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路文明

成為湟水河生態指標 持續向好的“助力劑”

2月9日,記者走進青海西寧湟水國家濕地公園,只見綠道上有不少市民在漫步、騎行、賞景。家住海湖新區的文先生説,每天都會在這裡鍛鍊身體,漫步賞景,這個湟水河畔的濕地公園,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觀,置身在這裡心情無比愉悅。

作為青海省著力打造的生態景觀,青海西寧湟水國家濕地公園成為湟水河生態指標持續向好的“助力劑”,生機盎然。青海西寧湟水國家濕地公園總面積508.7公頃,主要包括湟水河流經西寧城區的39.1公里和北川河流經西寧城區的10.8公里的主河道及兩岸的灘塗濕地。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寧市全面加強市域濕地保護修復,截至2022年底,該市濕地總面積達到6460公頃,濕地保護率由2013年的41.6%提高到目前的80%,自2013年12月開展西寧湟水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以來,建成了海湖濕地、寧湖濕地和北川濕地三大片區,濕地面積從241.41公頃增長為329公頃,濕地率從47.5%提高到64.67%,2018年12月,正式成為國家級濕地公園。

湟水河和北川河流經西寧的城區段,作為湟水濕地公園主要組成部分既發揮著防洪、調節氣候、凈化水質、給人們提供生産生活用品、旅遊等功能,又是生態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主要區域,濕地保護與建設意義重大。

通過多年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目前園內分佈有野生植物146種;野生脊椎動物187種,鳥類152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鳥類3種,國家Ⅱ級保護鳥類19種,省級保護鳥類12種,現已成為重要的候鳥遷徙地和野生動物棲息地。2020年湟水國家濕地公園15項生態服務價值達6.18億元,到2022年上升到6.45億元;建成了全省第一家濕地科普宣教館,建設4所濕地學校和濕地課堂,開展了“濕地觀鳥探路體驗”等系列自然主題教育,成為面向大眾開展自然教育的重要平臺,吸引了更多的市民走近濕地、認知濕地、關愛濕地。

如今,這個于城市中散發自然魅力,生態環境優美,融生態保護、科普教育、文化展示、觀光旅遊等於一體的“中心城市綠芯”,已成為各種鳥禽的棲息場所,也成為市民休閒、健身、娛樂的好去處。記者 葉文娟

來源:青海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成為湟水河生態指標 持續向好的“助力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