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

時隔4個月公募基金規模重回27萬億元之上

時隔4個月,公募基金總規模重回27萬億元之上。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下稱“中基協”)于2月24日晚發佈的最新公募基金市場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2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證券公司或證券公司資産管理子公司13家、保險資産管理公司1家。以上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産凈值合計27.25萬億元。其中,封閉式基金資産凈值合計為3.58萬億元,開放式基金資産凈值合計為23.67萬億元。

這是時隔4個月後,公募基金總規模再次站上27萬億元大關,距離去年8月底27.29萬億元的歷史新高僅一步之遙。

具體來看,今年1月份權益類基金凈值規模增長超3100億元,連續第三個月保持增長勢頭。貨幣型基金今年1月份凈值規模11.53萬億元,環比增幅10.31%,同時基金份額11.52萬億份,環比增幅11.43%,是各主要基金類型中規模和份額增幅最大的産品類型。

對於公募基金總規模重回曆史相對較高位置,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高級基金分析師孫桂平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主要緣于兩方面原因:一是與貨幣基金規模明顯增加有較大關係,去年底債券市場經歷較大調整,導致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投向貨幣基金等風險更低的品種;受今年1月份春節效應影響,節前投資者傾向於落袋為安,投向低風險品種。二是與權益類基金規模較大提升有關,股票市場2022年11月份以來迎來反彈行情,且疫情防控政策持續優化,經濟修復表現超預期,市場風險偏好回升,投資者情緒升溫,帶動了權益基金髮行持續回暖,以及存量基金規模提升。

中郵創業基金研究部副總經理江劉瑋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認為,主要原因是市場回暖帶來的基金凈值回升,進而帶動公募基金規模的整體增長。同時,基金新發規模較去年有所改觀,也對公募基金規模增加有一定貢獻。

“權益類基金規模較大回升,意味著投資者對未來權益市場走勢逐漸形成共識,隨著經濟持續修復,經濟數據不斷改善,投資者信心將進一步增強,向好的權益市場有望帶動公募基金規模創歷史新高。”孫桂平如是説。

從基金數量來看,截至2023年1月底,公募基金總數量達10607隻,連續第8個月站在萬隻以上。

“雖然2022年權益市場大幅震蕩,債券市場2022年底也經歷了較大回調等不利因素,但公募基金數量仍能呈現穩定增長的態勢,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孫桂平分析稱,其一,伴隨著公募基金行業的高品質發展,行業創新不斷,即便在不利的市場環境下,各類新産品仍不斷涌現,滿足了多元化的市場投資需求,推動産品數量提升;其二,隨著公募基金行業的發展,投資者借助公募基金進行資本市場投資和長期價值投資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公募基金作為適合普通投資者的性價比較高的理財工具,低點投資更容易獲得可觀的收益,即便在不利的市場環境下,投資者仍保持著很高參與度;其三,基金管理人發行意願強烈,低位佈局可以為投資者爭取更多的“安全墊”,長期看中國經濟增長和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趨勢仍然非常明朗樂觀,可以為投資者帶來經濟發展的紅利。

展望後市,江劉瑋持相對謹慎樂觀的態度:“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長將會改善,中國居民收入有望實現較快恢復增長;同時,公募基金的主動管理能力在過去幾年已經得到市場驗證,尤其是在市場向好的過程中,是最值得配置的一類資産。預計2023年公募基金市場表現將較2022年有所改善,基金公司也需要做出更好業績增強居民資産配置信心。”

“今年市場主線將是‘走出疫情,逐步復蘇’。同時,在經濟結構性復蘇較為確定的背景下,今年的權益市場機會將好于去年。”方正富邦基金首席投資官崔建波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具體到行業配置上,看好三個方向:一是聚焦內需拉動,復蘇的泛消費和出行板塊;二是行業景氣度較高的儲能、光伏、半導體等板塊;三是行業自身邊際變化較大的醫藥和軟體國産化板塊。本報記者昌校宇

來源:證券日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時隔4個月公募基金規模重回27萬億元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