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給家長、社會的“兒童片”
“他們就像埋在黑土裏的種子,只待一場春雨,就會花開。我想把他們的故事講述出來,讓更多人關注到這方田園。”改編自陜西青年作家王潔的長篇小説《花開有聲》、講述留守兒童故事的電影《遠山花開》在第九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上與觀眾見面,在談及創作初衷時,王潔説,“當全社會的關愛與目光,包括物資支援,紛紛聚焦到鄉村教育和孩子們身上時,我覺得小説是值了,但這還不夠,我想做得更多!而電影,能讓更廣泛的人群把視角轉移到農村。”
作為陜西省2022年重大文化精品項目,電影《遠山花開》根植三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揭開了留守兒童、鄉村振興的時代話題。影片上映後深深觸動了觀眾的心,不僅收穫了社會各界的好評,也讓更多人認識到鄉村兒童情感教育的缺失,為大銀幕增添了幾分樸素平凡的深情和幾筆有溫度的色彩。
呈現真實可愛、立體生動的農村
20世紀90年代,一代人從農村走向城市,參與到祖國日新月異的建設與發展進程中。在他們身後,一群留守兒童散落在村村落落、溝溝坎坎中。這些孩子大多在2歲至15歲之間,由年邁的爺爺奶奶照顧,在鄉村中成長。
這些孩子在引起政府高度關注的同時,也受到了有愛心、有責任感、有情懷的社會各方人士的關懷,王潔便是其中一員。在持續10餘年的捐資助學和與留守兒童的真切交流中,王潔被孩子們的純真、堅強所感染,也常為他們在成長的關鍵階段缺少家庭教育、缺乏人生嚮導而擔憂。
怎樣才能讓更多人關注、關心這些孩子,讓更多人知道他們的故事?一部關於留守兒童的長篇小説《花開有聲》于2018年創作完成,並於2020年付梓出版。小説面世後,引起了強烈反響,被評為陜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項目。同時,《花開有聲》也被西安嘉方影視公司看中,希望將之改編為電影搬上大銀幕。經過幾番週折,該公司找到王潔,請她與青年編劇馬秀華一起,將這部小説改編為電影。
“我本就出生在農村,這方精神田園、文化田園、生活田園,一直培育、熏陶和影響著我。濃濃的鄉土情結,是我個人精神圖騰的一部分,中國傳統的農耕文明是我所有文字的滋養源泉。所以,我一直有一種迫切的衝動和強烈的使命感——一定要把一個真實、可愛、立體、多面、生動的農村,通過自己的文字和所有能利用的渠道呈現出來。”在得知要把這本小説搬上銀幕後,王潔欣然同意。
但影視表達完全不同於小説語言,要達到完美的效果,就要對原著進行二次提煉與加工。為此,王潔和電影主創團隊又一次扎進了對留守兒童和支教老師的採訪工作中。從陜北到關中再到陜南,他們走訪了多個點位,最終選定秦嶺深處的鎮安縣為影片故事發生地。至此,一群電影人的“情懷之作”開始了。
“小説《花開有聲》出版後引起了全社會對於留守兒童的關注和關愛。這部電影的問世,能讓更多的人關注這些孩子,我的使命就完成了一部分。另外一部分,需要大家共同參與——給予這些依然留守或者生活在農村的孩子更多關愛和精神啟迪,讓他們更加健康、快樂、陽光地成長。”王潔説。
于無聲處詮釋“花開有聲”
蜿蜒的秦嶺村道、“醋溜”的“陜普”、繡著牡丹的半拉子門簾、憨直的陜南老鄉、純正的扯麵……秦嶺深處的“大麥村”,來自江蘇南京的支教老師“劉曉慧”,即將在這個西部村莊與留守兒童開啟一場關於愛與救贖的生命故事。
“故事本身不難理解:一個是親情缺失的留守兒童,另一個是城裏來的受到挫敗的支教女老師,二人通過一架被學校雪藏的鋼琴的指引,在相互碰撞、溝通、信任、感化中完成了各自的成長。影片在我的心裏早已呈現出了現實主義與現代審美意味的某種對接。”電影導演劉全瑋説。
為呈現本色與本真的特質,影片中80%的演員都是陜西人,許多小演員是鄉村孩子,群演就是當地老鄉。為了立好一個人物,主創團隊採訪了20多位來自南京的支教老師,對他們的生活體驗、教學觀察、相處模式進行了全程性的海量採訪。在主創團隊的精雕細刻下,影片為觀眾真實呈現出原汁原味的鄉村生活和留守兒童的淳樸天真。
影片中,劉曉慧上農村旱廁的含蓄表達、校長時土時洋的“陜普”、火爐上烤蒸饃、罐頭瓶裝水……這些來自紮實採訪的小細節,令人莞爾的同時更令人印象深刻。因為長期獨自生活而拒絕説話,但為了給同學們爭取時間鼓足勇氣獨自上臺唱歌的小主人公張承峰,滿臉淚水向大山喊著“想爸爸媽媽”的孩子們,因為要照顧爺爺和弟弟而不能上學的小姑娘圓圓……真實而平凡的孩子們,一次又一次讓觀眾淚目。
當影片結尾,因為交通事故而姍姍來遲的孩子們站上舞臺,唱出大麥村小學的歌曲《花開有聲》時,很多觀眾眼裏噙滿了淚水,掌聲在觀影廳響起。“不是因為覺得苦,以至痛心而泣。恰是覺得堅強勇敢,以至受洗滌而泣。”觀眾有感而發。
“關注留守兒童一直是當下文藝創作中的一個熱點選題,我一直都有個願望,怎樣才能拓寬傳統文藝影片的創作視野,實實在在地為中國兒童電影做些事情。當一口氣看完王潔的小説後,突如其來的興奮和創作拍攝慾望,讓我久久不能平靜。加上多年來對兒童電影創作已經攢足了能量,小説恰巧就是個導火索,機緣到了,一點就著。”劉全瑋説,這個故事雖然很小,但折射的是大的情懷和精神,“更加鞭策我們要繼續關注現實題材,講好中國故事,播撒人間大愛的種子。”
電影《遠山花開》探討留守兒童、鄉村振興的時代話題,著眼點正是孩子們的內心渴望與那些“沒有出鏡”的家長進行深度精神交流。從頭至尾,小主人公深深觸動了每個人的心。可以説,《遠山花開》不僅是給兒童,也是給家長、給社會的一部“兒童片”。
本報記者 柏樺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姬雯
(原標題:一部給家長、社會的“兒童片”)