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推動肺癌創新藥物臨床可及減輕患者經濟負擔
肺癌不僅威脅著患者的身體健康,也為患者及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近年來,隨著創新腫瘤藥物“先行先試”等機制的日益完善,更多肺癌治療藥物,特別是臨床急需的創新藥物得以納入治療方案的選擇範圍中,讓更多患者能“用得上、用得起”。近日,人民健康《三醫聯動》系列節目邀請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呼吸內科名譽主任韓寶惠、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呂沐瀚圍繞“推動創新抗腫瘤藥物使用 提升優質醫療資源臨床可及”等相關話題進行討論。
韓寶惠介紹,肺癌是惡性腫瘤當中的“頭號殺手”,而肺癌的亞型中,非小細胞肺癌佔比約85%,是所有肺癌當中比重最高的分型,在非小細胞肺癌當中,ALK陽性的肺癌雖然比重不高,但患者的絕對數量仍不容忽視,也是對人民群眾健康威脅較大的一種肺癌亞型。
靶向藥物的出現,為ALK陽性肺癌的慢性病管理帶來了希望。韓寶惠介紹,ALK抑製劑已發展至第三代藥物。
“隨著創新藥品研發和準入腳步的加快,醫生和患者有了更多用藥選擇,特別是腫瘤治療從以前的‘有藥可用’變成了‘有藥可選’。” 呂沐瀚介紹,在為腫瘤患者確定治療方案時,醫療機構會以臨床需求和患者實際獲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綜合考慮藥品費用的合理支出和醫院所在區域的醫療保障水準。而從臨床醫生的角度出發,韓寶惠認為需要以精確診斷為基礎,並以循證醫學證據為標準,為腫瘤患者合理選擇安全性高、毒副反應可控的長期治療策略,盡可能保證患者的生活品質。
近年來,國家推出一系列舉措,加快有臨床價值的創新藥上市,推進醫藥衛生高品質發展。在談到提升創新藥物臨床可及性的話題時,韓寶惠表示:“作為一名臨床醫生,我對創新充滿期待,因為只有創新才能改變現狀。創新藥的發展,推動了臨床研究的不斷進步,期待藥企能夠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來開展研發,不斷解決中國患者的臨床實際問題。”
對於推動創新藥物臨床可及,呂沐瀚建議,應通過醫聯體的建設,下沉優質的醫療資源,由點到面來推動腫瘤的規範化和標準化診療,提升腫瘤治療同質化水準,促進創新藥品的醫院準入。當前,不少慢病和腫瘤患者因為長期用藥面臨著較重的經濟負擔,希望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結合,進一步提升創新藥物的臨床可及性、減輕患者經濟負擔。此外,公立醫院應該積極響應國家政策,通過雙通道等機制探索相關政策的協同,進一步增加國家談判藥物的使用。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專家:推動肺癌創新藥物臨床可及減輕患者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