個互動展示單元,裝點著博物館的展陳空間,形成一個文物展品豐富多彩、互動體驗豐富多樣的歷史探秘空間,讓遊者走進遙遠國度,傾聽風雲激蕩的遙遠歷史。

4 出土的石雕佛

出土的石雕佛

趙勇介紹,博物館將現代科技與文化旅遊産業深度融合,基於5G技術的多媒體互動展示系統,形成了集高清視頻、超寬幅投影、AR場景遊戲互動、3D影視廳、人機交互智慧問答電子地圖導覽等於一體的展陳方式,切實增強遊客的沉浸式體驗。

目前,遺址公園已與國內多家知名科技機構建立聯繫,計劃打造“統萬城元宇宙”體驗項目,讓遊客穿越1600年,領略大夏國都風情。

四個篇章的歷史“交響”

惟妙惟肖的赫連勃勃雕塑,展現著一代梟雄的器宇軒昂;殺氣騰騰的匈奴人蠟像群,營造出箭鳴馬嘶的戰爭場景;大夏國的國土、“國際”環境圖,顯示著魏晉南北朝時期波譎雲詭的歷史風雲;統萬城的佈局結構、城防體系、代表性建築沙盤,系統展現著匈奴國都的城市建設藝術;目露兇光、手持砍刀的叱幹阿利雕塑,注視著驚慌失措中接受鞭刑的工人雕塑,昭示著這座城市修建中的血淚交錯……

博物館的展陳空間包含“白城則”統萬城、赫連勃勃的統萬城、馬背上的民族——匈奴、匈奴與中原4個陳列單元。

3 再現匈奴人的戰爭場景

再現匈奴人的戰爭場景

在“‘白城則’統萬城”篇章,一款電子大屏,演繹著統萬城在四季中的不同風情,並對統萬城遺址周邊環境、統萬城遺址考古成果等進行展示,勾勒出統萬城遺址的大體脈絡。

“赫連勃勃的統萬城”篇章在對大夏國締造者赫連勃勃的生平事跡進行詳述的同時,還展示了統萬城的歷史風貌、建造過程、城防系統、城市規模等,同時對統萬城內的百姓生活進行了詳細介紹。

在“馬背上的民族——匈奴”篇章,集中展示了匈奴民族的興起、匈奴帝國的建造以及匈奴民族的消失,並對匈奴經濟文化等進行了全方位介紹。

“匈奴與中原”篇章則展示了匈奴與中原文化的數次碰撞、深度交融,以及匈奴的遷徙之路、統萬城對古代絲綢之路的影響。

從“未開先熱”到“熱度不減”

為吸引遊客前來遺址公園“考古”探秘,遺址公園組成研學遊、輕奢帳篷遊等十個經營專班,並策劃、開發四款文旅融合産品,受到當地不同群體的一致追捧:

針對中小學生群體開發的“考古研學、徒步穿越遺址”研學課程,火爆榆林;為滿足周邊遊客日常休閒娛樂需求開發的“到統萬城去串串”項目,成了靖邊縣“周邊遊、微度假”的首選;針對企事業單位等開發的“遺址穿越+沙漠徒步遊、考古探秘遊、情景式沉浸遊”等旅遊産品,因其“寓遊于玩、寓遊于學”,引發良好反響;與靖邊波浪谷景區聯動,整合紅色文化與歷史資源,組合形成“紅培黨建+文化研學”文旅融合産品,正在迎來新客源。

暖春的陽光、盛夏的流雲、金秋的林海、寒冬的雪原……“因地處大陸性季風氣候區,統萬城遺址四季分明,每個季節都有相應特色。”趙勇説,“例如秋季,在這裡可以體驗‘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的古詩意境,冬天可以見證白雪和古城相映生輝下的壯麗風光。”

5 展示的出土文物

展示的出土文物

自統萬城考古遺址公園建成以來,經歷了從“未開先熱”到“熱度不減”的關注潮。

趙勇介紹,自去年7月啟動開園預熱宣傳以來,多家中省媒體“走進統萬城”,開展專題報道。9月正式運營以來,網紅達人“小璐歌”等到訪統萬城,讓統萬城火遍短視頻平臺。遺址公園在自有平臺刊發的“統萬城歷史文化之旅”系列文章,從詩詞、文物、文化、歷史、文學等多角度,豐富著統萬城的文化內涵,在榆林文旅圈引發一股新風尚。

打造“一帶一路”上的“新名片”

為豐富文旅業態、增加文旅消費、延長遊覽時間,統萬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二期擬建設房車營地、駝鈴驛站、熱氣球和直升機低空營地、千畝花海觀光、帳篷酒店、沙漠越野等項目。未來,遺址公園將對標國家5A級景區建設標準,並申報世界文化遺産,打造匈奴歷史文化國際旅遊目的地。

6 統萬城遺址復原全景沙盤模型

統萬城遺址復原全景沙盤模型

“統萬城考古遺址公園前期與內蒙古鄂爾多斯、寧夏西夏王陵、甘肅敦煌等景區進行交流,形成了陜甘寧蒙四省文化遺址旅遊聯盟。”趙勇説,“今年開始,我們將繼續挖掘統萬城歷史文化內涵,加強同‘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合作。例如與匈牙利等國家開展文化交流,讓統萬城成為‘一帶一路’上的‘新名片’。”

同時,遺址公園形成了特色研學旅遊方案,與靖邊縣中小學達成研學旅遊合作,並針對小學生研學團體,開設考古主題研學課程,針對中學生研學團體,開設徒步穿越統萬城遺址研學課程。“2023年,我們還計劃在縣級和市級研學基地基礎上,衝刺省級研學基地,讓統萬城的考古研學成為榆林乃至陜西省的突出典範。”趙勇説。(文/《絲路文明》吳軍禮 吳宇婷 圖/沈繼軍 部分圖片由陜西統萬城景區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提供)

來源:《絲路文明》雜誌  責任編輯:石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