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西電科大:打造“人工智慧+教育”標桿大學

寬敞明亮的教室裏,沒有了以往“橫平豎直”的課桌擺放,取而代之的是6張半橢圓形桌分列兩側;每張桌上都配有電子分屏,可實時共用大屏課件;老師不再囿于講臺,而是行走于教室中,並提出一個個啟髮式問題,和大家共同討論。

第一次走進學校的“智慧課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9級本科生朱軍偉頓感耳目一新:靈活開放的課堂設計,打破了討論交流的空間限制,大家分組圍坐、各抒己見,課堂氣氛輕鬆又活躍。

這樣新穎的“智慧課堂”,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探索“智慧教育”建設的一個縮影。依託電子資訊學科優勢,圍繞環境構建、資源供給、教學模式、評價改革、培訓體系、治理服務6個方面,西電科大創新性探索教育數字化背景下的新模式、新技術、新方法,著力構建“教”與“學”深度融合的教育新生態,打造“人工智慧+教育”標桿大學。

在西電科大,無論是課堂學習、答疑解惑還是遠端實驗、圖書借閱等,都能通過“無所不在”的智慧校園環境輕鬆實現。“現代資訊技術支撐的‘雲網融合’,是構築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環境,實現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堅實保障。”西電科大本科生院常務副院長、教務處處長蘇濤告訴記者。

在西電科大,所有教室均實現了全過程、常態化錄播。這意味著,每一堂課都會被同步採集,實現共用、線上教學的全流程服務以及互動、監測與預警。不僅如此,88間門類多樣、各有側重的“智慧課堂”,包括了3D全息教室、沉浸式互動教室及遠端互動教室等,使不同學科、層次的學生都能各取所需,樂在學中。

“充分利用智慧教室,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老師的教學水準顯著提高,是學校改革教學模式、推進研學型教學的關鍵一步。”蘇濤表示。

在中國大學MOOC平臺,有一門課被網友盛讚為“全網最好的模電課程”,它就是由國家級教學名師、西電科大教授孫肖子領銜的《模擬電子電路與技術基礎》課。

“要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而不是被牽著走的配角和聽眾。”孫肖子介紹,課程組對教材、知識體系進行了全面的梳理重構,把原本枯燥、生澀的課堂知識全部串連成了有趣的圖像。

開學第一課,學生們收到一張課程“地圖”,介紹課程概貌和整體脈絡,告訴學生為什麼學、學什麼、怎麼學,大家無不感到新奇;100多集的全課程教學視頻及PPT,製作精良、內容豐富;為避免枯燥講授,很多內容以訪談形式展開。課程還引入較大型綜合設計實驗項目,網上公佈題目、網上進行答疑、網上提交報告,大大提高了學生們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能力。開課後前3期,選課人數已達到3.7萬餘人。

這樣的優質慕課,西電科大已在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上線70多門。為使優質課程資源發揮更大作用,學校牽頭建設“慕課西部行2.0”平臺,為對口幫扶的中西部高校提供資源儲備,並面向全國高校教師推出優質示範課公益進修項目,線上開放校內課堂,提供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輔導與研討交流。

為了使人工智慧賦能“教”與“學”,西電科大網路與繼續教育學院院長苗啟廣帶領科研團隊構建起“教師授課+平臺授課、線下教師講授+線上AI助教輔助”的“雙師”型智慧教育平臺,將線上線下“雙空間”的教學活動有機融合在一起,實現了AI賦能的有效破題。

用手機登錄學校“智課平臺”,仿佛打開了一個“萬能”學習空間——自主學習、課堂學習、線上交互、智慧導學……所有的學習活動都可在此一站完成。輸入關鍵字查詢,學生可回看課堂錄播片段,查漏補缺;線上機器人隨時智慧答疑,指導學習進程;教師還可利用AI虛擬教師形象模組,將喜歡的形象通過語音驅動口唇合成教師形象動畫視頻,線上教學更加生動可感……

截至目前,平臺已開設課程3.9萬多門次,10余萬學生完成了個性化學習。通過試點教學,智慧教學平臺的優勢已經凸顯:智慧平臺試點班學生的機試成績、期末總成績,均顯著高於非試點班學生,且成績分佈也優於普通班。

“有了‘智課平臺’,教師的課程建設更加優質高效,大量數字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和智慧化精準分析、實時反饋,幫助教師及時對教學進行動態調整,不斷提升教學效果。”學校電腦科學與技術學院教師謝琨説。

借助智慧平臺的視覺分析和大數據分析,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全程都處於動態跟蹤評價中——根據精準“摹畫”出的“學生畫像”和“教師畫像”,平臺得以對學生的學業狀態進行提前預警、個性化指導,同時,構建面向教學型、科研型等不同類型教師評價模型,幫助教師規劃成長路徑,精準服務教師個人發展。

“我們將繼續探索,釋放智慧能量,深耕新時代高等教育數字化戰略發展的實驗田,讓學生更好地實現個性化發展,更有獲得感和幸福感。”蘇濤表示。(記者 孫海華)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西電科大:打造“人工智慧+教育”標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