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區:非遺進校園,讓傳統文化薪火傳承
兩根短棒,連著一條長長的線,一隻空竹正伴隨著短棒的飛舞,在長線一松一馳的變化中快速地旋轉、跳躍著,在空中劃出一道道漂亮的弧線,嗡嗡作響的空竹聲顯得悠遠而空靈……這一幕並不是發生在某個清晨的公園,也不是在哪個熱鬧的廣場,而是在西安高新區第十二小學的校園中,掌控著這些飛舞精靈的人,是一群朝氣蓬勃的小學生。
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沉澱著一代代人的生活經驗,承載著一座城市深深的歷史烙印,西安也不例外。隨著“雙減”的推進,越來越多的非遺項目走進了中小學的課堂。空竹、紅拳、秦腔、剪紙、面塑……在高新區很多校園裏,都能找到這些文化元素,它們像一粒種子,在校園裏生根、發芽、開花。
非遺進校園是潤物細無聲的文化傳承。近年來,高新區特別注重非遺項目傳承,高新四小憑藉“民族民間美術”,高新七小憑藉“秦腔”成功入選第三批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
高新十二小的“武躍紅拳”,讓學生在一拳一掌、一招一式的習練中,感受中華武術的浩然正氣和獨特魅力;全員空竹課程,讓學生在學習抖空竹的技藝中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智慧和魅力,增進對傳統文化的了解、熱愛與傳承。
高新十六小成立“非遺工作室”,開設“非遺周周學課堂”,邀請剪紙、面塑等非遺傳承人親自給孩子們授課,讓非遺藝術在校園煥發新生。高新二十七小巧借“麥秸畫”讓學生傳承非遺技藝,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體會“金色藝術”給人的古樸自然,高貴典雅之美。
另據了解,“雙減”以來,高新區各學校課後服務形式可謂創意十足、豐富多彩,“功能表式社團課程”注重提升學生身心素質、藝術審美、勞動技能,真正讓課後服務成為落實“雙減”的有效載體。高新區還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與企業、鎮街共同打造勞動、科技、心理、安全等教育基地55個,組織學生走進華為、比亞迪、航太研究所、數字産業園等進行參觀實踐,讓新時代的少年們在實踐中學習、體驗,感悟、成長。
文:王璐 西安報業全媒體見習記者 程靜
來源:西安發佈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西安高新區:非遺進校園,讓傳統文化薪火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