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數

“長三角數字幹線”:構築數字産業創新帶

從上海市青浦區出發,沿著G50滬渝高速主幹廊道,一條無形的“幹線”正串聯起當前中國數字經濟多個核心要素:向東,張江科學城內,上海數據交易所、頭部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提供商雲從科技等正開啟數字産業新紀元;向西,正在建設的華為青浦研發中心、網易上海國際文創科技園等正與沿線的長三角其他城市協同發力,構築起數字經濟的強大能量場。

“可以預見,數字經濟將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上海市青浦區區長楊小菁説,“長三角數字幹線”看似無形,實則與各大創新鏈和産業鏈結合緊密,青浦區正與沿線城市一道,積極打造數字新基建、數字新應用、數字新治理的先行區,構築數字産業創新帶,力爭在國際競爭中搶佔先機。

激活數字經濟動能

運輸車輛來回運送建材,工人緊張地打樁、模板施工、澆築混凝土……2023年開年,青浦區金澤鎮的華為青浦研發中心項目工地就聚集了近萬名工人。過去這片位於青浦最西邊、相對邊緣的“荒地”,正生長出多個現代化的建築組團,為區域數字經濟發展寫下令人期待的藍圖。

華為上海代表處總經理郭奕昱介紹,作為“長三角數字幹線”上的重要一環,華為已經圍繞積體電路、數字能源、智慧汽車等産業,積極推動上下游企業和資源在長三角聚集。

“以龍頭企業帶動創新要素聚集,而後推動數字資源加速優勢互補。”青浦區發改委副主任朱豐介紹,目前青浦區數字經濟規模已超1200億元等5個市級以上園區和華為數字能源、網易等一批龍頭企業正激活數字經濟。

盤活數字經濟,不僅有市場主體的自發聚合,還有政府的主動謀劃。當前,長三角各地都已錨定數字經濟發展目標。比如,上海提出,到“十四五”末,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産總值比重達到15%左右;浙江提出,到2025年數字貿易佔全球比重要達到2.5%以上;安徽提出,到2024年,資訊製造業規模力爭突破6000億元。

與此同時,各類基礎設施也在加速鋪就。截至2021年6月底,長三角已累計建成5G基站43萬個,約佔全國四分之一,同時,長三角組織實施的“5G+工業網際網路”融合應用項目1300余項。

賦能傳統行業轉型

2022年國家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推動傳統産業改造升級,支援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最大限度釋放全社會的創新創造潛能”。

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院長吳琦認為,對於製造業發展而言,數字化轉型已不是“選擇題”,而是關乎生存和長遠發展的“必修課”。而長三角製造業基礎深厚、人才和科創資源豐富,數字技術在促進傳統産業轉型升級需求方面成效顯著,有大量可探索和開拓的空間。

對此,格創東智AI事業部總經理王贇感受尤為深刻。他介紹,2021年初在上海落戶、並建立長三角區域總部,格創東智在長三角已賦能多家企業轉型。

“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打造柔性供應鏈,而後實現降本增效,是參與國際競爭的必須一步,也是向先進製造邁進的必須環節。”位於江蘇的艾蘭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首席資訊官蔣科偉説。

打通數字“斷頭路”

數字産業的發展成果,歸根結底是要讓群眾可體驗、可感知、可參與。積極打通數字“斷頭路”、推動城市治理智慧化和精細化已經成為長三角的共識。

2022年11月舉行的烏鎮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由滬蘇浙皖長三角聯席辦和上海青浦、上海松江、杭州、寧波、嘉興、湖州、南京、蘇州、合肥、蕪湖等10個城市人民政府共同倡議發起組建“數字長三角共建聯盟”,各方將遵循“開放、平等、協作”原則,打造“共建共用、開放融合、互助共進、多跨協同”的“數字長三角”合作平臺,最大程度激發長三角協同創新活力。

在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區域協同萬事通”應用正讓一體化治理擁有更多科技賦能。嘉善縣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嘉善縣和青浦區、吳江區正聯合治理太浦河,依託AI感知攝像頭、水質感測器、水文感測器等132套實時數據感知設備,以及人員越界、船隻偷排等7類演算法模型,有關部門能夠實現全過程閉環管理,並與其他地域協同聯動治理。

據悉,“區域協同萬事通”2022年7月上線之後,截至當年11月底,已累計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群眾37.6萬人次,推動跨省醫保智慧理賠提速10倍以上,跨界水體治理、非法行醫處置等高頻事項跨域聯動效能提升50%以上。

與此同時,更多長三角居民在跨省通辦中享受到更多的同城服務。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7月底,長三角共推出戶口遷移不再需要兩地跑、異地購房提取公積金“零材料”網上辦等138項跨省通辦政務服務事項或場景應用,依託長三角數據共用交換平臺,累計交換數據總量4.3億次;37類高頻電子證照共用實現互認,電子亮證1429萬次。

此外,在滬蘇浙皖的共同努力下,截至2021年7月底,區域內居民的社會保障卡已經可以在長三角333個圖書館、353個博物館(含美術館、文化館)、657個景區實現“一卡通用”。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石進玉

(原標題:“長三角數字幹線”:構築數字産業創新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