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崑曲義工”白先勇:經典不會因時間而遜色

2003年,著名作家白先勇與江蘇省蘇州昆劇院,攜手海峽兩岸文化、戲曲精英,共同打造青春版《牡丹亭》。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在台北首演。此後,青春版《牡丹亭》又造訪美國、英國、希臘等國家,更多次走進全球和全國的高等學府,所到之處,無不引發熱烈反響。時至今日,已經演出了400多場的青春版《牡丹亭》仍然有著旺盛的生命力。

4月18日至20日,3天9小時的青春版《牡丹亭》全本將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演,這也是青春版《牡丹亭》時隔多年後再次登上北京的舞臺。2023年,青春版《牡丹亭》將在全國16個城市上演33場。

85歲的白先勇仍關切著這部心血之作。白先勇自稱“崑曲義工”,他在《細説牡丹亭》的發刊詞中動情地説,他覺得上天留他,是因為他有事情沒有完成,而推廣崑曲,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怎樣讓崑曲走進校園?

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崑曲藝術評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 ”,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瑰寶的崑曲在世界範圍內得到了認可和肯定。而反觀當時的國內,崑曲的境遇卻顯得有些落寞。

“在21世紀開始的時候,崑曲的整體狀況又有往下滑的趨勢了。那些大師都到了退休的年紀,青黃不接。看崑曲的觀眾也漸漸老化,年輕的觀眾不了解、不理解,對我們整個的傳統文化還是有點隔閡的。”回憶起青春版《牡丹亭》問世前崑曲的狀況,白先勇直言有些慘澹。

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在台北首演,此後在香港、蘇州、杭州、北京、上海等地開啟全國巡演,並造訪美國、英國、希臘等國家,所到之處,無不引發熱烈反響。白先勇認為,青春版《牡丹亭》的意義更重要的在於崑曲進校園,“我們在中國、美國的40所高校巡迴演出,所以我們也培養了差不多幾十萬的觀眾,其中大概70%都是青年觀眾。我在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台灣大學都成立了崑曲中心,所以我們不光是在演出,而且還進了校園,把崑曲變成了一個很重要的課程。”

如何打動21世紀的觀眾?

之所以選中《牡丹亭》,白先勇認為有幾個原因,“《牡丹亭》是最常演的,也是最受歡迎的一個劇目。而且這是湯顯祖的扛鼎之作,它的文辭之美,它的文學底蘊之厚是無出其右的。” 全本《牡丹亭》共五十五折,白先勇請了台灣5位專家花了5個月打磨齣劇本。“我們的大原則是只刪不改,我們是要編成三本,經過仔細斟酌,在情上下功夫。最終第一本是《夢中情》,第二本是《人鬼情》,第三本是《人間情》。我們的本子很注重觀眾的心理,怎麼樣分配都仔細考慮過的。”

對白先勇來説,青春版《牡丹亭》最大的挑戰是流傳了幾百年的劇種和劇目,如何打動21世紀的觀眾,尤其是青年觀眾的心。“我們一定要顧慮到現在的觀眾。我們在舞臺、服裝、燈光等設計上,利用現代的舞臺的一些元素。但是我們有個大原則,我們尊重古典,但不因循古典;我們利用現代,但不濫用現代。我們很謹慎,不能亂用現代的東西,但是一定要保持在傳統的基本基礎上面,把現代的元素很謹慎地加入到裏面去。”

如今青春版《牡丹亭》演了19年,即將步入20個年頭了,談及這部劇常演不衰的原因,白先勇認為,“這個戲真的能夠打動青年人,很不容易。我相信經典就是經典,它不會因為時間而遜色的。”

古老的生命裏 不斷有重生的能力

走過幾十年的春秋,經歷了人世間許多的悲歡離合,如今的白先勇對於“青春”和“愛情”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青春總是絢爛的,也是短暫的。其實我們的文化也是這樣,在古老的生命裏頭,不斷有著青春重生的能力。”

談及青春版《牡丹亭》未來的規劃,白先勇表示,“現在這些演員剛剛四十齣頭,是最好最成熟的時候。對人生也有了更多的理解,對人物的理解和處理也在不斷進步。我希望他們還可以演下去,同時我覺得也要培養新的青春版《牡丹亭》演員,希望它能夠被傳承下去。”

除了青春版《牡丹亭》,白先勇跟蘇州昆劇院合作製作了不少好戲,像《玉簪記》《白羅衫》《西廂記》《義俠記》《長生殿》等等。“如果有個機會做個展演,我覺得還會很好。”白先勇説。

北京青年報記者 田婉婷

 

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崑曲義工”白先勇:經典不會因時間而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