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我在統萬城講解的經歷

于我而言,在離開統萬城後,從初中到大學,十年裏大多時間都在外地,而我一直在關注統萬城、了解統萬城。也可以這麼説,不管我在與不在,我都在為連接統萬城與外部世界而堅持不懈的努力。

圖片1

打個比方,在從事統萬城講解工作以前,于我而言統萬城的一切就如同白茫茫的雪原,看似一片空白,實則包羅萬象。

我第一次給遊客講解統萬城是2010年1月,從農曆算是2009年臘月。這是我上大學的第一個寒假,具體是哪天一時想不起來。大約記得是村裏有新婚夫婦辦酒席,吃過早上的羊肉饸饸,我閒來無事去統萬城遺址溜達。偶遇寧夏來的遊客,我便自告奮勇地介紹起來。當然,除了是哪一天,具體內容我也記不清了。那時候我也沒想到錄音,就是感興趣。大學畢業後到現在,十年裏我累計為國內外遊客講解統萬城4000多次。

這十年裏,我在統萬城遺址本體講了八年多,4000多次的講解量目前是最多的。這八年是正式講解,非正式的講解是在2011年和2012年的暑假,我以暑期社會實踐的方式去講解,每次都是從家徒步兩公里到統萬城遺址。我講解一是為了鍛鍊口才和與人交流的能力;二是把平時了解和整理的統萬城相關資料學以致用;三是掙講解費作為上大學的生活費,減輕家裏的負擔。

這兩個暑假,我是在統萬城遺址自行攬客講解。2011年暑假我沒有堅持,主要是內容不熟,單調,沒有自己的特色。2012年暑假將近兩個月,我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統萬城講解。四十多天,除了曬得黑,也紮實了我的講解基礎,更讓我有了從事統萬城講解工作的願望和信心。

這麼算來,從2009年寒假第一次講解統萬城,到現在已是十三年。除了有4000多次的現場講解量,我也開始了線上講解。

2022年1月22日,我應約為陜師大附中“長安歷代史跡”『昌樂講壇』講一講統萬城。這是陜師大附中的校本課程社團。此次我應約的線上講座主題為《高隅隱日 崇墉際雲:統萬城遺址的前世今生》,兩個小時裏我講述了統萬城的歷史文化和遺存情況,以及分享我的一些見聞。這是我第一次上網課,也是第一次以直播的形式介紹統萬城。

而促成此事的是陜師大附中歷史老師——卞潤梓老師。我們是2020年8月在統萬城遺址結識的,他一直特別關注統萬城。

這次線上講座結束後,看了卞老師的朋友圈我有感而發,又寫了幾段感謝的話:

“喜歡歷史,源於統萬城,我在統萬城遺址講解的八年來結交了越來越多的朋友。這次講座讓我打開了新思路,接下來要總結不足和提升的空間。

從2013年開始,到2022年,這已是我第十個年頭在統萬城講解,從統萬城遺址到統萬城遺址博物館,我走了八年。感謝這一路走來遇到的、結識的朋友們,緣于統萬城,我得以在這一方水土詮釋青春的意義。

感謝這八年多的講解經歷,感謝給我提供這個平臺的統萬城文保所和榆林文旅。感謝這一路走來所有關注統萬城的老友新朋及熟悉的人和陌生人。”

這不是我第一次發朋友圈感謝,上一次的原話是:感謝三個月前榆林市傳媒中心《奮鬥榆林人》對我的報道,感謝1509編輯部,感謝本文的作者——咸陽市秦都作協會員筱雅老師,感謝文中詩歌的作者北莽老師。感謝在統萬城遺址講解的經歷,以及每一次的不期而遇。

這裡第一個感謝的是榆林市傳媒中心及其下屬的1509編輯部。在2020年4月17日,榆林市傳媒中心來統萬城錄製《榆林長城紀事》,我以統萬城講解員的身份入鏡,講了一些我與統萬城的故事,也結識了錄節目的嘉賓和工作人員。到了2021年7月,1509編輯部的編導崔漁來電話,説在長城紀事後一直想在統萬城做一期我的專訪。崔漁的老家在紅墩界鎮,我們是老鄉。她對於我在堅守統萬城八年非常感興趣,我也提過在離她家很近的大墩梁可以遙望到統萬城遺址。萬里晴空的時候,站在大墩梁頂上的夯土臺向北極目遠眺,最醒目的就是統萬城的西南角樓遺址。

我分別於2006年臘月二十六、2016年3月13日、2021年冬月十六去大墩梁遙望統萬城。第一次是去鎮上趕集。第二次是我從縣城坐班車到了鎮上,專程去的,也就是這次看到了統萬城。第三次是週末,帶著統萬城遺址博物館的同事去趕集,一道去爬大墩梁。這次是在雪地裏徒步,到了制高點,高處不勝寒,卻也是風光無限好。可惜天氣不理想,沒看到統萬城。

圖片2

緣于對統萬城的熱愛,我得到了更多關注,所以榆林市傳媒中心《奮鬥榆林人》的專訪《因為熱愛,所以堅持》播出後,我又通過網路和講解統萬城結識了更多關注統萬城的朋友。所以第二個感謝的是咸陽市秦都作協會員筱雅老師和北莽老師。我們在2021年金黃的十月結識于統萬城,筱雅老師在聽了我的講解,了解我的故事後專程寫了一篇文章《一棵樹、一個人、一座城》。這其中的淵源有我的《因為熱愛,所以堅持》這期節目。文章寫好後她聯繫我想發表在1509編輯部,而後我促成了此事。筱雅老師的朋友北莽老師也是文采斐然,在我講解統萬城西門甕城的一棵樹後,回去後就寫了一首詩,特別符合我的心聲。徵得同意後,我把這首詩的原文全篇引用如下:

一棵樹

長在大夏國統萬城遺址的甕城上

沐浴四季的風

享受自己的靜

不屑腳下曾經的繁華

執拗心中單純的嚮往

他,是一棵榆樹

根,是怎麼伸進堅硬的白堊土的

我無法知道

我只知道是天命將他安放

他每天緘默無言

卻能和蒼天大漠神往

他能聽見這裡已逝的雄風

和戰馬的嘶鳴

還有那空蕩裏的鬼影幢幢

他能與殘月下的孤魂對樽

並邀沙柳白楊為之歌唱

遊人不解他年復一年的獨守荒涼

因為他堅信

日落定有輝煌

晨起必迎霞光

北莽《一棵樹》

 圖片3

孤獨的守望者——有生命的地方,歷史不荒涼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姬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